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进行过一项关于“懂事”

的调查。调查发现,有7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懂事的孩子。

是啊,我们大人总是喜欢“懂事”的孩子,因为懂事的孩子省心。可是,他们之所以懂事,真的是他们的内心想法吗?还是单纯为了取悦大人?

不是每个孩子都天生懂事,而是随着一天天长大,学会察言观色,越来越“被懂事”。

01

懂事的孩子,都被迫长大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孩子懂事,并不是坏事。但孩子被动懂事,过早懂事,失去童真,压抑了天性,未必是好事。

有一次,朋友Sala带俩娃来我家里玩,我特地把从国外带来的巧克力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她女儿小爱吃完后,眼睛一直盯着盘子里的最后那一块。她看看妈妈,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

我问她:“是不是还想吃一块?”她有点害羞地点点头。

正当我要把巧克力给她吃时,在旁边玩的弟弟冲过来大喊:“我要!我要!”

Sala马上对女儿说:“小爱懂事,给弟弟吃吧!妈妈再给你买。”

小爱很乖地放下手中的巧克力,尽管也有不舍,但还是把巧克力给了弟弟。

Sala夸女儿真懂事,就像个小大人。她才7岁,平时就会帮弟弟洗手、洗澡、哄睡。自己平时工作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陪女儿,但女儿学习很自觉,完全不用她操心,乖得让她感动。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后来,Sala邀请我参加小爱的生日派对。

吹蜡烛许愿时,小爱默默地许了属于自己的愿望。调皮的 弟弟吵着要她说出愿望,她腼腆一笑怎么也不肯说。临走前,我偷偷地问她: “刚才你许了什么愿望呀? ”

她眨了眨大眼睛,低着头轻声说:“希望爸妈有时候可以把我当小孩,我不想那么快长大。”

不知怎么,听到她的这个愿望,我的鼻子一酸。我从心底喜欢这个懂事的女孩,因为她让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我蹲下来,给她了一个深深的拥抱。

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里,比较容易养出被动懂事的孩子。尽管父母也会有意识地平衡孩子们的关注度,但是年长的孩子很容易被父母贴上“要懂事”的标签。

明明自己也想吃好吃的东西,也想让妈妈多陪自己,却因为“懂事”这个标签,不得不选择谦让和隐忍。

就像小爱一样,其实她也不过是个7岁的孩子,却因为是姐姐,总是被迫成熟懂事、被迫耐心忍让、被迫“长大”。

02

懂事的孩子,缺无条件的爱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前段时间,马伊琍在直播中说,后悔自己当初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于“懂事”。

有一次,女儿回家告诉她一件不开心的事。原来女儿在幼儿园里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妈妈和宝宝的角色本应轮流当,可是有的孩子总想自己当妈妈,还逼着爱马一直当宝宝。爱马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马伊琍对女儿说“你完全可以拒绝”,爱马却说“我不敢”。

女儿的胆小,让马伊琍痛心。她联想到平时只要自己说话声音大一点,爱马立刻会认错: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为了让严格的妈妈喜欢自己,让妈妈高兴,爱马总是小心翼翼,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不敢说出内心的想法。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当一个孩子已经习惯了有什么愿望就憋在心里;做什么事情只想着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死扛;过于顾忌他人的感受和评价,放低自己……


慢慢地,他们也就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也不敢要,最后干脆放弃自我,只要别人开心就好。

讨好型人格就是这样形成的。家庭治疗大师萨亚指出:

讨好的本质是低自尊,就是从心底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想用懂事来获得关注和爱。

造成讨好型人格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就是我爱你,就爱原原本本的你,不管你是优秀还是平凡。爱你所是,而非我所愿。

03

懂事的人,会不断付出来换取爱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懂事的孩子内在的不配得感,让他们长大以后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会不断付出牺牲,来换取爱。

Anny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和她相处特别舒服,因为她总是“先人后己”

去年她恋爱了。尽管男友平时工作忙,很少照顾到她。但她从来不作不闹,就是那种“乖乖地呆在家,静静地守住电话”的懂事女友

有一次,自己半夜发高烧,却不告诉男友,一个人叫车去医院挂急诊。身体极度虚弱的她,头晕目眩地挂号、拍片检查、取药吊水,差一点在走廊里昏过去。

我问她,干嘛不告诉男友?

她说,他工作忙,在出差,告诉了也没用。我一个人可以搞定。

我心疼她,懂事 ,却不懂自己; 爱别人, 却不会爱自己。 这场恋爱太辛苦,太委屈自己了。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前几天,她告诉我,她和男友分手了。她说:

“其实懂事都是被逼的,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爱,所以只好懂事来争取。可是,懂得珍惜的人可遇不可求。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宁愿做个不那么懂事的姑娘。”

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我不是说不要懂事,只是过于懂事的人往往压抑,牺牲自己的内在渴望和需要,悦人不悦己。委曲求全的懂事是带有负能量的,它会变成一个黑洞,把你吸进去,消耗你的生命能量。

很多过于“懂事”的成年人都知道自己这样活得好累,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的确,当懂事成为了一种习惯,要改变并不容易。但是,既然懂事是习得的,那么我们就也可以习得另一种更好的方式。

  • 1.觉察自己的内在情绪

很多人自我情绪的感知触角之所以麻木,是与自己的内在失去了联结。

静心是一切疗愈的开始。通过冥想,把所有身体的力量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让我们从纷乱的外界回归到对自身的关注。

当面对某些人某些事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觉知一下自己当下的感觉,是不舒服?是不甘心?是太委屈?还是愤怒?然后把它认别出来。

78.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 2.接纳真实的自己

不完美是真实的存在。当我们接纳自己时,允许存在不完美,我们便不再需要从他人的认可中追求完美的自我存在,内在的冲突就消失了。

  • 3.学会拒绝

对很多懂事的孩子来说,拒绝别人就等于伤害别人,是一样特别困难的事情。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受累受伤的只有你自己。其实,只要沟通表达到位了,就不会有伤害。

  • 4.放下期待

“你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很多时候,他人的评价也并不是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成年人要学会对自己百分之百的负责,放下从他人那里讨爱的幻想。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真正无尽的爱,源自我们的内在。

卸下面具,重新和自己联结,知行合一,活出真实的自我,才是悦人悦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