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緒帝、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那些人那麼怕慈禧太后?

煙雨雪殤萌


為什麼滿朝文武都怕慈禧?

說的通俗一些是:慈禧善於權謀。

說的精緻一點是:慈禧為主掌朝政的兩宮太后之一,恰好是懂政治的唯一一個。


把一個有特殊能力的人放在合適的地方,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和價值。慈禧就是這種人,她既有野心,也有能力,還有手段,最關鍵的是她站在了那個位置。

如果咸豐不死,那慈禧的位置是非常尷尬的,也就是一個“貴妃”,一點什麼權利都沒有,再加上她失寵了幾年,也沒機會接觸到政治,所以咸豐如果活著,慈禧是拍不起什麼水花的,即便她有能力,有野心,有手段。

之所以最後落了一個被女人統治47年的結果,關鍵就在於咸豐不爭氣。

第一,身體不爭氣,死的早。

第二,弟弟不爭氣,雖極度好色,滿地留種,卻只生了一個兒子。哪怕生兩個兒子,慈禧都未必有機會垂簾聽政。

慈禧第一次展露政治天賦,實在辛酉政變,斬殺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時。

咸豐駕崩之前,留遺詔,讓顧命大臣擬紙,讓兩宮太后審核,意味互相牽制。顧命大臣有擬紙的權利,但沒有通過的權利,也就是說不管寫的啥,最後都得兩宮太后點頭才行。而兩宮太后只有通過的權利,沒有草擬的權利,也就是說對於朝政,他倆只能YES或NO,不能干預細節。

而且咸豐指導慈禧野心大,但是由於它是同治的唯一生母,所以沒能忍心除掉,同時也是為了讓慈禧這個懂政治的人牽制顧命大臣別獨攬朝政。

再有,咸豐也給慈安留了一道除掉慈禧的聖旨,萬一發現慈禧有不軌之心,立馬頒佈聖旨將其除掉。(傳言)還有一種傳言是兩宮太后有兩個PASS證明,一人一個,最後要以慈安太后為主,所以咸豐準備用慈安牽制慈禧。

咸豐的算盤很簡單,就是讓三方勢力相互牽制,順利拖到同治親政。但事實很殘酷,咸豐死了沒多久,慈禧就獨攬朝政了。

原因也很可笑,肅順一直覺得慈禧是個大障礙,想方設法除掉。上報咸豐,咸豐沒管。後來派遣殺手,卻又被榮祿事先知情。

慈禧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第一次肅順上報咸豐時,他就意識到了危機。等咸豐死後,慈禧看清朝中局勢,聯絡了三方勢力。

第一是慈安,慈安是皇后,是正統,慈禧把慈安拉攏過來,則一切行為就變成了非常有理的事兒。

第二就是榮祿,榮祿掌兵,傳聞與慈禧青梅竹馬,屬實不屬實不可考證,但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再這二人之間通信賣力的就是後來的安德海。

第二是鬼子六恭親王,恭親王因為是咸豐的六弟,也是咸豐最有威脅的繼承者,所以一直備受打壓。碰到慈禧招來的橄欖枝,一看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馬不停蹄跑過去商議大計,準備奪權。


總之,多方勢力,都在慈禧一人的協調之下,最終完成了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沒了,榮祿升了,鬼子六被重用了,慈安也成了自己姐妹。其次就是開始拔掉鬼子六,後來直接邁開慈安,自己獨攬朝政。

領導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能力?

是業務能力嗎?

不對,是統籌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

如果當了領導還要精通業務,那要下屬何用?

你問為何那麼多人都服慈禧,就好比問一個格力董事會為何服一個不懂技術的董明珠一樣。你讓董明珠做一個技術監督員,她也未必能做好,但是她做管理,她管的確實不錯。

慈禧也是從後宮幾十名不知名的小娘子中一步一步爬到貴妃這個位置的,而且經常幫咸豐處理政務。

這就相當於,從基層中爬起來,還有業務能力,還有管理能力,有心計,她怎麼可能不讓別人服她呢?

