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1941年8月20日米洛舍維奇出生在“火之城”波扎雷瓦茨,父親是神職人員,母親是教師,不過在1962年和1974他的父母就相繼離世。18歲時加入了南共聯盟,畢業於貝爾格萊德大學法學院。在大學期間,他與前總理的侄子伊凡.史丹姆波利克成為好友,畢業後任職貝爾格萊德市長助理,然後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史丹姆波利克公司的主席,之後在史丹姆波利克的幫助下擔任貝爾格萊德銀行的行長。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米洛舍維奇認為危害南聯盟並造成國家動亂的原因之一,就是民族主義,所以他反對民族主義。事實上,南斯拉夫的解體也正是出自這個原因。但他後來又不得不依靠民族主義,因為那時候的國家已經只剩下核心的塞爾維亞族。在史丹姆波利克成為南斯拉夫塞爾維亞領導人之後,與此同時米洛舍維奇也成為了南共聯盟的領導人。但沒過多久,就與史丹姆波利克反目成仇,並擊敗支持他的帕夫洛維奇,史丹姆波利克在幾天之後也自動離職,米洛舍維奇最終成為塞爾維亞總統。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當米洛舍維奇上任後,分裂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他於是開始倡導“大塞爾維亞主義”,廢除了分裂勢力領導地區的自治權,並加強了總統和中央政府的權力。

然而,這些做法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使分裂問題更加嚴重。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克羅地亞先後宣佈獨立。幾年之後,克羅地亞和波黑相繼爆發戰爭,塞爾維亞遭受了嚴重經濟衰退。此時塞爾維亞逐漸成為了西方的打擊對象,也為後來的科索沃戰爭留下了隱患。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積極介入巴爾幹事務,並提出科索沃省的阿族享有高度自治權,但這是南聯盟無法容忍的。此時駐紮在科索沃的阿族武裝部隊經常殺害塞族平民和官員,於是塞爾維亞軍隊與阿族武裝爆發衝突。而當時的美國要求衝雙方必須簽署他們制定的條約,而塞爾維亞拒絕了這個無法接受的協議。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同一年3月24日開始,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持續78天的大規模空襲,並造成500多名平民傷亡,在北約的軍事壓力下,米洛舍維奇無力抵抗,最終在俄羅斯等國的周旋下,選擇了妥協,並開始從科索沃撤軍,允許外國軍隊進入科索沃。2000年,米洛舍維奇在總統大選中輸給科什圖尼察,之後就被海牙國際法庭定為戰犯。一年後,他被移交給海牙,他的家人前往俄羅斯尋求庇護。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海牙法庭上,他拒絕承認對他的一切指控,最終於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監獄意外逝世。在他去世後,雖然他給國家帶來了一系列的戰爭創傷,但仍有許多國民參加他的告別儀式,緬懷他的一生。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米洛舍維奇這位前南聯盟領導人雖然長期被人詆譭,但他也是無可爭議的愛國者,他身上的汙衊基本源自克族,阿族和西方。作為塞爾維亞人,他無愧於他的同胞,他已經耗盡心力的在維持南聯盟。

“魂歸故里,餘波未盡”米洛舍維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米洛舍維奇被送上國際法庭和意外死亡,充分證明了西方在巴爾幹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也許對米洛舍維奇來說,未能保全塞爾維亞的土地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但這不能怪他,畢竟,南聯盟當時對抗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聯盟“北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