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人,从战士到工人再到农民,他说他的一生从未后悔!

本期嘉宾:我姥爷 88岁 战士 工人 农民 居住在冰城哈尔滨

十一回家有一个目的就是和姥爷聊聊天,听听姥爷的故事,听听他对待人生和死亡的看法,姥爷已经走在了人生边上。可是我从来未真正的了解过姥爷,这篇故事便是关于这个老人的,姥爷的一生也许平凡简单,但也值得我去探究。

姥爷今年88岁了,依然身体健康,走路利落,只是多年前得了皮肤病,全身瘙痒难耐,看过很多医生都没什么效果,但是姥爷依然乐观,没事经常和我们开玩笑。

88岁老人,从战士到工人再到农民,他说他的一生从未后悔!

88岁的姥爷

姥爷的眉毛上有几根特别的长,我问:“你的眉毛为什么这么长?”姥爷说:“那是孩子们没事用手薅长的。”然后像孩子一样开心的哈哈大笑。

去公园我带着相机给姥爷抓拍,姥爷说:“我是大领导,你们这些新闻记者要抢着给我拍照呢。”然后忍不住的抿着嘴自己笑起来。

平日没事的时候,姥爷在房间里来回的走来走去,不知道在寻找什么,或者不寻找什么,只是溜达打发自己的时间,或者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一会拿出一个盒子,手里拿着一个扣子。

我:你找什么?衣服扣子掉了?

姥爷:我自己缝衣服,我谁也不用。

他语气十分的坚决,还没等别人提出要帮助他缝扣子的请求。

88岁的姥爷开始给自己的衣服缝扣子,他说衣服扣子都是自己缝,不愿意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帮忙。姥爷很执拗,经常在城市的马路上走,他也不愿意让别人搀扶,自己能干的事情都自己干。

姥爷不愿去别人家里,但是喜欢没事出去走走,这也便是他喜欢农村的缘故。哈尔滨的秋天是清爽的。姐姐打电话来说:“要不要去工程大学走走。”姥爷开心的说:“我去,我去。”然后端着一杯温水,一边喝水,一边和我讲述和这个城市有关的那些人或故事,从张作霖到孔子,再到赵一曼。然后又说去江边看看也挺好,又说到抗战老兵的去世等等。讲到有趣的地方自己总是先哈哈的笑起来。

88岁老人,从战士到工人再到农民,他说他的一生从未后悔!

年轻的姥爷

我和姥爷的聊天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我们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聊聊姥爷的一生,聊聊这个88岁老人这辈子的生活。

我:姥爷,我曾经听你说你出生在山东,是怎么来到哈尔滨的呢?

姥爷: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父亲是生意人,家里做一些食品的小生意,早年也当过农民,1937年日本人进入关里,1939年来到哈尔滨,那时候我9岁。日本那时候占领着东北,派出所都是日本人控制着。

然后姥爷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一段他的辅导员曾经讲述的从张作霖到南昌起义的一段历史故事。

我:为什么从山东跑到哈尔滨呢,那时候东北不是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吗?

姥爷:我们的山东老家在农村,那个时候白天国民党来,晚上共产党来,有时候日本人也来,蒋介石撤退到南京去了,日本人已经打到北平和天津了,我们那里也沦陷了。哈尔滨买卖好做,土地广,粮食也缺,连续五六年的自然灾害,生活也困难。我们到东北都是大荒地,来的时候在江北那边呆两年,后来到了哈尔滨。那时候我九岁,我父亲开始在这做买卖。

我:那时候东北是不是比较动乱?

姥爷:那可不,日本人在农村把粮食控制起来,农村种地全部上缴,然后再按照人口发给农民吃,土地完全是他们掌握,他们下面也有排长,都是中国人,给排长一些好处,来坑农民,就像地主。

我:粮食够吃吗?

姥爷:不够吃,有很多饿死的,那时候比较困难。在江边给装船之类的,干一天活,一条裤子都挣不出来。

我:你们做生意日本人会不会来管?

姥爷:我们做生意日本人也会来收税,而且收税还很高,但是做生意怎么也要比农民好,农民卖粮给日本人,很低的价格。不够吃还要找日本人买粮食。价格就高很多,你不卖还不行。日本人会找一些中国人到百姓的家里翻粮食,和抢差不多。

我:我听说你读过私塾,几岁开始念私塾?

姥爷:我是12岁开始念私塾,有日本人的学校,也有私塾。像上论语,下论语,千家诗,百家姓都念过。开始的时候念《三字经》,那时候年纪小接受不了,像“人之初,性本善”这些都很深呢。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都是文言,古典文学,接受不了。我念了2年,就不念了,相当深。我们老师不简单,新中国成立后老师就当教授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些条文我还能背下来一点,毛主席也是读私塾出身的。

姥爷偶尔皱起眉头,闭着眼睛,唾沫横飞的开始背诵一段古文。

我:为啥就念两年?

