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如果要尋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審美從沒有變過,無論是夏商周,亦或者是元明清,這些朝代一直保持著“勻稱審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肥瘦適中,但有人會反駁,並且以唐朝為例,認為唐朝就是以胖為美,可筆者要說的是,唐朝從來沒有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我們大多數人接觸到唐朝以胖為美這個觀點時,最早在中學時期,歷史老師告訴我們,唐朝以胖為美,因此這個觀點便深深烙印在了我們腦海中。時至今日,很多比較胖的人,都會以這個觀點,進行自我安慰,認為要是放在唐朝,自己也是個國色天香的大美人,在筆者看來,您怕是想的有點多。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唐朝和其它時代一樣,都喜歡骨肉均勻,胖瘦適中的女孩子,並非現在所說的以胖為美,之所以出現以胖為美觀點,因為很多人都認為,盛唐是唐朝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相對應的,國人心態也高,因此有了豐腴為美的現象,從一方面來說,可以體現唐朝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大國氣度。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其中最為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楊貴妃了,楊貴妃是公認的唐朝美女,關於楊貴妃的身材,大多人認為屬於“胖”這個行列,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描述楊貴妃皆用了一個詞——豐豔。這還不夠明顯,在《開元天寶遺事》中則更加直接:“貴妃素有肉體。”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於是我們得出了唐朝以胖為美的結論,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這些史書作者大多都距離唐朝幾百年,他們又沒有親眼所見楊貴妃,其作品只能充當參考,並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這點上我們應當以唐人為標準。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白居易所著《長恨歌》中曾言明“侍兒扶起嬌無力。”同時唐人陳鴻《長恨歌傳》中則稱楊貴妃纖穠中度,這些唐朝作品中,都表明了楊貴妃身材正常,並不是後人所說的素有肉體。並且白居易還有一篇描述自己家妓的詩篇“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這就能看出,唐朝不是以胖為美。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說到這裡有人會再次反駁,為什麼唐代仕女圖中,女子以胖居多,其實這也有解釋,在《宣和畫譜》中記載,唐代因為地域原因,關中胖女孩較多,這些畫師畫畫的時候,以此為參照物,也就導致我們所見作品,大多是胖女孩。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唐朝時選妃的要求,僅此一點便可以代表當時唐朝的主流審美,當時唐玄宗給兒子選妃,明確規定了細長潔白,僅這四個字,便能證明唐玄宗或者說唐玄宗他兒子,更加喜歡比較瘦的女子。還有唐朝寧王李憲曾奪人妻子,在這裡並不評判寧王好壞,只看那女子樣貌,可用纖白明媚形容。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唐代詩人杜甫也曾有過描述,要知道杜甫可是親眼見過楊貴妃,在杜甫《麗人行》中有句話:“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便是說楊貴妃身材骨肉均勻,是個大美人。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因此,唐朝喜歡的是弱骨豐肌,或者說骨肉均勻,審美和我們並沒有什麼區別,也不存在以胖為美的說法,就算唐朝有喜歡胖女子的,那也只是個例,並不能充當主流審美,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以現代來說,每個人審美還不一樣呢,只不過主流審美沒有變化。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您怕是想多了,從未出現過以胖為美的情況

​總結:綜上所述,唐朝以胖為美純屬謠言,唐朝人更多的還是喜歡胖瘦適中,蠻腰素口這種類型的女子,再說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審美一直都未變過,突兀的在唐朝出現一段以胖為美的時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