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康石石的“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

本期分享人:Waylen

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漢藝國際上海校區 建築學部 資深室內設計導師

澳洲 新南威爾士大學 室內建築 BA(Hons)

悉尼 The Black Diamondz 平面設計師

悉尼 Camerich Furniture 設計師

香港 The Block Property 設計師

上海 EWS 室內設計師


留學是一道浪,帶走了我,也會帶回了我。如果你問我,在浪潮之中發生了什麼,可能是加了點鹹味吧,讓原來一鍋淡湯,鮮了一些。

“鮮”的感覺,很有意思,有些激爽,有些難以預測,如果不好理解,換成“有趣”就好了,它是個非常難得的形容詞,這個詞用到自己的藝術留學生活回憶上,也足夠給人希望和嚮往。

室內設計這個專業,通宵達旦畫圖的另一個代言專業,四年的“折騰”,還可以給自己的留學貼上“鮮”、“好玩”、“有趣”、“開心”這樣的標籤,

這段將回憶挑選重點寫成的文章,便不再單單是兩三千的長篇論調,而是一段助你“開卷有益”的回憶,希望5分鐘之後,你得到你想要的,如還有疑問,歡迎後臺留言。

一:留學生活,鮮得有趣


作為90一代,必須要揹著“小白鼠”的身份,在教育這塊大試驗田生長。我的高中時期,香港的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科,我各方面都有所接觸,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所以選專業也有些一波三折——foundation是商科,大一選了土木工程,轉到了室內設計。

土木工程是一個有趣的學科,但因為缺乏理工科背景,我學起來還是有些吃力。不過說起來也很有意思的是,對室內設計興趣其實是在這段痛苦學習時間中,跟著學長蹭圖書館開始的:

新南威爾士每個系都會有自己的圖書館,但是閉館時間不同,工程類的圖書館大約6點就閉館,如果要學習就只能去中央圖書館,但是建築系整棟大樓都是24小時開放,當時恰好認識一位建築系學長,蹭他們的圖書館,耳濡目染的聽了很多設計知識,看了很多設計圖、模型,覺得真的超級有意思。

至今,這種“有意思”的認識依舊沒有改變。


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而剛學習室內設計時,心情還挺新奇的,一句話表達就是“對了!這就是我想要學的專業!”

我本身是一個很天馬行空的人,對我們的項目老師也不會多加限制,他會鼓勵我們去嘗試各種特色材料,市面上買不到也OK,在學校裡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創作,這一點和漢藝很像:老師在一旁幫助我們及時撥亂反正,創作的過程會安心很多。

所以大一大二我“玩”的很開心,尤其是看到自己一些很獨特的想法變成很瘋狂的模型時,是一種非常有滿足感的一件事。隨著年級的提高,空間尺度越來越多樣,限制開始逐漸增多,到畢設的時候項目會要去考慮落地性等條件,自己沒有也沒有那麼多排斥,沒有覺得多麼打破幻象,整個人跟著自己的設計思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這種體驗其實非常神奇。


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除設計能力之外,於我而言這段時光極其寶貴的點還可以總結成兩個字:交流。

澳洲是一個特別友好的國家,公交車下車時大家會和司機說謝謝,這樣一個環境會讓人覺得非常舒服。而且國外藝術設計類學科基本都在意studio項目制的方式學習,一個班基本都會有固定studio,大家做著一樣的項目,一起討論,很有互相扶持的那種感覺,一起奮鬥,一起對著老師被罵,一起哭,哪些選修課很有意思,哪些火到你可能都搶不到,整個環境會讓你感覺交流感特別強。


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如今成為老師,面對一些同學專業選擇迷茫時,我常用自己這段經驗和他們講:能夠明確自己學什麼的同學是幸運的,但如果你還不知道也不用慌。去和一些更為優秀的人交流,去了解學霸們心目中這個專業是什麼樣子,知道有什麼困難點,去判斷自己能不能達成這樣的狀態,這個專業值不值得你為之努力四年。