按理說,一個皇帝掌管一群虎狼之臣不難,但是一個皇帝被大臣擠兌哭了,才算是天下最不可思議的奇觀。

慈禧之所以出名,只不過因為歷史上女人掌權很少,恰好她又是最後一個,對中國影響最深的一個,跟她的能力並沒什麼關係。


梁宇航


怕?誰說的?就說李鴻章在同治三年見了慈禧太后第一面以後,回來對慈禧太后的評價就是“有韜略,卻無大才”,你能說這是把李鴻章給嚇著了?明擺著,此時的李鴻章心理是十分失望。為什麼會有這個評價,我們看一下當時發生的事情經過。

當時李鴻章進京面聖主要是說三個事:

第一,剿滅了洪楊之亂以後,曾國藩為了避免“擁兵自重”的嫌疑,主動請求裁軍,但李鴻章認為,如今內憂外患,絕對不能裁軍;

第二,左宗棠老毛病又犯了,上書彈劾李鴻章“越境掠功”,但是這事是人家李鴻章奉旨行事,所以李鴻章得來跟朝廷討個說法;

第三,則是為清廷提出的建議,李鴻章要辦洋務,希望朝廷支持。

都是正經事吧?但可能是事情太正經了,一時半會兒做不了決斷,於是慈禧太后就並沒有直接回復,而是問李鴻章一路如何過來的?很辛苦吧?家中有幾個孩子?……總之,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拉家常。這就說明其實當時慈禧太后並沒有能力一下子做出決斷,所以就想把話岔開,好往後推一推再解決。

慈禧太后這麼做未嘗不可,但是李鴻章何許人也?那是蓋世無雙的英雄豪傑,你這麼對人家明顯不是以國士相待。所以李鴻章回家後就對兒子李經方那裡說慈禧太后為人:

“有韜略,卻無大才”

說白了,情商很高,智商也就是一般。

而稍後,李鴻章的老師,中興名臣之首,曾國藩在見過兩宮太后,回來也失望的說:

“兩宮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

說白了,慈禧太后這種政治家和霍光一樣,從小出身“基層”,沒有條件像李經方這種世家子弟,自幼耳濡目染的受到正規的政治教育。這些白手起家的政治家們每走一步,都是憑著自身對人情世故的把握和人生經驗的積累。而此才三十出頭就寡婦失業的慈禧太后又實在不可能又太多的經驗積累。所以說話辦事不得要領也是必然的。還拿漢朝的霍光打比方,他們這種政治家最大弱點就是“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至於醇賢王、光緒帝父子和恭忠王“怕”慈禧太后,那是因為慈禧太后是家裡的長輩。尤其守寡的大嫂,在大家族中總是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宗室中敬重皇太后首先是敬重人家的輩分,其次才是權威。

一位研究慈禧太后的資深學者曾經非常客觀的總結了慈禧太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

慈禧太后確實很差很差,但後來的那些統治者相比,她反而是最不壞的……這就是中國百年史,不是比好,而是比差。”


孝欽太后。


恭忠王。



李文忠相國


陳大舍


大家好,我是勇戰王聊歷史。

這些人怕慈禧太后的原因,就是因為慈禧太后一直把持朝政長達47年!實際掌權時間,僅次於康熙和乾隆。那麼,為什麼慈禧太后能把持朝政這麼久呢?我們來分析下。

首先,道光以後各個皇帝壽命太短,還沒孩子。這其實也預示著大清皇統的危機。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談到光緒皇帝無嗣繼位時說:“國統再絕,而家無令子,識者早知其必有亂矣。”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數十年干政,與清末三位皇帝,特別是其子同治帝繼位時年齡太小,又沒有孩子,有直接關係。皇帝年幼,正好是慈禧垂簾聽政的好時機。

