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華為還厲害的中國科技巨頭:營收是華為的近兩倍,卻鮮為人知


比華為還厲害的中國科技巨頭:營收是華為的近兩倍,卻鮮為人知


前不久,因侵犯高通專利的問題,德國對蘋果實施了永久性禁令,其禁售的範圍包括了蘋果的所有機型,並責令蘋果退出德國市場。作為歐洲第二大手機市場,禁令的頒佈對於蘋果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過,這個打擊雖然對蘋果來說很不利,但是作為蘋果手機全球最大的合作生產商,鴻海精密雖然股價有所下跌,但是其最新一季度的財報表現依舊很不錯。

據鴻海精密最新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其最新一季度的銷售額達1.3758萬億臺幣(約合人民幣3083億元),同比增長28%,主營業務的營業利潤達313億臺幣(約合人民幣70億元),同比增長68%。受到如此大的衝擊,依舊能夠保持超50%的盈利增長,不得不說,鴻海精密的“世界上最大代工廠”的地位,還是很難被撼動的。

要知道,在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上,鴻海精密可是一舉超越華為、阿里巴巴、騰訊,成功擠進前30強,位列榜單第24位。而且,鴻海精密在去年的營收更是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668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華為去年全年營收為6159億元,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公司去年營收總和為5019億元,三者加起來為11178億元。也就是說,鴻海精密去年的營收是華為的近兩倍,與華為、阿里、騰訊三家加起來的總營收幾乎對等,由此可見其實力。


比華為還厲害的中國科技巨頭:營收是華為的近兩倍,卻鮮為人知


比華為還厲害的中國科技巨頭:營收是華為的近兩倍,卻鮮為人知

鴻海精密是臺灣首富郭臺銘於1974年與朋友一起在臺北成立的,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而只知道他的自主代工品牌“富士康”。鴻海精密起初是叫做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塑料產品。可是沒想到一年後,朋友突然退出,這讓原本經營已經略顯疲軟的鴻海,雪上加霜。為了拯救公司,郭臺銘的前妻林淑如從孃家借來70萬元,幫助郭臺銘渡過難關。

幸好有這70萬來週轉,鴻海塑料得以維持經營。後來,藉著承接製造黑白電視機的選臺按鈕,郭臺銘的鴻海塑料終於扭虧為盈。從1977年開始,郭臺銘不斷引進海外先進設備和技術,建立了模具廠、衝壓廠和電鍍廠,先後涉足計算機機殼、連接器、線纜等領域,通過機械化生產和軍隊化管理,讓鴻海擁有遠高於同行的價格優勢和品質保證,從而被眾多品牌選做代工廠。

198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三年後創立了自有代工品牌富士康,用於承接臺灣以外的代工訂單。就這樣,鴻海精密以富士康為平臺,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開疆擴土,歷經數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在大陸擁有30餘個科技工業園區、在全球多個國家設有200餘家子公司,成為了世界著名的“代工王國”。

毋庸置疑,現在的鴻海精密和郭臺銘可以說是電子製造業的“隱形冠軍”,其客戶群幾乎囊括了IT產業所有著名的品牌,戴爾、思科、索尼、蘋果、華為、聯想等都是其客戶,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蘋果公司,幾乎一半以上的蘋果手機、iPad都是出自富士康。所以在今年蘋果銷量遇挫時,鴻海精密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好在其客戶群體龐大,即使有影響,也不會是致命的。

比華為還厲害的中國科技巨頭:營收是華為的近兩倍,卻鮮為人知


雖然現在的鴻海精密已經是享譽全球的“代工企業”,但對於這個頭銜,其創始人卻並不滿足。郭臺銘曾表示,鴻海精密其實已經不侷限於只做代工,在未來,鴻海是要做像三星那樣的企業,做一家研發和製造兼有的複合型企業。

所以,早在2003年,富士康就創立TFT-LCD面板專業製造公司群創光電,之後其又與臺灣著名液晶面板廠商統寶光電合併,成功躋身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供貨商;在2016年,鴻海集團出資3890億日元(約合35億美元)收購了日本老牌電子企業夏普;而在今年,鴻海旗下的夏普又以40億日元(約2.4億人民幣)的白菜價收購了東芝的個人電腦業務。

在國際市場的頻繁出手,讓鴻海的研發實力不斷增強,但是這遠遠不夠。為了進一步加強鴻海的研發實力,據悉在在今年的12月份,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正在與珠海市政府談判,計劃投資600億元在珠海建立一座芯片工廠,用於研發自己的芯片,以此增強鴻海的國際競爭實力。

一味地代工,只能做“幕後英雄”,這對於郭臺銘來說顯然是很不甘心,所以,他決定走到幕前,用自己研發的產品來獲得世界的認可,讓鴻海不再只是一家“代工企業”,更是一家科技企業。新的征程即將開啟,讓我們祝福郭臺銘,祝福鴻海精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