姥爷:私塾念了两年,正规学校念了一年,下来为家里干活,人不够用。打个零活,劈柴,开个食杂店之类的。我父亲开个小吃部,干点零活。我大哥和二哥念五六年,大哥给我舅舅家写账,我舅舅是资本家,家里有钱,开化工厂,做肥皂。

后来资本家都和国家合营了,都属于国营了,不属于自己的了。比我年纪小的七十多岁的舅爷家里的孩子,现在也都没有来往了,我们那时候下关东是投奔他们来的,能照顾下,他们有能力,是做大买卖的。

我:你二哥现在怎么样呢?

姥爷:现在九十三四了,在洛阳呢,之前在轴承厂,后来调走到洛阳了,在洛阳安家落户了。

我:什么时候去当兵的?为什么要去当兵呢?

姥爷:47年我父亲领着我到吉林省一个小城市做一年生意,48年我就去当兵了,那时候我母亲还不知道。我不愿意干活就想去当兵了,干活没意思。

我:当了五年兵都去过什么地方呢?

姥爷:去过沈阳,1948年6月进关,然后次年4月份横渡长江,之后去安徽,安庆,合肥,一直打到南京,这些地方都去过。国民党已经开始撤退了,退到南方去,我们一直追到长江。长江天险,历史上一直以来谁都过不去,让八路军给突破了。

我:那时候你们是不是士气特别高涨呢?

姥爷:那时候都是十七八岁年纪,一路都是胜利。我们当时喊着“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

我:那时候怕不怕?身边很多人都牺牲了。

姥爷:那时候打胜仗,怕啥呢,过长江的时候身边牺牲的人很多。咱们是进攻,人家是防守,咱们伤亡大呢。人家在江边上,直接支起机关枪,碉堡。我们也没军舰,就是百姓的小船,放在一块。那时候也怕,打翻了就翻了。

我:你是什么兵种?

姥爷:我是卫生兵,给包扎,腿被打断了,给上夹板,上药之类的。天天和战士在一起,有时候自己也可能被打死。

我:你受过伤吗?

姥爷:受过伤,一个炮弹碎片插入了腹部下面,解放了大西南之后给了一部分负伤费。现在伤疤还有呢,不过没残废,残废就给的多了,这一生就都得养着了,哈哈哈。炮弹皮斜着大半截插进去了,我一下就拔出去扔了,我自己有卫生包,自己用绷带缠上,包扎上,没咋地。当时有药粉,没啥影响。要不怎么给我安排在橡胶厂的挂号室里面整理病志,没到车间干活。后来不愿意干了,就申请下放到农村去。

姥爷谈到没残废的时候还哈哈笑着,好像自己没有伤残是一种遗憾,说到拔出炮弹皮还用手比划着扔东西的动作。

我:建国的时候,参加天安门阅兵了吗?

姥爷:我没参加,只有一部分去了,解放军有将近一千万人呢,都参加也放不下啊。

我:然后去抗美援朝了?

姥爷:去朝鲜参加了2年的朝鲜战争。50年10月29日出国去的朝鲜,李承晚是南朝鲜领导人,北朝鲜是金日成领导,他们开始打内战。美国帮助南朝鲜,我们帮助北朝鲜。北朝鲜距离鸭绿江很近,我们过了鸭绿江就是北朝鲜,美国的飞机大炮直接扫射到鸭绿江这边了,到丹东了,我们要不出国美国就打到这边来了,那不得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变成志愿军,开始出国和美国打,不打不行了,北朝鲜打不过美国。我们那时候也有点害怕,寻思和国民党打仗都有点费劲,和世界上最强的美国打仗心里也打横呢。美国都是机械化的,我们这小米加步枪能干过他们吗?

打国民党的那些飞机大炮先进武器都用上了,还有苏联斯大林在世援助的武器。打了三年,美国服输了,他们听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打仗,不同意了,在联合国上提出抗议。

我:我听说你们班牺牲了很多人?

姥爷:在朝鲜还好,在国内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班一共12个人,最终回来5个人,牺牲7个。有的转业就去世了,有的那些年还有写信联系,现在都没有了联系了,都已经走了吧,都比我大几岁,我今年88岁,他们现在估计都不在了。

在新兵训练营的三四年,没上前方的那时候我母亲哭着找我,让我回去。那时候不怕死,但是想家,晚上在被窝里哭,一群人都哭,都是小年轻的,不像你们现在不想家。

上战场后也不怕了,回家也回不去,大家都一样,死就一块死呗,没工夫想这些事了。要是回去被抓回来就要判刑,属于逃兵。

我:在朝鲜有没有印象很深的事?