其次,就是因為慈禧太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開始實行的雖是“垂簾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這就是“太后垂簾,八大臣輔政”。但是,慈禧畢竟是皇帝母親,地位高於八位輔政大臣。

恭親王奕欣在辛酉政變後,持功自傲,又是咸豐帝兄弟。事事都想壓制慈禧這個孤兒寡母,結果,被慈禧以欺君藐上的罪名革職。恭親王馬上服軟了。

再者,慈禧太后能妥善地處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第一,慈禧沒有給任何那拉氏族人顯爵重任。第二,慈禧所選立的兩任小皇帝——光緒帝載湉和宣統帝溥儀,都是愛新覺羅氏家族血統最近的近支親王后代。所以,朝野上下沒有人指責慈禧太后對愛新覺羅氏家族不忠。這也是她能掌控清王朝最高權力長達近半個世紀的主要原因。

先說光緒帝,他怕慈禧,是因為他的皇帝位置都是慈禧選出來的。而且,光緒從小認為“以子犯母,以臣犯君”是忤逆,再加上天天被慈禧逼著叫"親爸爸",每天還要磕頭請安。光緒自然怕慈禧了。

恭親王、醇親王怕慈禧,是因為地位和慈禧差著呢。恭親王算是咸豐帝兄弟,而慈禧確實同治皇帝生母!血緣關係上差著呢。醇親王還不如恭親王,關係更遠。

翁同龢、李鴻章他們怕慈禧太正常了,他們本來就是大清的奴才,大清的臣子。

畢竟慈禧執掌清朝實權,慈禧代表了滿清皇室,代表了整個大清朝。再加上,這兩位都是接受“忠君思想”教育的,更加敬畏慈禧太后。

(首發|勇戰王聊歷史 歡迎點評加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勇戰王聊歷史


其實,慈禧這個女人真的很不簡單。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能小看了這個女人,以為她只是個沉迷於荒淫奢侈生活的後宮粉黛,晚清歷史上有那麼多能臣幹吏,怎麼就玩不過一個只知無原則吃喝玩樂的女人呢?看看她經歷了什麼,我們才會真正認識這個女人。


一生中她經歷了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位皇帝,並親手扶持冊立了其中的三位帝王。

一生中她經歷了五次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她還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她已經是咸豐帝的懿貴妃,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她則是清王朝的最高決策者。

一生中她主持簽署瞭如《辛丑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數不勝數的不平等條約,應該算得上是帝制時代與洋人打交道最多、也是出賣國家利益最多的當權者。


一生中她親自主持發動了辛酉政變、甲申易樞政變、戊戌政變等三次激烈的政治爭鬥,哪一次都是驚心動魄的你死我活之爭,僅被其處死的親王就有近十個,罷免的親王、顧命大臣及軍機大臣更是不計其數;同時又提拔重用漢臣,頗具識人之明,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等清末名臣大都受益於慈禧的賞識。

一生中她參與決策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白蓮教起義、義和團運動、新疆阿古柏叛亂、陝甘暴動、苗疆暴動等等數十起動亂,每一次鎮壓都是血流成河,將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又往後延續了幾十年。


一生中她領導了洋務運動、清末新政兩次變革,興洋務、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生、禁鴉片、動議君主立憲制等等,每一項都是對大清祖制的顛覆。

一生中她佔據大清朝最高權力頂峰長達47年之久,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於康熙和乾隆,位居第三……

經歷過如此腥風血雨的慈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使點小手段的後宮嬪妃了,她已經在政治手段的應用和操弄平衡術等帝制時代的權力鬥爭上百鍊成精了,別說那幾個混吃混喝的草包王爺了,即便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樣的人中翹楚在玩弄權術上也是對其甘拜下風的,翁同龢之流的酸腐文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而光緒帝則僅僅是一個受人擺佈的木偶,怎麼能夠玩得過老謀深算而又陰毒無比的慈禧呢,不僅玩不過,一個伺候不好還有可能腦袋搬家呢,又道是“伴君如伴虎”,何況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經歷了無數次密謀殺戮而又喜怒無常的準女皇,戰戰兢兢之下,焉能不怕?


