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19世紀末,植物學家兼化學家Friedrich Reinitzer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液晶

。現在我們知道,液晶在電子產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數字手錶和袖珍計算器的黑白單色顯示開始,到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視、智能手機的彩色大屏幕,液晶已經成為許多顯示技術的支柱。幾乎所有人都見過液晶、使用液晶,但到底什麼是液晶呢?

液晶是什麼?

事實上,液晶這個詞本身包含著一種矛盾。從材料科學的觀點來看,晶體是有序的,而液體是無序的

組成晶體的原子或分子會形成有序、規則、週期性的結構。例如,氯化鈉晶體(通常稱為鹽)中的原子按照簡單立方結構排列,每個原子佔據立方體的一個頂點,然後層層堆疊,直到人類肉眼可見的尺度。一粒鹽中的原子幾乎都按照這種簡單的模式排列,這就產生了令人驚奇的結果:晶體會自然地呈現出非常規則的幾何形狀。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 (左)氯化鈉的分子結構,綠色為氯原子,紫色為鈉原子。(右)氯化鈉晶體(鹽)。| 圖片來源:Benjah-bmm27 & W.J.Pilsak

液體中的原子或分子是完全無序的。液體沒有長程結構,只要相隔足夠遠的距離,一個分子的位置將獨立於另一個分子。因此在液體中,分子的排列方式更加自由,這就意味著,液體很容易變形、流動。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 液體中原子的理想化描繪。其結構是無序的:不具有長程結構。

液晶介於晶體和液體之間,既具有晶體的有序屬性,又具有液體的無序屬性。液晶之所以同時具有有序和無序的特性,是因為液晶分子形狀具有各向異性(從不同方向看來形狀並不相同)。一種桿狀的又細又長的液晶分子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樣的物質可以在實驗室裡合成,也存在於自然界中,例如,菸草花葉病毒是一個單鏈RNA蜷縮在圓柱形的蛋白質外殼中,長度是直徑的15倍。

對於桿狀的液晶分子,處於液晶相意味著,分子的方向是有序的,但分子的位置是無序的。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其中一種可能的方式是向列相液晶(nematic liquid crystal)。在向列相液晶中,大多數分子都指向同一方向,只有很小的局部波動。這種分子指向的有序性與晶體中的分子排列類似。另一方面,液晶分子的位置沒有長程結構,可以像液體一樣流動。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 規則向列相液晶和手性向列相液晶。| 圖片來源:[1]

在人類的尺度上看來,這種有序與無序共存的表現形式是,當液晶像液體一樣流動並形成液滴時,液晶分子指向的一致性會賦予液晶以獨特的光學特性——液晶分子與光以獨特的方式相互作用。例如,一些液晶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另一些液晶會改變

光的偏振

偏振是光的一種特性,肉眼是看不見的,但在許多技術應用中起著重要作用。讓來自於太陽、白熾燈等最常見光源的光線通過一個簡單的濾鏡,就可以獲得偏振光。寶麗來太陽鏡的鏡片、觀看3D電影的眼鏡上就包含這樣的濾鏡。

手性向列相液晶會改變光的偏振,這類液晶被用來製造簡單的電子濾光器,這是液晶顯示技術(LCD)的基礎。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 手性向列相液晶。| 圖片來源:Kebes

電子濾光器在通常狀態下是透明的,但是當電流通過時,它會變成黑色且不透明。在手性向列相液晶周圍放置兩個偏振濾光片,就可以建立這樣的濾光器。

如果用一枚硬幣代替射向裝置的光線,用硬幣必須穿過的凹槽代替偏振濾光片,第一個凹槽是豎直的,第二個凹槽是水平的。硬幣一開始是豎直的,但是在通過豎直的凹槽後,手性向列相液晶會使它旋轉90度,這樣硬幣就得以通過第二個水平的凹槽。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 自然光線在經過偏振片後變成偏振光,沿著一個方向振動,而手性向列相液晶可以使偏振光的方向發生旋轉。|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類比試圖說明的是,光可以通過濾光器,因此濾光器是透明的。但是,如果電流通過液晶,就會將手性向列相轉變為規則向列相,規則向列相液晶不會改變光的偏振。光線無法通過濾光器,濾光器就變成黑色和不透明的了。

在數字手錶顯示器中,每個數字都分配有七個桿狀電子濾光器。打開適當的過濾器,使之變成黑色,就可以顯示出一個數字。電腦顯示器、電視、智能手機使用的機制略有不同,但概念是相似的。屏幕上的圖像被分割成數百萬個彩色點,也就是所謂的像素。每一個像素對應一個紅色、綠色或藍色光源,在前面放置一個電子濾光器。通過打開或關閉適當的濾光器,調整每個像素的強度,就可以顯示圖像。

所以,我們知道液晶是一種材料,在分子指向上表現出有序,在分子位置上表現出無序。液晶像液體一樣流動,並以有趣的方式與光發生相互作用。接下來的問題自然就是,液晶是如何存在的?也就是說,能否建立一個模型來充分表示液晶中的分子,並通過這個模型來證明,分子如何自發地規則排列,同時又具有流動性?

液晶是如何存在的?

1949年,昂薩格(Lars Onsager)的開創性工作提供了部分答案——在特定的近似下,包含許多桿狀結構的系統會自發形成向列相液晶。但是對於沒有近似的情況,人們並不清楚。直到1979年,化學家Ole Heilmann和數學物理學家Elliott H. Lieb介紹了一組模型(在此稱之為Heilmann-Lieb模型),或許能夠產生液晶相。

首先,這是一個二維模型,它描述的是平面上的液晶。其次,它是在網格上定義的,所以分子被限制在一個方形網格上。在這個網格中,分子被表示為長度為1的桿狀結構,它們只能選擇兩個方向中的一個:水平或者豎直方向。此外,模型中引入了杆與杆之間的作用力,這種力傾向於讓杆保持對齊。我們可以把這些相互作用的杆想象成小磁體,它們傾向於與相鄰的杆保持對齊。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 Heilmann-Lieb模型。分子用杆表示,紅色波浪線表示杆與杆之間的作用力。| 圖片來源:[1]

Heilmann和Lieb證明,在這個模型中,桿狀結構會自發排列。因此,分子的指向是有序的。他們沒有證明桿狀結構的位置是混亂無序的,但猜想應該如此。

2016年,Ian Jauslin和Elliott H. Lieb合作,重新考察了Heilmann-Lieb模型,他們證明,在適當的參數範圍內,Heilmann-Lieb模型中的分子會自發地排列,同時保持流動性,也就是說,這個系統的行為類似於向列相液晶。

然而,仍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有待解決。在Heilmann-Lieb模型中,分子只能指向兩個方向,但是在真實的液晶中,分子可以指向任何方向。我們能否找到一個真實的分子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分子的方向不受限制,最終可以證明液晶相的存在?通過不斷改進對簡化模型的理解,我們正在慢慢接近問題的答案。

參考鏈接:

[1] https://www.ias.edu/ideas/2017/jauslin-liquid-crystals

它是如何做到集有序與無序於一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