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之道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之道有二:

其一,成功之道在於三低,即低成本、低稅費、低價格。所有到過義烏的人,都對義烏的東西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便,便得你不可想象。過去,義烏商品價格低主要來自於大批量採購,大進大出;現在,既有大進大出,又有本地生產。本地生產成為支持低成本的重要因素。面稅費低又來自政府對商家發財不眼紅。一個攤位,15年以前的管理費是800元,現在商人發財了,年經營額上千萬甚至幾千萬,管理費還我們常說雁過拔毛。全國各地的“雁”飛到義烏後,義烏的政府幾乎不拔毛,因此,這些“雁”又可以遠走高飛,飛到世界各地。是800元。我國許多地方市場為什麼垮掉,就是因為當地政府拔的毛太多,全國各地的“雁”飛到那裡,毛都被拔光了,飛不動了,只好賣給當地老百姓,結果,批發市場成了零售市場,成了掏本地老百姓口袋的市場。

其二,成功之道在於商人。去年,西部某市政府提出,要將該市建成西部的商貿中心。該市的市長還帶我參觀了兩個大市場,每個市場都投資七、八個億,裝修檔次不低於五星級酒店。見此狀,我跟市長說,“市場不是建出來的,是跑出來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不是因為房子建得好,而是因為有一大批特別能吃苦、非常能幹的商人。正是這些商人將全國各地貨集中到了義烏;也正是這些商人,將這些貨賣到了全國各地,全球各地。因此,市場建設的奧妙在於培養商人,保護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