龍支子


自從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到1908年慈禧死去,在這漫長的近50年的時間裡,慈禧都是滿清的最高統治者。尤其是慈安死後,慈禧一家獨大,成了事實上的女皇。

慈禧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死後,慈禧選了同治的堂弟兼姨家表弟光緒繼位。光緒的這個皇位,純粹是憑空得來的,慈禧能夠立他,就能廢他。所以,光緒皇帝,以及他的生父醇親王,自然對彪悍的慈禧太后十分畏懼。

光緒在慈禧的淫威之下,一生鬱郁不得志,事實上做了一輩子的兒皇帝;醇親王也是一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犯了慈禧的忌諱,而慈禧逮著機會就會敲打他,比如“別以為你兒子當了皇帝就能怎麼怎麼著”。醇親王的精神壓力一直是比較大的。

至於恭親王,在辛酉政變成功後的那段時間裡,他曾經和慈禧親密合作,有過一段心情舒暢的日子。但越到後來,慈禧對他越加防範。而恭親王又不是慈禧的對手,於是接連受到慈禧的打擊,直到被完全罷免。

但說到害怕,恭親王不太可能害怕慈禧。他對於慈禧,更多的可能是怨恨。

至於翁同龢和李鴻章,都是大臣。事實上,慈禧對他們一直是比較尊重的,所以也談不上害怕。不過,慈禧駕馭大臣還是有一套的,即便不會讓你害怕,也不會讓你過於輕鬆。

據袁世凱回憶,他見一次慈禧,脊背上的衣服都會溼透。可見,慈禧在大臣們面前,還是很有威風的。


趣談秘史


身為一個經歷過五代皇帝統治,參與四代君主政治,臨朝稱制四十餘年的女性,慈禧能如此長久地立足於政治中心,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要細細分析起來,足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而上述這些人,之所以如此地畏懼她,大抵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光緒:身為慈禧的姨侄兼養子,光緒從記事開始就對慈禧有著本能的恐懼。從小,光緒就被強迫叫慈禧“親爸爸”;生活上,慈禧也確實更像一個嚴父而不是一個母親或是姨母。慈禧絕不會像一個怨婦一樣,光緒一不聽話就拿“你是我抱來當皇帝的”說事,而是會跟光緒痛陳他堂哥同治的斑斑劣跡,言語中帶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魄,直逼得從小就在慈禧跟前戰戰兢兢的光緒雙膝發軟,向“親爸爸”承認錯誤。

第二類/恭、醇親王:這兩人都是慈禧的小叔子,也都長期擔任過軍機領班,恭親王甚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議政王。但他們都見識過慈禧翻臉不認人的樣子。尤其是恭親王,儘管他在祺祥政變中扮演著不亞於慈禧的重要角色,但當他稍微有點肆意妄為,突破慈禧容忍的限度的時候,慈禧就敢拿掉他所有的官爵和身份,直逼得他跪在慈禧面前痛哭流涕。有這麼一個天威難測的四嫂,二王又怎麼能不怕慈禧呢?

第三類/翁同龢、李鴻章:此二人都是大臣中的翹楚,在同光中興期間都曾扮演過重要角色。儘管如此,他們也都很明白慈禧的手段。必須承認的是,至少在慈禧聽政的早中期,她還是很能任用賢才的,其中不乏不拘一格提拔漢臣的案例。但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老佛爺拿的起你,照樣放得下你!李鴻章對國家的貢獻天地可鑑,但犯了錯的時候該拿就拿,絕不手軟。如此之手段怎麼能不讓人畏懼?

