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要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要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導言: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全產業門類的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最大成就在於中國製造成功的從簡單組裝發展成為從原材料、設計、生產、銷售到安裝服務等完整的全工業產業鏈。中國也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之列。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提出,從國家層面確定了工業是立國之本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從中國製造2025規劃“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可以看出我們黨和政府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這一戰略目標的堅定決心。那麼,要實現這一目標,為什麼要把機器人產業列為重點?它將在我們的強國之路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本文將從利用最基礎的三軸伺服機械手實現注塑自動化解決方案從而實現減員增效來闡述機器人產業在我們強國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要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縱觀中國製造2025的基本方針,我們發現,我們製造業的指導方針從改革之初的以市場換技術的初級加工業向強調創新品質新的指導方針,而作為壓軸,中國製造2025的基本方針強調人才為本。那麼,創新驅動、質量為先和人才為本跟我們在文初提到的三軸伺服機械手實現注塑自動化在強國之路上的重要作用有什麼樣的關聯,跟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強調的機器人產業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它在注塑行業的減員增效中又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伺服機械手在21世紀初由臺企引入國內並在沿海地區逐步得到應用,一批有遠見的最早接觸到注塑自動化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開始涉足伺服機械手的注塑自動化領域的研究和引進,從初期的技術引進、簡單的模仿組裝,到完成技術積累在伺服機械手注塑塑自動化應用領域實現趕超。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他們中的佼佼者如思為客自動化等已經成長為國內知名,國際領先的注塑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實現了從旋臂、三軸伺服機械手、三軸伺服機械手注塑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及應用的全產業佈局。

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要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談到自動化的減員增效,為什麼我們在這裡會不斷的強調注塑行業的自動化?關注中國製造業的朋友都知道,“用工荒”絕對是近年來中國實體經濟最火的詞之一。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特別是網絡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職業觀念特別是年輕人的就業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同於70、80後背負的家庭壓力,90及00後經過父輩20多年的積累,可以從父母獲得更多的經濟技持,這樣在職業的選擇上他們可以更多的考慮自己的興趣和發展前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不願意選擇車間的工作,特別是注塑行業,很多注塑車間在夏天溫度可達40度以上,惡劣的生產環境進一步加劇了招工的難度。因此,注塑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對注塑行業的減員增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要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三軸伺服機械手注塑自動化系統在注塑行業減員增效上的作用在管件生產自化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以思為客三軸伺服機械手管件埋鑲件自動化系統為例,這套系統基於300噸注塑機1出8模具開發,採用思為客三軸伺服機械手SW6712S為核心機械手完成取鑲件、埋鑲件、取成品、把成品放到指定位置完成水口的剪切分離。整套系統的造價不到20萬,可以幫助管件龍頭企業在減員1/3的同時實現增產20%。設備的使用壽命可達5~8年,基本上8~10個月可以收回成本,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同時,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可以極大的降低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有效降低了企業員工的流動性。

隨著通訊技術在伺服機械手控制系統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未來三軸伺服機械手同人工智能相結合必將帶動注塑自動化實現進一步的發展。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三軸伺服機械手注塑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低成本優勢同雲製造的無地域特點,可以更好的進行上下游資源整合,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產業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