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軟件如何做到營收10億美元?

縱觀中國軟件企業,營收超過10 億美元的屈指可數,東華軟件就在其列。

东华软件如何做到营收10亿美元?

東華軟件董事長薛向東。

2018年5月,全球互聯網巨頭騰訊宣佈以12.66億元入股東華軟件戰略投資,成為東華軟件的第二大股東。薛向東介紹,2017年5月與騰訊董事長兼CEO馬化騰先生在貴陽大數據會議上見面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早期合作是精準扶貧領域,雙方在合作中互相高度認可,經營文化相似,技術也可以互補協同,2018年3月份雙方啟動投資會談到完成投資也只用了2個月時間。

東華軟件董事長薛向東略帶驕傲地說:“這是騰訊至今在TO B應用軟件行業的最大一筆投資”。

騰訊為什麼會選擇東華軟件?東華軟件只是騰訊在醫療領域的一個flag?一時間眾說紛紜。“東華軟件的核心價值不是淨利潤,而是醫療大數據。全國百強醫院,30% 都是用東華的HIS系統,這部分累計的大數據價值是非常高的。在美國,同類數據都是公司重大資產,可以給保險公司保費計算提供有效支持,可以配合醫藥研究機構進行藥物前期篩選。未來是大數據的時代,誰掌握了醫療數據,誰才是最有價值的。美國上市的同類軟件公司市值都是幾百億美金。” 薛向東說。

在美國企業級軟件市場,已經誕生了IBM、甲骨文、微軟等一批知名企業,而縱觀中國軟件企業,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屈指可數。但東華軟件在其列。

創業是為了誠信

1993年,作家兼計算機科學家Vernor Vinge 首次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奇點” ;同年,華為C&C08 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還是1993年,薛向東創立了東華誠信電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在今天,“創業”已是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而時間回溯到上世紀90年代,國企是鐵飯碗,外企是金飯碗。而在當時外企的職業生涯讓薛向東深深地感受到這個國外軟件公司對中國客戶的敷衍和不誠信。拿著珍貴的金飯碗薛向東選擇了下海。“下海” 意味著什麼?

33歲的薛向東已過而立之年,顯然這不是一時衝動。眼前的薛向東說:“當年選擇創業是為了‘誠信’”。

東華誠信初創之時,中關村的知春路剛剛建成。在這裡,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等先驅已激盪起中國軟件創業的第一波浪潮。薛向東回顧說,“當時還是集體所有制,沒有股東的概念,也沒有工資可拿。需要找到8 個以上的職工才能共同成立公司。為了湊齊這8個人也是費了好一番周折。”

“其實最開始真正參與公司創業的只有我自己。” 薛向東嘿嘿地笑了笑。翌年,中國引入互聯網,國家郵電部正式向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業務,第一次互聯網創業浪潮開始醞釀。隨後,網景公司在美國的上市,引發眾多創業者開始關注互聯網創業。

薛向東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的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的泰安還沒成為一個市區,稱為泰安地區。薛向東考入湖南大學計算系,那一年是1978年,成為自1982年中國恢復高考後第一批畢業的大學生。當時為什麼選擇計算機專業?薛向東說當時家裡和親戚朋友都不懂也不是很贊成,但自己直覺這是一個可以改變未來的技術。

東華誠信創立8年後,薛向東將優質資產整合註冊成立了“北京東華合創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東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2006年,東華軟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註冊資金31.3億元,市值近300億元。當時的互聯網企業騰訊、阿里和百度還都處於發展早期。

據統計,截至 2010年底, 中國大陸擁有大小軟件企業共20,742家。其中, 資產規模在1億元以上的有 2,038家。

深耕醫療信息化

從60年前的計算機革命,40年前的微處理器發明到20年前的互聯網,所有這些前沿技術最終都是通過軟件這個載體去顛覆舊體系、創造新世界。

進入雲和大數據時代, 一方面,傳統產業亟待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通不同層級與不同行業間的數據壁壘;另一方面,中國的雲計算服務商巨頭在C端紅利觸頂後將目光投向了傳統行業內的頭部方案商。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觸頂,互聯網巨頭BAT紛紛轉戰B端。

在騰訊2017 年度員工大會上,馬化騰曾表示“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 的能力”。在今年騰訊20週年生日這場騰訊最高規格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東華軟件全資子公司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騰訊的戰略合作伙伴亮相。