綜合這三者,就可以簡單地做一個總結: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怕慈禧?就是因為慈禧的手腕強,馭人之術精明。她身為一個女子,身處男人政治的中心,卻絕不遵循文官政治那一套虛偽的作風,反倒是經常敢於撕破臉皮。而她的權術以及清朝極端集權的政治制度,又確保了她和重臣撕破臉皮後不會威脅統治,這就是她能臨朝四十多年卻能長保權位的奧妙之一吧。


青言論史


這話問得,多麼地小白。

你得有多二多傻,才會不怕呀?

一是權力都在她手中;二是,她那精明程度,一般人糊弄不過。肅老六當年能耐多大呀,他倒是不怕她,結果呢,以他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全玩兒完。大清十二帝,入關前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後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雖然不在其列,但我覺得她是個兼職皇帝,本來想兼三朝來著,最後只兼了同治、光緒兩朝,但是若跟那十二個較高下,排座位,我覺得十三人中,可以選出前六強: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慈禧。當然,前兩強更多的是軍事強人,如果單從治國理政的人事角度看,我們選前四強就成了:康熙、雍正、乾隆、慈禧。

這是個妥妥的女漢子。其精明與彪悍,不亞於爺們兒。至少從她老公開始,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個爺們不抵她一個。

所以這話問得就有些那啥了,常說伴君如伴虎,伴太后這樣的,乃是伴母老虎。

先說說恭親王奕訢吧。

1861年,咸豐死後,奕訢與慈禧聯手發動了辛酉政變,慈禧實現了垂簾聽政,奕訢以議政王的身份掌握了軍機處。所謂的同治,你可以理解為兩宮同治,母子同治,更可以理解為叔嫂同治。

但所謂的叔嫂同治,頂多是表面上的和諧共處,實則暗流湧動。兩宮太后明確表示,一切政務要“躬親裁決”,但奕訢認為政變策劃在己,京師又是自己的地盤,並沒有把慈禧的勸誡放在心上,反而日漸跋扈,甚至公開同慈禧爭吵。

同治四年(1865年),善於投機鑽營的翰林院編修蔡壽祺上疏參劾奕訢貪墨、驕盈、攬權、徇私,慈禧本想借機罷黜奕訢,可慈安不同意,大臣們的態度也很曖昧。儘管如此,慈禧還是決意要給奕訢點顏色看看,以“查辦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為由,下詣革去奕訢的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至此,奕訢才真正認識到了慈禧的鐵腕,不服不中。許多大臣為奕訢叫屈,洋人也十分關注,慈禧見打壓奕訢的目的基本達到,對奕訢的處理更改為削去議政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經此一番較量,奕訢也服了,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慈禧的對手,從此小心謹慎。旁邊圍觀的大臣,也不得不假裝西瓜很好吃,全服。

這叫什麼?這叫先借恭老六,打擊肅老六;再借翰林奏,打擊恭老六。這娘們,散打高手。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邊境連連告急,奕訢並沒有將全部心思用於抗法,反而將主要精力用於籌備慈禧壽典上,但慈禧並不領情,又以軍機處辦事不力為由,開去了奕訢的一切差使,令其“家居養疾”,並將軍機處班底全部罷斥。至此,奕訢被徹底擊敗,回家抱孩子去嫋。小叔子鬥老嫂子?做夢!

再說光緒。光緒還尿褲子的當口,就被太后抱走當皇帝了。太后既是小皇帝的大姨媽,又是小皇帝的四大娘。孩子的親爹與親孃一聽說娃要被抱走,親爹,醇親王老七奕譞嚇傻了;親孃,慈禧妹妹葉赫那拉•婉貞哭暈了。天哪,虛歲五歲的娃給人抱過去當皇帝,那是人過的日子麼?

別說皇帝了。大清公主都不是人過的日子。從出生到出嫁,見不了親孃幾次。嫁男人之後,不能與公婆住一處,得單獨給她弄個院子;跟老公見個面睡個覺,也不能隨便,那多臭不要臉呀,還得跟保母申請並賄賂,人家也不見得批。清朝公主得省親之便有才問皇爹的:父皇你到底把我嫁誰了呀,你給我選的額附到底長啥樣啊?

