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同为帝王身份,有的帝王雄才大略,而有的却软弱无能?

汉初,高祖立太子刘盈。后宠幸定陶人戚妃,爱屋及乌,欲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高祖刘邦以太子刘盈仁弱,不似自己,又惧怕吕氏家族势力过于庞大,所以想在有生之年削弱吕氏,以防日后有变。刘邦这么想有一定的道理,日后也证实了他的想法。刘邦死后,刘盈继位为汉惠帝,皇太后吕后垂帘听政。因痛恨戚夫人欲争宠夺嫡,将其砍去双手双脚,挖去双眼,以香烛熏聋耳朵,药酒灌哑喉咙,扔入厕所,曰“人彘”。刘盈天性善良,无意中见到人彘,问左右得知是戚夫人,受不住惊吓,遂终日饮酒,一蹶不振。后其母吕后又毒死刘如意,刘盈悲痛万分,最后郁郁而终。吕后又立刘据为太子,继续把持朝政,前后统治15年,刘氏宗族被驱逐殆尽,吕氏宗亲纷纷执掌朝政。

揭秘为何同为帝王身份,有的帝王雄才大略,而有的却软弱无能?

罗晋饰演的汉惠帝眼神有几分忧郁

心理学家发现,情感上的脆弱可以使一个人失去采取必要行动甚至是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一个领袖所必需的。这种情感上的脆弱会使领导者产生一种尽量避免冲突,延迟决策或者责任不明的心理,因为他们总是不希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当中的汉惠帝刘盈,作为刘氏宗族执掌皇权的核心人物,在权力之争中,没有做出决断,任有吕后胡作非为,只会忧郁悲伤,没有做出像其父亲刘邦那样的决断力,缺乏帝王的勇气,与其母吕雉做出抗争。当初汉高祖欲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一则是宠幸戚夫人,防止日后其受到吕后的报复。二是看到了相对于残忍无情的吕雉来说,其子刘盈过于软弱仁厚,将来定畏惧其母威严,终成其傀儡。刘盈虽然没有一味的顺从吕后,在保护赵王刘如意,齐王刘肥的事情上表现出其仁厚忠勇的一面,但他为维护母亲吕氏,以及恪守忠孝礼仪,终生没有起来反对吕雉的专权跋扈,最终使得刘汉政权险些断送。

揭秘为何同为帝王身份,有的帝王雄才大略,而有的却软弱无能?

雄才大略的刘邦和运筹帷幄的贤臣张良

一个领导能够长期管理国家还是企业,一般都有一套自己的伦理标准。这正是他拥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甚至是最艰难任务的源泉所在。从古至今,所有的领导者或许能够暂时地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但这绝对不意味着自己已经解决了情感强度的问题,因为他们终究无法长时间地掩盖自己固有的缺点,而这些人又不得不时刻面对来自情感方面的挑战。而如果一个人缺乏情感方面的强度,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于别人而言,都无法积极面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怎么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计划。譬如汉惠帝刘盈,面对强势的母亲,慑于其过于专权跋扈,不必正面于其对抗。作为汉王室正统继承人,只要自己励精图治,完全可以获得朝野各方的支持。即使吕后再怎么强势,也不可能废了亲生儿子的帝位,纵使其母手段残忍地对付政敌,但也并未伤到汉朝的国本,刘盈只需要选择隐忍待变,历练自己,等待吕后死去,一举夺回朝政所有权力,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可惜刘盈却受不了母亲在施政上阴暗的一面,恪守于仁义道德,为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事件郁郁伤怀,自暴自弃,缺乏该有的坚忍和理智。而事实上,吕后确确实实是一个理性的统治者。在汉朝统治初期,吕后选择了休养生息,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强度才能够拥有权威,量才适用。对表现不佳者,姑息纵容几乎是领导者的通病。通常情况下,一个缺乏情感强度的领导者很难聘请到人才。因为他们不希望有一位更加强干的下属来威胁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权威性,这些领导者往往会请一些他认为比较忠诚的人,而排斥那些敢于提出异议,对其形成挑战的人。但实际上,这种情感上的脆弱终究将使这位领导者的前途和整个组织的命运毁于一旦。东汉灵帝时,宠幸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他们掌管宫中文书,传达皇帝诏令,执掌要权。他们利用灵帝贪色重财的心理,为其在宫中建商市,让宫女宦官扮商贾,讨价还价做买买。又广收天下珍玩,进献灵帝。他们卖官鬻爵,阿谀奉承,取悦皇帝,把灵帝玩弄于鼓掌之间。而灵帝则甘愿被傀儡操纵,甚至认仆作父。汉灵帝的昏聩使得天下大乱,纷纷起义造反。许多城池府邸相继失陷,灵帝惊慌失措,匆忙命大将军何进据兵镇守。同为宦官的吕强为人正直,屡次进谏汉灵帝远离谄媚小人,收敛贪欲。灵帝昏聩,对其劝谏置之不理,未及时处置十常侍,改弦更张,拨乱反正。十常侍嫉恨吕强吃里扒外,诬告其密谋造反,将其关入大牢,将其诛杀。

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归根到底是因为统治者亲信一味谄媚,毫无治世之能的宦官庸才,对于敢于直言劝谏,善于革新弊政的能人却百般猜忌,肆意杀戮(党锢之祸)。

揭秘为何同为帝王身份,有的帝王雄才大略,而有的却软弱无能?

能对抗士族外戚集团的东汉宦官集团,在东汉历史上劣迹斑斑

不过如果情感强度发展为另一个极端,那很可能会出现侮辱他人,榨干组织能量,并使整个群体产生一种互不信任的气氛。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里,最缺乏的是积极坦诚和开放的沟通。作为臣子的优秀知识分子,对于君主的暴虐和无道都只能选择接受和逃避。否则起来反抗,变成了乱臣贼子。成功者如汉末的曹操,东晋的刘裕等,失败者如唐朝黄巢,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就连选贤任能的汉高祖刘邦,在其晚年,对于韩信,樊哙等军事将领的打压也是毫不留情的。著名的《史记》中,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载入史册的深入的对话:刘邦和韩信一起讨论开国诸将的优劣,韩信自恃功高能谋,对于诸将不足横加批评,竟无人可称良将。刘邦不快地问,“如我能将几何?”(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张口便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追问,“于君何如?”(那么你怎么样),韩信不假思索,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轻蔑地笑笑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不无难堪地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这段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的精彩对白,可以看出韩信在复杂的政治和人际关系下的态度。这次对话算是比较坦诚和开放的,不过也将为韩信送上不归路留下了隐患。

揭秘为何同为帝王身份,有的帝王雄才大略,而有的却软弱无能?

中国历史上最有故事的名将韩信,30多个成语与他有关

后世许多人都对于韩信在军事上高能,政治上情商低能唏嘘不已。但韩信所说的话,何尝不是实话?一个领导者,在组织上并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只需要驾驭好直接下属,掌控全局便可以。不然,即便是自己全能,事事亲力亲为,却是对组织和团队的极大伤害,因为无意间断送了人才的输送渠道和历练机会,使得最后无人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