姥爷:去朝鲜是十月份,过鸭绿江是趟水过去的,都是冰碴,你说冷不冷。

我:抗美援朝之后回来就转业了?

姥爷:当了五年兵后54年转业,因为坐了一些病——胃溃疡,自己也想要申请转业,也可以留队,不过我也不是什么官,就要求转业到了橡胶厂,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我就回到哈尔滨了,排长以上的就留在部队了。

在部队每月有30-40津贴费用,回来后总共五年给了500块钱,转到了地方橡胶厂。在橡胶厂干了五年,那时候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已经有了你妈了。

我:在工厂里粮食不够吃吗?

姥爷:配给粮食,我一年32斤,你姥姥给28斤粮食,那时候自然灾害,没啥副食品,我带着你妈和你二姨、你姥姥去农村了,写申请去农村,退职金给了三千多,那年32岁。

我:农村能吃饱吗?

姥爷:那时候城里饿死很多人,粮食不够吃,大街上说饿死就饿死了。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不收粮食啊。国家还要还苏联的债。我和你姥姥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农村,农村稍微好一些,能找一些副食。你太姥爷是保管员,在生产队还能照顾下。

我:你和我姥姥怎么认识的?

姥爷:工厂里一个同事给介绍认识的,56年介绍的,57年结婚,老宁给介绍的,他也是卫生院的办公室里的,是老会计,他说在农村可好了,他没办手续就下去了,我还办理退职金才下去的。在农村呆了四五十年,种地看大鹅。

88岁老人,从战士到工人再到农民,他说他的一生从未后悔!

结婚纪念照片

我:在农村呆了半辈子?

姥爷:在农村也没干啥累活,当兵转业在什么地方国家也都有照顾。那些年在生产队挣分,我就是看青,就是看着不让人偷。那时候粮食不够吃,怕被偷,成天大碴子,苞米面。后来土地分到自己家就够吃了,先自己够吃,然后再上交国家。

我:听说文化大革命你被批斗了?

姥爷:那时候被怀疑,被调查了,但是没啥事,文化大革命之后还给误工费了。

我:姥爷,你会日语啊?

姥爷:#¥%##@%& 我就念了一年,现在都我忘了。

姥爷嘴里冒出一串日语,我问他都是啥意思。

他说:你姓啥,你在什么地方住,苏联进东北我还学过俄语呢。

我这些年,没啥病,活到88岁,这身体挺好,老周家都长寿,我们都病病歪歪的,但是都长寿,和血缘也有关系,有时候见到厂子里人问我:’老周你咋还没死呢,看你病病歪歪的’。我说:’你还没死我怎么能死呢?’。

姥爷说到这些又是一阵哈哈的笑。姥爷在农村呆了大半辈子,然后来到城里也有10年了,但是姥爷最喜欢的还是农村。

在公园见到别人问他,他总是自豪的说,我今年88啦。姥爷讲到有趣的地方总是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把一些悲壮的经历说成有趣的事情,这就是姥爷的本事。

中国人很忌讳谈死亡,认为不吉利,其实我一直很想问姥爷关于生死的看法,终于在一次聊到关于命运,灵魂之类的时候,我还是问了。

我:姥爷,你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吗?

姥爷遥遥头,撅着嘴说:“人死如灯灭,死了就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姥爷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死后灵魂之类的。

我:这辈子有没有什么后悔的事情?

姥爷:“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从来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

这句话姥爷说的时候没有一丁点迟疑,他应该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我想这便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你害不害怕死?

姥爷抿着小嘴说:“要说怕死谁不怕死呢?但是怕死也没有用啊,也不是怕死就可以多活几岁的。难道可以说'我怕死,让我多活几年吧',现在也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谁不怕死呢,尽管姥爷亲身经历过太多身边人的死亡,但是对待死亡谁能够毫无恐惧呢。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死亡后的世界是什么样,未知有多少,恐惧就有多大。

我时常会想假如有一天我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我会不会如姥爷一般,坦然面对人生的终点。尽管我不相信人死如灯灭,我相信人也许还会有许多世要走,要转世轮回,要经历无数次的苦难。

无论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或者我们避而不谈死亡,但是我们始终都在走向死亡的路上,无可避免。姥爷读书并不多,他的早年很多故事多来自于军队辅导员,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的那些事情,这些他都记的十分的清楚。

当我和姥爷进行这段谈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常是忐忑的,而他确是时而开心的笑,时而笃定而坚信。

后记:当我让母亲帮我找到这几张照片的时候,我的手有些微微颤抖,眼角有点湿润,我看到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88岁的老人,我仿佛看到了姥爷一生的缩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缩影。

此文致敬给我的姥爷,一个战士,工人,农民,一个普通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