一句話,高處不勝睡呀。

誰讓你位置那麼高捏?

光緒就是悽悽慘慘悽悽中長大的,帝師翁同龢有時候看著娃可憐,也不能抱一抱呀。太后倒覺得,把你抱過來,我也算屎一把尿一把了,可是就連太監寇連材都覺得小皇帝不是人過的:“中國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蓋凡人當孩童時無不有父母以親愛之,顧復其人,料理其飲食,體慰其寒暖,雖在孤兒,亦必有親友以撫之也。獨皇上五歲登極,登極以後,無人敢親愛之,雖醇邸之福晉,亦不許親近,蓋限於名分也。名分可以親愛皇上者,惟西后一人。然西后驕侈淫佚,絕不以為念。故皇上伶仃異常,醇邸福晉每言輒涕泣雲。”

一者是遺傳,光緒他親爹,醇親王老七奕譞雖然也是辛酉政變的重要幫手,但比上恭親王老六,膽小老實多了;二是,政治實踐中的每一步,都證明了太后是不能惹的,太后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光緒長大了,親政之初也不想受慈禧擺佈,但後來也服了。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中日雙方均派兵赴朝形成對峙,戰還是和呢?慈禧主和,光緒主戰。拗不過光緒的慈禧最後同意光緒對日宣戰,娃,不服老孃你就自己實習一下哈。開始,對日作戰用的是李鴻章的淮軍,結果一敗再敗,因為李鴻章主和,光緒認為是李鴻章不夠賣力,給予了李鴻章“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的懲罰。後來,光緒命劉坤一率湘軍與日軍作戰,還是一敗塗地。最後以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雖然從結果來看,慈禧主和是對的,但年輕的光緒在此展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處罰了慈禧的紅人李鴻章,得分不多,可也不算失分。戰後,在一些帝黨官員的鼓動下,光緒想要從慈禧手裡收權,慈禧聞聽後,將帝師翁同龢趕出了毓慶宮,並先後罷免了一干帝黨官員。嚐到了慈禧鐵腕的光緒此後再也不敢有收權的非分之想了。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在康有為的鼓動下,發起了百日維新,一個一見太后就戰慄,說話就結巴的皇帝,遇上一個想發動宮廷政變、圍園弒後的政治賭徒,結果,自己就被當孤注,被他們擲出去了,從此成了廢帝。

奕訢曾是皇位候選人,鬥不過太后,回家抱孩子去嫋;光緒親政後,三鬥兩鬥,把自己鬥廢了;光緒他爹,醇親王老七,只有和福晉在家抱頭痛哭的份兒,連自己的孩子都抱不上,兒子孫子都讓太后抱走當皇帝嫋;帝師翁同龢,回家抱孩子去嫋;李鴻章同志,專業裱糊匠和專業擦屁屁高手,叫你糊你就糊,叫你擦你就得擦,叫你坐冷板凳你就得坐,叫你靠邊站你就靠邊站。

跟太后鬥?

也就八國聯軍!


端木賜香


慈禧是一個很有權力慾望的女人,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達到的高度可能也就只有呂后、武則天能夠與之比肩了。她的慾望和她馭人的手段一樣的深不可測,能夠在內憂外患之際,垂簾聽政達到近半個世紀,主宰晚晴風雲,這就已經說明了她為政能力的非同一般。

清末三代帝王皆活在慈禧的掌控之下,連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也對她的強勢而不忿,更何況是後來的光緒呢?光緒帝是慈禧一手扶植的,從小對他就是極為的嚴厲,時間的齒輪讓慈禧的威嚴不可動搖在光緒的心理留下了深重的印記,光緒皇帝怕她、恨她,卻因為朝政大權被慈禧牢牢把控而無能無力,就算有了戊戌變法,可也是被慈禧迅速拿下,晚年被囚禁而死,也是悲情的帝王。