比如新南威爾士是澳洲八大,建築系也是全球認可度很高的一個系,所以我當時接觸的學長為我呈現出一個更為真實的學習狀態和所學所感。而如果大家目前沒有這樣一個環境優勢,可以去問你dream school的學長學姐們,可以問自己學校老師的建議。如果你覺得不想欠人情,可以來漢藝走一走,和各個學部的不同名校背景的老師們聊一聊,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是需要你自己走出第一步。

二:對比才有收穫


留學必談收穫,而收穫的體會需要參照物,我今天聊的對比是橫縱向:大一vs大四,國內vs國外。

  • 大一VS大四


這個對比,該怎麼去形容我想了很久,下面這兩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肉麻,但確實是我很真實的感受:

1.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2.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如果大家留意過新南威爾士的室內設計會發現,我們的學位是榮譽學位——BA(Hons),這個並非一直如此,差不多是我大二的時候才進行的修改。學位更改對於一所學校不是兒戲,而這個改變其實是室內設計同學們爭取得來的:

室內設計學制是4年,絕大多數時間是在通宵達旦,睡在學校的時間也很多;沒有技術類課程,全靠自學;大一到大四,眼睜睜看著班裡同學從150變成90名,這90位還有不少延遲畢業的學長學姐們;臨近交作業的時候,真的會害怕到手抖;presentation結束後,時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哭......

每年這樣高壓篩選,我們每一位畢業生都是撐得起榮譽學位的人,拿到這一直文憑的時候,對我而言不單單是一個學位,更是對我的認可。辛苦這兩個字,有時候其實是一種稱讚,而我們真的擔得起。


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 國內vs國外


一個室內設計項目,其實是有一定流程的,粗略說就是概念開始,效果圖為後期,落地之後其實是另外一個思考層面。

如果要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便需要知道整個創作流程,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便要在這個流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回國之後我在一個工作室工作的時候發現,國內教學更偏技術,偏向於項目後期。很多人的渲染特別強,畫圖特別強,應對說“我要一個北歐風格的設計”,然後就沒有其他建議的甲方其實很好用,大家根據地方大小、環境條件等等渲染出效果圖,設計變成了體力活。

這種技術課程在我入學前是存在的,到了我們這一屆便取消了,學分加到了studio上,各種渲染、PS全靠自學。對比起來看我們的學習更偏重於概念,一個項目一半的時間都在research上,去分析場地,探究人文關懷,找到那個獨特的入手角度。比如我們以前曾做過的發電廠項目,每個人最後的呈現都非常不一樣。


Waylen:留學浪子,要回頭


而且工作中我發現,如今國內的室內設計行業市場越來越看重research,你的設計要有深度,甲方不再一味只是行外人,在行業內的我可以感受得到審美的提高,與國外市場越來越靠近,所以有個很尷尬的事情便是:因為教育系統更改調整整體情況複雜,多數國內學校可能還沒做出改變,國內環境已經做出改變。

所以整個環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國內外同學剛開始的起薪差距其實不大,但是越往上走薪資差距開始逐漸拉大,這是一種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比,你是否能夠被取代,你在一個項目中的角色是不是獨一無二,這才是設計師的價值,也是大家賺錢的資本。

後記:留學,帶好心態就夠了


寫到留學三件套的時候,我其實想不到太特殊需要帶過去的東西,反而是做了老師之後,希望大家能夠在出國前,

把心態調整好。

很多同學會在選校時便打退堂鼓,覺得自己可能不行;有些同學則是在作品集創作的時候,對老師有所依賴,覺得想不到也沒事兒有老師在後面幫我頂著;也有同學想著出國,之後沒有做太多考慮。這三種狀態其實是很多藝術設計留學生的縮影,而我想和你說的是,留學這件事,不是拿到offer或者是到坐飛機到學校就結束的事情,國外並不一定比國內好,如果你沒有一個open的心態,出不出國其實都一樣。

保持住這個open的心態,作品集創作過程才能真的成為你對接國外學習生活的過程,我作為老師可以帶你看更多新的知識,新的課題,更大的世界,讓你也在國外學習時感受到“好玩”這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