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青春北京

首都视角 青年话题 赤子情怀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正在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在马德里王宫举行的隆重欢迎宴会。中方官员的穿着受到媒体的关注,2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作出回应。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习近平出席西班牙国王欢迎宴会。(新华社)

昨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今天我在电视上注意到,在西班牙方面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包括王毅国务委员在内的所有中方官员都身着“中山服”(注:指中式礼服)出席活动。请问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出现,还是曾经也有过?

答:据我了解,在类似西班牙国王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盛大欢迎宴会这种正式场合上,中方领导人穿中式礼服应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追问:我以前看到过中方官员穿“中山服”出席活动,但是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参加活动是否尚属首次?

答:我刚才说了,这是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穿中式礼服出席符合这个场合的着装要求。另外,谢谢你对中国外交的关注。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他们都在穿中山装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礼仪文化的载体,是其道德价值取向的名片。按照国际习惯,民族服装具有礼仪功能,因而亚、非、拉和阿拉伯世界很多国家的民族服装,都可以出现在国际礼仪活动场合。

而我国汉民族的服装,由于朝代的不停更迭,一直没有定下来。直到在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主导发明了这一身服装,叫做中山装。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明确规定礼服的样式,我国领导人就以中山装为礼服,不穿西式礼服。我国外交官在遇到需要穿西式礼服的场合,也多以中山装应之。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由于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称中山装为“毛装”。2008年,英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展览,就是“名人套装样式展”,其中包括毛泽东、丘吉尔和查理·卓别林等人的特色着装。毛泽东所喜爱的中山装被列为“国际十大名人套装”之一。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中山装的内涵

中山装的兴起,是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

自辛亥革命起,中山装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形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今天的中山装

直到今天,我国领导人依然穿着这种中式礼服出现在诸如国家庆典仪式、国宴、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国王登基、国家元首任职、元旦国家领导人团拜、大使递交国书、授勋等各大场合。

不过,传统的中山装,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领部比较呆板,卡得较紧,钮扣不像西装那样收放自如。这不仅让人们身体受到束缚,而且不符合当代人们向往开放、改革的心理需求。中山装要想涅槃重生,必须改革,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2014年,习近平着中式礼服出席于比利时举行的隆重国宴。(新华社)

习主席所穿的中式礼服,形似中山装,又不同于传统的中山装,而是对中山装的关键部位进行了改良,既保留了中式服装的传统,又采纳了西服某些元素,使之巧妙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款中式服装,放弃了中山装的翻领、风纪扣、明扣,采用3个暗兜,上身只有左胸兜,无兜盖,饰帕巾,既展示出中华文化风采,又传扬出时代信息。

这样帅气又舒服的改良版中山装,正在渐渐成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之服。

来源 | 外交部网站、新华社、人民日报

这次,所有中方官员都穿“中山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