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中的「冰山原理」

弗洛伊德在1895年的《歇斯底里研究》中提出「冰山原理」

,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展和行為。

冰山原理被廣泛應用於心理分析領域,並延伸出著名的「二八定律」,即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一個團隊裡20%的人能完成80%的績效等等。

今天跟大家分享家庭資產配置中的「冰山原理」。

將家庭資產看作一座冰山,距離海面越深,溫度越低,冰體越堅固,流動性越差,如下圖:

資產配置中的「冰山原理」

資產配置基本方法論

1、現金資產

海面上的冰山最多佔據冰山整體體積的八分之一(12.5%),因為這部分冰體暴露在太陽之下,冰體會被蒸發掉。就像我們的現金,無論是在錢包裡的紙幣,還是支付寶微信裡的電子貨幣,會暴露風險(誘惑)中。

第一是消費風險,11月12號一早醒來你看到你老婆或者女朋友睡夢中滿足的笑容,你就知道你的錢統統完蛋了,還有購物、旅遊等等。存在銀行呢?存銀行現在和現金沒有區別,滿街都是ATM,銀行甚至發明了信用卡,化長痛為短痛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消費,同時銀行存款會被通脹蒸發、銀行存在破產等風險。

這部分資產的特點就是,當現金被消耗,冰體變小,冰山整體會上浮,確保這八分之一不變。

2、收益槓桿(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變現快,是現金最好的補充,但投資風險大。當銀行存款不足時,首先變現的是這部分資產。這部分屬於風險收益的槓桿,佔到整個冰山體積的5%到10%,保持一個合理的比例,會使得這部分資產在市場好的時候帶來可觀的回報,但在相對蕭條的時候不至於影響到整個家庭生活。

3、實物資產(房產、收藏品等)

實物資產就是比較常見的房屋、車、貴金屬、收藏品等。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實物資產是最寶貴的資產。我們相信房子,相信貴重的金屬,在任何時候都死死抓住不願意放手,這個觀念是有害的。房子沒有了,可以租,生活品質並不會下降,金銀變賣了,可以買回來,價格可能還更低。至於收藏品,除非真的愛好,千萬不要陷進去。

家裡發生風險,這部分資產的變現順序是僅次於股票基金的。當然你可以有很多的變現方式,比如抵押、典當,但記住,不要被實物資產牽絆住,關鍵時刻棄卒保帥,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4、時間槓桿(保本、固收、年金)

之前我們說過的投資標準普爾指數基金,投資長期的年金保險,實際上都是在做時間槓桿投資。這部分資產的特點是固定收益、風險極小、複利。不要小瞧這類投資,有人嫌棄收益低,有人嫌棄時間太長。但恰恰是收益不高(風險低)、時間長,才是這個資產的優勢。它是長跑選手,不會一開始就衝刺,把體力耗盡然後停在那裡,它會均勻地分配體力,均勻地加速(複利)。

這部分資產我們是帶著目的去配置的,所以目的沒有達到前,這部分資產是不能去變現的,例如教育金、養老金。我們在配置的時候,已經明確了目的是在18年後或30年後去使用它。基於這個目的,我們選擇匹配的產品,然後將它放進時間的洪流,在未來的某一天,期待一搜巨輪駛入我們的生活。

這部分的資產儘量不要變現去彌補短期現金的不足,因為這是和時間綁定的資產(你的養老保險,最大收益期是在三十年後)。今天你把一份已經持有了十年的養老保險退保了,看似的你損失的收益不多。

那是因為複利在時間的作用下還沒有進入到爆炸增長期,但退掉以後你真正損失的是這十年時間。你再配置這類資產,你不得不重新開始積累,但遺憾的是,你找不回這十年。

5、風險槓桿(保障型保險)

冰山最底層的冰,毋庸置疑是最堅固的,溫度最,也意味著這部分資產的特點很鮮明:佔比不高,但非常堅固,流動性差。這部分資產,幾乎完全由保障型保險來構成,佔到整個冰山的15%到20%。因為佔比不大,平時你根本不會注意到這部分的存在,但一旦發生風險,你的資產層層變現、蒸發,你會發現這塊冰山是你最後的救生艇,不至於讓你淹沒在海洋裡。重疾、意外、定期或終身壽險,都是這塊冰山必不可少的配置。

而家庭出現顛覆性風險的時候,冰山最底層的保障型保險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甚至會保全以上全部的資產,所以一定要配置且堅決不能變現。

最後我們再看兩張圖:

資產配置中的「冰山原理」

中美兩國資產配置圖

我不認為美國居民資產就科學,但中國居民的資產是肯定有問題的。我們82%的資產在流動行最好的(儲蓄)和流動性最不好的(房產)項目裡,如果風險來臨呢?

資產配置中的「冰山原理」

中產階級資產配置建議

結論:

每年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資產配置,是否符合一個合理的配置結構,並給予建議和付諸行動。

資產配置中的「冰山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