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建成即閒置”,是記者在網上搜索

太原客運北站時第一個蹦出來的聯想詞。這座據說投入8000萬元(一說4900萬元)建設的客運站,佔地10025平方米,擁有最人性化的設計,最先進的設施,經過七年的建設......如今卻空空如也。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太原北客運站的候車大廳

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在不久之前,人們對於汽車客運站的印象還是人流攢動、摩肩接踵。那時是公路客運的“黃金時代”,不說春運、國慶這樣的高峰期,就是在平日,各個客運站也處於滿負荷運作的狀態。在當時看來,建設更大、更新、更先進的汽車客運站是方便市民、緩解交通壓力的必然之舉。於是大型客運站項目紛紛上馬,誰知短短几年間,高鐵動車四通八達、私家車走進千家萬戶、網約車成為主流出行方式......

當整個道路客運行業面臨必須轉型的“寒冬”時,客運站就成了“寒冬”最好的縮影。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全國最大的縣級市車站——溫嶺客運站。寬敞的候車大廳內旅客寥寥

01浙江省溫嶺客運站

作為全國最大的縣級市車站,浙江省的溫嶺客運站曾被大家寄予厚望。2009年,作為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唯一選擇,溫嶺老客運站日均客流量達到3100人次,在這個數據的驅使之下,按照日旅客發送量1.5萬人次的溫嶺客運站應運而生。可等到汽車站正式落成,溫嶺火車站也開通了,原來溫嶺到福州汽車8個小時的路程,動車只需要兩小時。現在,溫嶺客運站每日發送旅客僅1300人次,這個數字還在不停的下滑當中。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一個被改成羽毛球館的候車大廳,左上角的LED屏幕透露著其原有功能

02廣西來賓汽車客運中心

廣西來賓汽車客運中心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動車開通之後,客運站的日均客流量每年都會下降20%~30%。許多直接與動車“硬碰硬”的班線顯得毫無勝算,甚至只能停班。以來賓到桂林的線路為例,2014共發班1266班次,而到了2015年僅發班111次,減少了91%。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貴州某客運站:往日的繁忙和現在的冷清

面對困境,一般的客運企業還能閃轉騰挪,開展定製客運,推進班線公交化,甚至涉足網約車。作為“不動產”的客運站,其發展方向確實仍待探索。

目前,已經有部分客運站正在嘗試商業化開發,利用客運站本身的地理優勢和佔地面積,將部分區域改造以用於商業經營,保留部分區域繼續道路客運經營。

在新的大環境下,行業裡從車輛到站點,從企業家到司機,每個環節,每個人都處於轉型變革的壓力之中。客運站起落浮沉只是整個道路客運行業轉變大潮中的一個縮影。轉型必定會帶來陣痛,也一定會帶來希望。勇於變革,努力奮鬥的企業,永遠不會被時代拋棄。

冬天來了,春天不會太遠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中交出行

道路客運企業轉型升級首選品牌

助力全國道路客運企業互聯網+


空蕩的客運站——客運轉型壓力下的眾生相


中交出行全國合作客戶部分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