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仇”得報:國號是“晉”的王朝,都滅在姓劉的手裡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改朝換代頻率之快堪稱世界之最,王朝更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更改國號,新王朝建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國號,國號作為一個王朝的標誌具有很大的傳承意義,有的國號僅出現過一次,有的國號卻不斷的出現在歷史中。比如劉邦建立的“漢”朝,可謂是中國古代最受歡迎的國號了,雖然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之後真正的漢朝已經滅亡了,但是在隨後的歷史中“漢朝”卻復活了十四次之多:玄漢、赤眉漢、東漢、蜀漢、趙漢、成漢、侯漢、邢漢、朱漢、後漢、南漢、北漢、郝漢、陳漢,不得不讓人驚歎!

“漢仇”得報:國號是“晉”的王朝,都滅在姓劉的手裡

雖然在劉邦之後,“漢朝”借屍還魂了十四次,但是漢朝的正統卻是在蜀漢之後就斷了,劉秀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後人,劉備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一脈後人,兩人的身世均有據可查屬漢室皇族,其以“漢”為國號在情理之中,且在時間上有延續性。而此後的各種“漢”都是幌子而已,姓劉者認劉邦為祖以正出身師出有名,非劉姓者以“漢”為國號多發生在民族矛盾突出時期,可謂是各得其所。

“漢仇”得報:國號是“晉”的王朝,都滅在姓劉的手裡

蜀漢作為最後一個正統的“漢朝”,於公元263年被司馬氏控制的魏國所滅,在滅亡了蜀漢後,司馬氏的威望達到了頂峰,在經過了最後的準備後於公元265年順利地坐上了原屬於曹家的皇帝寶座,改國號為“晉”,並在15年後滅了割據東南的孫吳統一了全國。然而,隨後700年間的歷史,卻發生了詭異的巧合:凡是以“晉”為國號的王朝,都滅在姓劉的手裡,無一例外。1、西晉:公元316年,漢趙皇帝劉聰派遣大軍攻破長安,晉愍帝出城投降,西晉滅亡。2、東晉: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皇帝司馬德文,改國號為“宋”,拉開了南北朝的序幕。3、後晉:公元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進攻後晉,駐守太原的後晉大將劉知遠採取了不出兵抗擊的觀望態度,任由契丹人攻佔都城汴梁,後晉皇帝成為俘虜,後晉滅亡,此後劉知遠稱帝,改國號為“漢”。

“漢仇”得報:國號是“晉”的王朝,都滅在姓劉的手裡

至此,西晉、東晉、後晉都毀在了姓劉的手裡,從實際情況來看,滅亡西晉的漢趙政權(又稱前趙)是十六國之一,其皇族雖然姓劉,但卻是匈奴族人;滅亡東晉的劉裕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人,生長於京口即今鎮江,雖有傍祖之嫌但可信度較高;坐視後晉滅亡建立後漢的劉知遠,是生長於太原的沙陀族人,只是冒用了劉姓。雖然各有所圖,但是從結果來看卻是殊途同歸,只要以“晉”為國號,必然亡于姓劉的之手,頗有一種“漢仇”得報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