從2001年,東華攜其在軟硬件集成服務方面的優勢進入醫療信息化服務領域,成立了醫療事業部,率先在國內引進國外成熟先進的HIS產品Medtrak&TrakCare。經過多年在市場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東華醫為逐漸成為國內數字醫療領域著名的數字醫療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2006年,東華推出了東華數字化醫療信息系統(簡稱東華數字醫療,或iMedical),到目前為止iMedical在北京安貞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北京友誼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全國眾多大中醫院得到廣泛應用。

深耕醫療信息化領域近20 年的時間裡,東華醫為已累計支撐約幾十億人次的診療服務、超過幾萬億元的醫療資金交易,為各醫療機構生成1 億多份電子病歷數據。從2015年到2018年,東華醫為已連續四年被評為中國十佳醫療IT 行業方案商第一名。目前,東華醫為在醫療行業每年積累的門診量約有5億人次,這些數據對於醫療、製藥、健康服務的價值已經顯而易見。

全球軟件行業正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轉變的階段,受益於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成長期。分級診療、遠程醫療、社會辦醫、醫藥電商改革,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作為醫療信息化轉型的重要手段,將深度與健康醫療行業深度融合,使醫院、醫療保險、醫藥、實驗室、監管部門等環節能夠實時連接且無縫分享數據,這也為醫療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了巨大的契機和商機。

騰訊與東華醫為在 C端、B端、G端進行優質資源的整合和互補,實現“10億” 與“500家” 的聯姻,促成C端與B端、G端雙向直達的新目標市場的建立;另一方面,騰訊在雲計算、AI、大數據、區塊鏈等方面的強大技術能力,可以加速助力東華醫為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中核心技術的轉型和升級。

技術浪潮風起雲湧,TO B 企業做不大的魔咒被打破。Digital、Compaq、HP、IBM……薛向東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國際軟件巨頭的縮寫。他微笑著說,Compaq 已經消失了,那時微軟還是後起之秀。

东华软件如何做到营收10亿美元?

東華醫為在醫療行業每年積累的門診量約有5億人次。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勤修不輟聚力創新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突破,全球數字化這個軟件人的夢想經過近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初具規模。如今互聯網黑馬不時出沒,上演著顛覆與被顛覆的故事,IBM、SAP、思科等IT 巨頭卻被冠之以傳統之列。

“什麼是傳統IT 企業?” 薛向東目光炯炯地問。他緊接著說:“不斷地用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東華軟件。”

近年來,東華軟件與“雲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 等前瞻性行業的關聯佈局從沒間斷。

如同當年泰山腳下的少年,薛向東對新興技術的好奇和執著依舊。依靠單一軟件優勢完成上市之後大力投入雲計算轉型,這是國內外企業軟件的典型發展路徑。轉型就意味著要開始一段風險與希望的兼程。有評論,雲計算本質是一場商業模式的革命。而對於東華軟件這類傳統的IT 軟件巨頭來說,雲計算模式又面臨著前期燒錢和後續流量變現的雙重挑戰。

長期以來, 全球軟件產業價值鏈被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的軟件產業模式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平臺的開發應用,也是主宰著整個軟件產業發展方向的一環。絕大部分的上游企業位於美國,包括微軟、甲骨文等都是這一領域的主導力量,特別是在以利潤率較薄、預算緊張和高管理成本而著稱的醫療產業。

在薛向東的心裡,一直想要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軟件。但即便是作為中國軟件的領軍企業,除去應用軟件市場的份額,東華軟件目前在軟件市場上的整體佔有率也僅在2-3%。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軟件在基礎軟件、平臺類軟件、PC 機等領域還都是為國外軟件巨頭所壟斷。

薛向東表示:“從發展早期我們就和IBM 有過合作,這些合作讓東華軟件能夠持續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7 年,IBM 高層接連到訪東華軟件,東華軟件與IBM、微軟在區塊鏈領域展開交流合作,併成立了區塊鏈研究院。

今年,健康鏈、衛生雲、醫療雲 “一鏈三雲” 被稱為騰訊與東華醫為的“聯姻” 首秀,也是雙方合作的細節體現。薛向東積極探索區塊鏈前沿技術,結合東華現有業務體系,推動區塊鏈技術與電子政務、智慧醫療等新興技術的結合,希望從根本上推動市場格局加速迭代。

區塊鏈正在重新定義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這是一箇中國軟件彎道超車的機會嗎?薛向東說,“那當然”。如今,薛向東的最新身份是東華區塊鏈研究院院長。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