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廢銅政策:2019年起將全面禁止進口廢七類銅

國內精銅的供應主要來自於三個板塊,一個是精銅產量,一個是進口電解銅,一個是廢銅供應;2018年進口銅礦對海外依賴度高達70-80%,進口電解銅佔比30%左右,2019年起在全面禁止廢七類廢銅情況下,廢銅供應將進一步收縮,對精銅價格起到支撐。4月中旬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將廢五金電器、以回收銅為主的廢電機(統稱“廢七類”)等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並將在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表明自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將不再核定廢七類的進口額度,廢七類將全部禁止進入中國。

不可忽視的廢銅政策:2019年起將全面禁止進口廢七類銅

廢銅分類

廢銅可以分為廢六類和廢七類,中國海關總署對廢六類和廢七類有更加詳細的規定,其中廢六類(海關編號“7404000090”)是指包括廢黃雜銅(黃銅屑)、聚氨酯銅線廢碎料、廢黃銅水箱、1號廢紫銅、2號廢紫銅、廢紅黃銅、廢黃銅水箱等可以被企業直接利用的廢銅,是《進口廢物管理目錄》(2017年)的《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中 “其他銅廢碎料” 的內容;廢七類(海關編號“7404000010”)是指包括帶殼廢電機、無殼廢電機、以回收銅為主的廢電線、廢變壓器芯等需要拆解和分揀才能夠使用的廢銅,是《進口廢物管理目錄》(2017年)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中的“以回收銅為主的廢電機等(包括廢電機、電線、電纜、五金電器)” 內容。2017年以來,固體廢物進口監管趨嚴,國家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限制廢銅的進口。

廢銅在產業鏈中具有重要意義

廢銅作為冶煉及加工兩個環節的原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冶煉端作為銅精礦的原料替代品,據SMM調研統計有16-17%冶煉來自廢銅; 在加工端作為電解銅的替代品, 8-10%銅材原料來自廢料。

我國自2013年中國海關發起“綠籬行動”以來,廢銅進口量呈逐年下降趨勢。銅價在2016年底大幅上漲,精廢價差擴大,因此廢銅需求增加,廢銅供應在2017年反彈。2018年,由於國家對廢銅進口的各項限制,進口廢銅金屬量有所減少。實際廢銅進口量方面,據海關數據統計,2018年1-11月進口廢銅實物量224萬噸,創下近十年最低,2017年進口廢銅實物量為356萬噸。海關數據顯示,11月進口廢銅共24.29萬實物噸,環比上升17.27%。其中七類和六類佔總實物噸比重分別為37.6%和62.4%。11月美國直接進口廢銅0.48萬實物噸,佔進口廢銅總實物噸比重僅為2%,佔比不斷下滑;其中99.6%為六類廢銅,七類佔比也在不斷下降,目前已不足1%。預計未來限制類廢銅的全面限制,六類廢銅使用率料持續回升。

不可忽視的廢銅政策:2019年起將全面禁止進口廢七類銅

精銅和廢銅的替代作用

昨日廣東地區1#光亮銅報價43000元/噸~43300元/噸。精廢價差繼續下滑至842元/噸,精廢價差縮減,廢銅需求減少;供應方面,再生銅供應方面仍然緊缺,明年廢七類進口完全停止,廢銅供應預期進一步趨緊,現階段市場對需求下滑的擔憂情緒甚強,廢銅市場供需兩淡。

精銅和廢銅合理價差在1200元/噸左右,當價差大幅超過合理價差時,廢銅的消費會增加,反之當價差遠小於合理價差時,廢銅不具備價格優勢後會促進精銅消費從而對於精銅價格構成支撐。

不可忽視的廢銅政策:2019年起將全面禁止進口廢七類銅

滬銅指數日線圖,目前價格下跌至前期低點47000關口,主要因素來自於宏觀經濟數據的打壓,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31日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為49.4%,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低於50榮枯線,製造業景氣度下挫至經濟收縮區間。2018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增長11.8%,增速比1-10月份放緩1.8個百分點,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價格下跌至47000關口後短期內可能表現為弱勢震盪概率較大,1月份仍處於下游消費淡季,在下游需求疲軟情況下價格缺乏向上推動力,而如果從精廢價差這一角度考慮,截止昨日精廢價差再次縮小到800元附近,若價格進一步下挫則精廢價差價差繼續縮小後反過來提振精銅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