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发表「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

俞敏洪说话不当,但一定要将之理解为“穷屌丝当年追不上女神所以今天愤激咒骂凸显凤凰男心态”,恐怕真是错读了老俞这代人。我还是想替老俞说几句话。

俞敏洪的确经常演讲营造屌丝逆袭的形象,当年连我都以为老俞是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可是诸君,你们看过老俞的成长历史没有。老俞出身60年代传统发达地区苏南的江阴农村,父亲是木匠,母亲务农。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母亲李八妹自主创业,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

1978年改革开放,队长不用做了,李八妹办起了五金矽钢片厂,规模虽然不大,才6台冲床,自己当厂长,又当供销员,但是她有生意头脑,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大家都愿意与她做生意。几年下来,她成了当地的第一个万元户

六七十年代的苏南农村肯定比不上城市,但在全国农村里面,肯定不能算穷的。至于80年代后,苏南乡镇企业崛起,那就更谈不上穷了,更何况老俞母亲还赶上了这波浪潮,成了先富起来的一代人。

俞敏洪发表「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

那年代,全国大半是农村人,农村寒门子弟高考上名校很正常,社会的阶级固化也没那么严重。老俞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好,这是真的,但要看和谁比。偌大的北大,聚集半国英才,肯定也有很多城市子弟,大院子弟,和他们比,老俞家当然条件不好,但他们家这个条件,在当时的中国,委实不能算底层。

况且,穷又怎么了。80年代是理想主义的年代,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那年代最吃香的并不是什么高富帅,官富二代,而是文艺青年。会写诗,会弹吉他,有点才气,加上卖相不错,在大学是很受欢迎的,而谈钱,谈物质,在那个年代,是俗气甚至有点罪恶的。

老俞大学找不到女友,本质确实是因为穷,但并不是指“没钱”,而是指出身农村,缺乏城市子弟的素养、技能和气质,是穷导致的“没才”,因而不容易吸引女孩子。比方说老俞普通话不标准,也没有城市子弟见多识广,会交际,从小肯定也没学过琴棋书画。这就是一个朴实憨直的农村泥腿子的形象,肯定文艺不起来。

所以你看老俞前半句批评“中国女人要中国男人多赚钱”,后半句的反面却是“中国女人让中国男人背唐诗宋词”,诸君难道不觉得这后半句在今天的语境下很违和吗。其实,这就是老俞下意识的反应,因为在80年代的大学校园,最受欢迎的就是懂文学诗歌的文艺青年,是会背“唐诗宋词”的人。这是老俞对当年的耿耿于怀。

俞敏洪发表「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

从这个角度看,老俞说这句话,不仅不是在嘲讽别人,而更像是在嘲讽自己了。你看,当年我老实巴交,傻啦吧唧,不懂唐诗宋词,害我图书馆恶补了四年书,心仪的女神被会背唐诗宋词的文艺青年泡走了。今天,我有钱了,但我还是要说,为什么你们非得喜欢像我这样的赚钱多的男人呢,喜欢唐诗宋词的文艺青年不好吗?

这其实不是在嘲讽别人,而是不自觉在表达对今天这个时代主流精神的质疑,甚至说老俞还保留着那种80年代的理想主义情结,都不为过的。

80年代的大学生其实很迷惘。因为那白衣飘飘的十年过去以后,就是红尘滚滚,转向现实的90年代。这代人是经历过80年代末理想破灭的(大家都懂),但最后又以一种现实的方式重生。80年代放荡不羁的朋克青年,很可能就是90年代的创业新贵。他们在新时代又清醒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成为世俗的成功者。老俞当然也是这群成功者中的一个。

俞敏洪发表「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

因而这代人其实是很矛盾的,甚至有点“精分”。一面自己成功了,牛逼了,赚大钱了;但另一面,又忍不住想要讲情怀,讲责任,就是不爱讲赚钱本身,老觉得俗气。所以最后就变成了励志鸡汤。老俞整天和你说屌丝逆袭的故事,但其实他并不是想讲赚钱,甚至不是在讲成功,本质上,他想讲的其实还是“理想”,尽管这个“理想”已经抽离掉了那些80年代涉及国家、政治的宏大的部分,变为纯粹的个人梦想了。

我不敢说80年代以“有才”与否衡量男性是一定正确的,但毫无疑问,伴随着90年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国其实正走在越来越物质至上的道路上。如果说90年代的“有钱”背后是个人梦想的创业史,还带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今天的“有钱”就成了纯粹的“有钱”。奋斗成功也是有钱,家族庇荫,巧取豪夺,骗粉丝收割智商税也是有钱,而这是很畸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