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電車匯消息:今日下午,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一則監管函引起電車匯注意,信息顯示,方正電機日前遭遇第一大流通股東青島金石灝汭投資有限公司“惡意減持”,儘管減持數量僅100萬股左右,但這一“高位減持”操縱明顯違反交易所相關規定,尤其是股份減持過程中“預先披露”原則。而作為被減持方,方正電機也只是在股東連續減持後才收到股東的相關函告。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隨著2018年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陸續披露,近期業內新舊股東利益之爭、股東惡意減持、變賣資產美化報表等情況數見不鮮。作為補貼提前退坡的首個年份,2018年業內整體情況不言自明,利潤下滑、減值壓力大、毛利率下降成為多數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的共性,業績不達預期也直接引發利益相關方的衝突與博弈。

方正電機股東集中“出逃”,股份減持計劃超過6%

4月23日方正電機發布《關於董事與持股 5%以上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由於擬減持股東自身財務需求及安排,包括董事、十大流通股東在內的四名人員合計持有公司7.43%股份,計劃減持份額達到6%,將在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完成減持。對此,方正電機表示,本次減持計劃實施不會影響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持續經營,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相比預先披露的減持計劃,方正電機第一大流通股東——青島金石灝汭投資有限公司操縱更為“直接”,在事先尚未報備情況下,於4月22日股價“高位”拋售持有的近100萬股股票。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專門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管理活動,其對外投資多達64項,涉及多個領域與行業,方正電機只是其投資項目之一。盤複方正電機近年經營情況不難發現,單就2018年淨利潤鉅虧來看,顯然不是投資機構的理想標的。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方正電機2018年鉅虧4.4億元,董事長股份質押尋求融資擔保

方正電機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6億,同比增長3.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4億,上年為1.3億元,未能維持盈利狀態。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7億,同比下降17.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008.2萬,同比下降45.8%。報告期內,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925.5%,影響利潤的增長。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其中營業成本11.1億,同比增長9.9%,高於營業收入3.5%的增速,直接導致毛利率下降4.8%。此外研發投入大幅增加,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3.4%達到1億。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為22.5%,資本化比例較高。對此,年報中也明確表示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面對業績承壓、股東出逃的經營困局,方正電機也在積極尋求自救。5月7日方正電機控股股東張敏向卓越汽車有限公司質押750萬股,用於融資擔保。

公告顯示,方正電機本次質押股數750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10.09%,質截止公告披露日,張敏持有本公司股份74,263,167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15.68%。累計質押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74,193,083股,佔張敏所持公司股份的99.91%,佔公司股本總額的15.67%。

資本收購不及業績預期,資產減值成為電機上市公司發展之殤

正如前文所說,方正電機經營困局並非個例。縱觀電機行業,12家電機上市公司中僅有6家實現盈利,且10家企業2018年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6家淨利下滑的幅度超過100%。大多數企業都在年報中將淨利下滑的原因歸結為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導致的訂單量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競爭加劇。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不僅如此,資產減值也成為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12家企業中,有9家企業2018年度進行了相應的資產減值,具體包含存貨跌價準備以及商譽減值等情形。例如,正海磁材(收購上海大郡)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49億元,導致歸母淨利潤減少1.26億元;金龍機電(收購深圳正宇)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882.18萬元。方正電機也在公告中表示,由於其收購的杭州德沃仕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純電動物流車驅動電機銷售不及預期”,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準備5000萬元。


大股東出逃、惡意減持,方正電機遭遇背後的行業“眾生相”


除業績下滑外,應收賬款高企也成為困擾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的一個難題。而究其原因,不少企業認為是新能源汽車政策導致。據悉,受累於3萬公里政策以及補貼清算程序等影響,前兩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經歷了資金寒冬。不少業內人士抱怨,由於整車企業現金流緊張,開始將資金壓力對上游廠商轉移,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上游廠商往往話語權較弱,為了保證市場份額,大多數零部件企業只能無奈面對高企的應收賬款,並各顯神通,試圖尋求解決之策。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190509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