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艾達(Ida Pruitt)

普艾達 (Ida Pruitt)

普艾達(Ida Pruitt)


美國人普艾達是南方浸禮會傳教士夫婦的女兒,她出生在中國山東煙臺,並在那裡度過了她的幼年時期。後來普艾達赴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畢業後重新回到中國。1920年,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遴選她在新建的北京協和醫院設立社會服務部,從事兒童保護和福利工作。她培訓了中國第一代專業的社會工作者。

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到上海,結識了斯諾和艾黎。從此,她一直投身於工業合作社的推進和宣傳工作,她先是在上海擔任工合推進委員會的秘書,後來又到香港幫助組織工合國際委員會的工作。工合國際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她受宋慶齡之託用自己的微薄的積蓄去美國籌組工合美國推進委員會。委員會成立後,她一直擔任這個委員會的秘書,為宣傳工合、宣傳中國抗戰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合美國推進委員會得到了羅斯福總統夫人安娜·埃莉諾、盧斯出版系統的亨利·盧斯等知名人士的聲援。普艾達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在整個40年代領導了這個設在紐約的委員會,給“工合”寄來了圖紙和機器,籌款達350萬美元。在諸多為工合捐款的國家中,美國佔第一位,這是和普艾達的辛勤勞動分不開的。國民黨解除路易·艾黎在行政院的職務後,普艾達大力支持艾黎創辦山丹培黎農林牧學校。她多次專程從香港到山丹瞭解情況,併為學校買了卡車。

委員會不僅在財力和物力上,而且在建立友好感情和了解中國的鬥爭方面給予了巨大的援助。她說她自己既是美國人,又是中國人。她熱愛中國的老百姓,對中國人民的革命抱有深厚的同情,立志要一生為中國普通老百姓服務,為中國和美國兩國人民的友好和合作服務。工合國際委員會結束後,她繼續致力於美中友好活動,直到90多歲的高齡,還是美國美中友好協會主要負責人之。解放後,她曾兩次前來中國訪問,得到宋慶齡、鄧穎超兩位同志的接待。(山丹艾黎紀念館 王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