恭親王和醇親王作為咸豐皇帝的親弟弟,被人們稱之為六爺、七爺,甚至做到了軍機大臣,特別是恭親王更是在辛酉政變之中幫助慈禧奪得最高權力,一舉拿下肅順等顧命八大臣,風頭一時無兩,他和慈禧可謂是有著一段“蜜月期”,可是當恭親王暴露出更進一步的權利慾和有些不可一世的作風之時,慈禧直接將這個昔日的大功臣予以削爵,讓得六爺跪在慈禧面前淚眼不止,這是在告訴那些身居高位之人,我可以扶植你同樣可以踩死你!慈禧的狠辣絕情可見一斑。

翁同龢、李鴻章等人一個是帝王師,一個是北洋大臣兼中堂,都是帝國的實權人物,可是她們在慈禧面前一樣是唯唯諾諾,需知道,太平天國爆發,有一批漢族官僚展露頭角,曾國藩就是其中的表率人物,有著撲面太平軍起義的天大軍功,還有著湘軍勁旅數十萬,可謂是實力強勁之極了,慈禧後來借曾國藩剿滅捻軍不力為由,將其斥責,對其調任,如此可見天威難測,殺一儆百,慈禧的政治手段當真是不可捉摸。

為什麼上到皇帝,下到實權大臣都對慈禧唯命是從,只因為慈禧馭人之術,她有獎有罰,後期興起的一大批臣僚都是在其統治之下而成長起來的,對其帝王般的威嚴而敬重有加,以她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掌控著中樞,形成了強大的統治體系,她對有威脅的人予以堅決而迅速的反擊,如此做到權威的如日中天。


歷史風雲天下


清朝只要繼續將忠、孝作為社會的基本倫理秩序,這些男人就會繼續“懼怕”慈禧。這無關於慈禧的個人政治素養,而在於她所擁有的母后身份。

慈禧是皇太后,也是促使光緒登極的推手,她與光緒皇帝存在著母子的名分,光緒在她面前天然矮上一截。

對母后不孝,何以統治天下?即便光緒手握大權,也必須要尊敬慈禧。更何況光緒只是傀儡,從未掌握實權,他對慈禧的畏懼不是理所當然嗎?

至於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或李鴻章,這些人在慈禧面前的身份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在皇太后面前必須恪守臣節的臣子。

一個臣子的基本美德是什麼?忠誠!因此,恭親王和醇親王,翁同龢與李鴻章,無論他們的才幹高低,都無法抵過慈禧的尊貴身份。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非常明顯的。


HuiNanHistory


一切跟制度有關,跟祖宗家法有關,跟個人能力沒什麼關係,皇后生的大兒子是太子,二兒子就只能是臣子,哪怕大兒子是個傻子,二兒子是個天才,這就叫制度,這就叫祖宗家法。

光緒是誰,光緒是皇帝,在中國皇帝並不是最大的,祖宗家法才是最大的,有人說光緒為什麼不殺了慈禧,不要說殺慈禧,光緒就算是公開辱罵慈禧幾句,立馬就會背上昏君的大惡名,下面的臣子不管是否喜歡慈禧,都會上書指責光緒帝,因為在封建社會,禮才是一切的根本,才是所有儒臣共同遵守的目標。

像其他的大臣,就算他是帝國的頂級大臣,那他也僅僅是帝國隨意可以替換的一個棋子而已,你說怕不怕慈禧,跟著皇上也是怕跟著慈禧也是一樣,他們又何必要去反對慈禧呢?慈禧代表的是大清帝國,沒有人敢去違背。

至於個人的什麼才能,男女之類的話,只適用於完全沒有法度的最底層社會,稍微上點檔次的地方,暴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手段,在個人層次上而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