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帶娃,減輕了年輕人負擔,可老人喜歡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年輕人結婚之後壓力都很大,並且大都是“421”型的家庭,即4個老人加一個孩子的家庭,更是壓力倍增,許多年輕人都會將出生不久的寶寶交給自己的父母帶管,年輕人去工作賺錢養家餬口,有些老人為減輕年輕人的負擔還會主動承擔起照顧寶寶的責任,但是兢兢業業,萬分小心照顧寶寶的老人們生活真的很快樂嗎?他們也願意並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隔代帶娃,減輕了年輕人負擔,可老人喜歡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421”型家庭

每次到公園或者小區門口,都有形形色色的老人們推著嬰兒車,抱著孩子或牽著孩子的手,三三兩兩的散步或聚在一起交流帶娃的心得或是談天說地,看起來很融洽,可每個人皆是如此嗎?其實不然。家住濟南的周阿姨今年已經接近60歲了,有個獨生女,已經結婚並在北京定居,在自己的女兒生孩子之後就一直沒有去上班,隨著孩子的長大,花銷也隨之增長,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周阿姨主動請纓來照顧孩子,她覺得,和自己的獨生女及外孫在一起團團圓圓的生活很幸福,便和老伴一起來到了北京帶孩子,可來到的第一天,周阿姨就犯了難,因為孩子對她的不熟悉,她一抱小孩子就哭,這讓她坐立難安,就這樣硬硬熬了一個多月外孫才和她熟悉起來。女婿覺得小孩應該釋放他自己的天性,不能給他太多的條條框框去束縛他,但周阿姨覺得這樣會把小孩慣壞的,外孫特別調皮,早上起床穿個衣服都要挑三揀四的,不好看的衣服還不穿,晚上睡覺還不好好睡,吃著要那的。

隔代帶娃,減輕了年輕人負擔,可老人喜歡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直到那一天,周阿姨講剛烙好的餅放在桌子旁,不小心被外孫看到,就在周阿姨去了趟廁所的時間,外孫去翹起腳去拿餅,不僅被燙到了手還連帶著油餅下邊的盤子摔了下來,砸到了腳面,外孫哇一下就哭了起來,嚇得周阿姨趕緊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將孩子送往醫院。幸虧孩子沒有大事,過幾天就好了,但還是受到了女兒及老伴的埋怨,從那以後,周阿姨便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越來越不相信自己,慢慢的周阿姨吃不好睡不著,精神很頹廢,半年的事件就瘦了20斤,周阿姨趕忙來到醫院查體,怕自己得了癌症,而在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醫生細緻的詢問,周阿姨被診斷為中度抑鬱症,焦慮情緒明顯。據醫生講,現代社會患有焦慮抑鬱症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大概有七成是帶孫輩引起的。

隔代帶娃,減輕了年輕人負擔,可老人喜歡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隔代帶娃

帶孩子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因為要時刻注意著他,不能出危險,白天孩子活潑好動,老人的體力本來就不如從前,細心照看一天精力也不足,想眯一會也睡不踏實,就很容易焦慮和失眠。而到了晚上孩子又哭又鬧還要哄孩子,更是睡不好,再加上與現在的年輕人的教育觀念大不一樣,辛苦一天還不被理解,老人更是覺得委屈和愧疚。年輕人其實不應該將帶孩子的壓力強加給老人,老人也不應該將帶孩子的重擔強撐起來,老人帶孩子,通常都會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本身就要適應很長時間,找不到熟悉的人聊天,找不到合適的消遣方式,再加上帶孩子時伴隨的壓力,老人出現心理層次的疾病並不意外。

隔代帶娃,減輕了年輕人負擔,可老人喜歡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老人和現代的年輕人對於每一件事物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教育方面更是敏感。老人畢竟年紀也大了,照顧孩子方面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如果孩子沒有出現什麼情況還好說,一旦出現什麼情況,兩代人的矛盾很容易激化,尤其是婆媳之間的關係,所有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對於現代的年輕人而言,處於“421”型家庭的中部壓力較大,而國家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將會向“422”型家庭發展,老人可能不僅要帶第一胎孩子還要帶第二胎孩子,老人的壓力也是很大的。老人幫子女帶孩子,付出了大量時間與精力,他們原本可以利用自己的退休時光去各地遊玩放鬆,但現在卻不得不為了孩子而受到孩子的束縛,失去了原來完全屬於他們的美好時光。操勞半輩子本來可以安享晚年,但現在帶孩子,身體累心裡苦,帶孩子其實並不是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隔代帶娃,減輕了年輕人負擔,可老人喜歡這樣的天倫之樂嗎?

孩子的主要照料責任應該交給年輕人,年輕人在工作之餘要儘量帶孩子,給老人們一個放鬆和休息的時間,讓老人做一些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在教育方式與老人有分歧時,應該多體諒老人,注意與老人的溝通方式,有不合適的地方積極與老人協商,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一味的指責老人。多關心下老人的變化,不管身體還是心理,不應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給予老人鼓勵和關心,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許多年輕夫婦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大,不得不將孩子交給老人帶。其實老人幫忙帶孩子並不是老人的義務,贍養老人才是年輕一輩的義務和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