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1853年美國佩裡艦隊駛入江戶灣,這是歷史上的“黑船事件”。日本德川幕府被迫開國,於美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隨後,西方列強聞風而動,紛紛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

但19世紀以來歐美諸國接連入侵亞洲,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都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為什麼明明已經都失敗了,唯獨日本免於被殖民的厄運?

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黑船事件


19世紀中葉,英國為首的諸國開啟了工業化,工業化的有一個特點,它需要資源產地、產品消費市場和生產者。歐美諸國殖民了非洲、美洲、澳洲、印度、東南亞之後獲得了大片的資源產地。

在英法兩國率先開始工業化之後,大量的工業品充斥了國際市場,除了歐美各國,最有消費力的就是中東中亞諸國,印度、中國。

這一時期歐美各種大多在致力於開闢市場,以傾銷更多地工業品。所以為了獲取這些消費市場,歐美諸國開始互相競爭,市場不大的日本就不是首先搶奪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殖民日本的諸國大多因為各種原因被耽擱了。

英國獲得了印度這一“帝國皇冠上的寶石”,注意力都集中在印度以及中國。1840年前後,英國就發起了鴉片戰爭開始吞噬中國的經濟,相比於抓緊印度和中國這兩個龐大的市場,日本自然也就不值得關心了。

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而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勢力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對於日本也是鞭長莫及。

美國或許有心,但當時的美國正經歷南北戰爭,並且國土廣闊,遠遠沒來得及消化。


此時,整個亞洲都在對殖民統治者發起反抗,這客觀上的掩護了日本,使列強不敢再輕易加強殖民統治。

1851年,因為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封建時代的自然經濟受到普遍的衝擊,中國農村瀕臨崩潰,洪秀全在廣西創建太平天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是太平天國的重要主張,由此從側面打擊殖民者。在反抗西方列強方面,日本和太平天國雖然沒聯繫但有共同利益。

英國人害怕殖民日本,同樣會導致日本的農民起義,於是不敢輕舉妄動。

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太平天國

1956年,伊朗也發生了反英暴動。第二年印度士兵也發起了反對英國的起義。總之,亞洲各地的反英戰爭,使得英國人投鼠忌器.

英國駐日公使阿禮國說:

亞洲任何民族,至今沒有一次不進行頑強反抗而屈服於歐洲人的。他們甚至在感動完全沒有取勝希望之後,仍能頑強地繼續下去……只不過改變了鬥爭形式而已。”

“如果西方各國想要以軍事力量戰勝日本,但無法使之屈從,而且在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關係下,日本人和歐洲人的任何融洽也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英國駐日公使阿禮國

從這裡看,英國在長期殖民亞洲時已經發現,殖民亞洲並不像美洲、非洲、澳洲等地那樣輕鬆,幾百英國士兵就能橫行美洲大陸的事情在亞洲不可能存在的。而且西歐諸國普遍較小,如果不是因為率先開啟工業化,打敗日本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日本長州藩首領久坂玄瑞也提出

“由於中國太平軍勢盛,所以英法不敢恣意向日本用武,萬一太平軍向英法屈服,那麼之後英法一定會入寇我國。”

日本人同樣意識到,自己就是英法的嘴邊肉。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歐美諸國想吃下日本這塊肉,並不容易。

之前已經說了,歐美諸國實際上是想要消費市場,但日本和荷蘭人打交道數百年,已經發展起了資本主義。日本人有自己的民族市場,這些民族資產階級組成了豪商豪農,他們聯合下級武士控制了藩政,以此出現在近代政治舞臺中。日本近代的明治維新、尊王攘夷都是他們推動的。

所以,就算歐美列強拿下了日本,也會繼續和日本財閥在商業上競爭。相比之下, 還是自然經濟的中國,侵吞起來就非常容易。


當然,日本民眾反抗也是非常激烈的。

1861年沙俄企圖佔領對馬島,當地藩主逃避,民眾卻奮起反抗,長州藩的武士也自發趕來救援。

當年2年,俄國艦隊表面上進入對馬島的港口停泊,其目的是為了佔領對馬島。艦長畢裡列夫在對馬島上修建永久性設施,被對馬藩抗議。之後俄國又要求對馬藩提供糧食、物資和女人。當年4月,俄軍登陸,島民開始抵抗。周防國和長門國的長州藩武士聞訊而來援助對馬藩的戰鬥。

俄軍只能鎩羽而歸。

1863年,英國炮擊長州藩,長州藩軍隊被擊敗後,啟用高杉晉作。隨後高杉晉作組建民兵隊伍,隊伍由步卒、農民、工商業者、獵戶、力士、僧侶、屠夫,這就是日本近代歷史上有名的奇兵隊。憑藉這支民兵隊伍,長州藩堅持對抗英國。

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奇兵隊創建人——高杉晉作

1864年,英國又糾結法、美、荷組成四國聯合艦隊炮擊下關。這一次戰鬥中,全藩男女老小一律上陣,甚至連一向宗都在寺院裡為前線製造槍彈。


種種原因使得日本免於被殖民的厄運。既有自身的國運,也有自身的努力。

為什麼近代亞洲各國,唯獨日本逃脫了被殖民的厄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