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史稱金匱之盟,究竟是何道理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一聊北宋時期著名的金匱之盟。這個事件發生於宋太祖及其弟弟趙光義、杜太后和大臣趙普之間。說起來就是太祖皇帝立遺囑的事情,與歷代皇帝不同,太祖並沒有將皇位傳給他自己的兒子,而是將其傳給他的弟弟。其中思量幾多,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兩句就能解釋清的。雖說關於此事眾說紛紜,疑點頗多,但是也並非無一點道理的。

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史稱金匱之盟,究竟是何道理

大家應該知道,趙匡胤的皇位是由起義得來的,在興兵起義之時,他所對抗的不是一個完整強大的國家,而是一個七歲稚兒統領的。在那個時期,後周僅僅是諸多國家中的一個,戰火紛飛,政權更迭之事屢見不鮮。而太祖曾經歷多次的戰役,軍事才能顯著,對付一個不穩定且國君又是孩童的國家自然那是要容易許多。但是到了他自己這兒,便又是另一種情況了。宋朝建國初期也不過是也帶了後周成為諸多分裂勢力中的一股,雖然較之其他國家要更穩定一些,但是也沒有強盛到可以睥睨天下的地步。更何況能夠推翻了後周,太祖皇帝自然也是希望可以統一天下,成為天下共主的。只是這統一天下的霸業所需時間甚久,就這皇帝每況愈下的身體情況已然不是他能夠等得起的了。

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史稱金匱之盟,究竟是何道理

所以這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便更是慎重萬分,因為他不僅僅需要擔起國家江山的重任,還要完成太祖皇帝為能完成的畢生夙願。在關於立儲這件事上,杜太后也給過太祖皇帝許多建議。她曾將後周覆滅之緣由攤開在皇帝面前,其實太祖心中又何嘗不明白呢?他的皇位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得來,後周國主稚兒的身份與他助力不少。倘若後周國主為成年人又是個有治世之才的明君,哪怕是生在亂世,推翻這麼一個政權絕不是一件易事。

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史稱金匱之盟,究竟是何道理

而宋朝也不過是新生政權,縱使他的兒子已經成年,但是他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擔起這個國家的未來呢?在這亂世之中,若真的將皇位傳與自己的兒子,那麼他將來所面對的一切,征伐也好,吞併也罷是不是有足夠的膽量和智慧呢?太祖皇帝在這個問題上思考了十多年,其間的憂思不言而喻。是的,他不敢賭,不敢將自己辛苦打拼的基業這樣交給一個未經歷練的孩子,哪怕這個孩子是他的親兒子有著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身份。

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史稱金匱之盟,究竟是何道理

想明白了這一點,太祖皇帝常常駕臨他弟弟趙光義的府邸,一呆便是許久。自古以來,凡是得皇帝大駕光臨的要不麼就是飛黃騰達極得恩寵,要麼就是大難臨頭。這麼頻繁的和他弟弟見面就已經不同尋常了。在杜太后彌留之際,太祖皇帝在榻前侍疾,召來趙普記錄遺言。太祖皇帝立他的弟弟為皇儲有自己的思量,但其中杜太后的勸說亦是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史稱金匱之盟,究竟是何道理

小編認為金匱之盟是太祖皇帝和杜太后深思熟慮的結果,這其中也許並沒有那麼多的陰謀詭計,有的只是對一個國家安穩昌盛未來的美好期盼。事實證明,這個選擇做的極其正確,宋太宗終究沒有辜負他兄長的期望,完成了北宋的統一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