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新生兒建立保障?

如何為新生兒建立保障?

應幾位超級熱心的新晉寶爸寶媽要求,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為新生兒建立完善的保障?

確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當家裡添了新的家庭成員以後,首先考慮的就是為寶寶買保險。做家長的都希望寶寶永遠能夠擁有健康和快樂,這是他們給寶寶買保險第一個考慮要素。同時,新生兒買保險,不論從費率還是規避風險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寶寶的保障一般分為兩大類:基礎保障和教育金儲備。

通常來講,保障型商業保險主要涵蓋3個方面:

1、重大疾病保障:如果不幸罹患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即可獲得合同釐定金額的定額賠償

2、疾病導致的住院醫療費用:寶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不如成人,體質不好的寶寶,感冒發燒都成了醫院的常客。

3、意外傷害導致的醫療費用(含門診):小孩子天性好動,好奇心強,難免會有磕磕碰碰。

那麼大部分爸媽的問題來了,我到底應該怎麼給小祖宗買保險?

第一順序:答應我,你得先買少兒社會醫療保障好嗎?介於超半數諮詢的寶爸寶媽來自成都,那就以成都為例,新生兒參保時間為出生後60天內就可以購買,此外每年9月1日至12月20日就可以購買第二年的少兒互助金啦。2018年繳費標準為:每人180元/年(含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

鑑於很多爸媽不知道少兒互助金到底是幹嘛的,容許我再囉嗦兩句。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生病住院了,花錢了,病癒出院,少兒互助金就有用啦!同樣以成都為例,像華西、省醫院、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這樣的三甲醫院,報銷比例60%。基本醫療最高可報銷額度21.54萬。(請注意:該政策為地方政策,各地費用和報銷比例有差異)

你覺得這個報銷比例夠了?圖樣圖森破,藥品分為甲乙丙和自費類,只有甲類是全社保用藥,其餘都有自付比例,所以單一少兒互助金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順序:住院報銷型保險。請最好選擇中端醫療險及以上,不含有免賠金額。就是不分藥品類型全部報銷的!這個真的太重要了,有一朋友,孩子也配置了附加住院醫療險,小朋友肺炎住院,總共花費9000餘元,社保報銷了4000餘元,拿去保險公司報銷,最後只報銷了900多元。朋友傻眼了,問保險公司業務員,得到的答覆是:“親愛的,你知道藥品是分類別的哦,只能報銷甲類藥品哦…”,朋友頓時感覺吃了100只蒼蠅,堵得慌!至於藥品分類怎麼分,可以問問度娘~簡而化之,中成藥,口服藥,進口藥這類都是屬於自費,床位費、空調費根據各地標準也需要承擔費用。試想,住院時你能先問問醫生,你都給我開的是什麼類別的藥嗎?我只想大聲告訴醫生,我要單人間,什麼好用什麼,什麼副作用小用什麼,這個險種就是你的底氣!

第三順序重疾險。

問題又來了,孩子那麼小,有必要這麼早就買重疾嗎?容許我情緒激動一下,太有必要了好不!!少兒重疾治癒率高,最普遍的兒童惡性淋巴瘤治癒率在85%以上,兒童白血病的治癒率也在80%以上。重大疾病根據發病率來看,少兒0-14歲確實低於成年人的發病率。但最近幾年,由於環境汙染加重等原因,少兒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其中高發的白血病,每年新增1萬例以上

那麼,買多少保額合適?少兒重疾治療費用高,至少配置40萬起,新問題來了,確定需要買這麼高?生病的費用支出對家庭經濟影響巨大,除了本身的治療費用以外,孩子生病誰照顧?照顧孩子的同時家庭收入會不會減少?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誰去照顧,家庭支出一定是不會降低反而直線上升。所以,高額的重疾險除了為孩子提供足夠的治療費用外,也彌補了家庭一部分收入損失。

劃重點:兒童保障購買越早,費率越低,也就是繳納的保費越便宜。期限可以選擇終身也可以選擇定期,根據個人喜好和能承受的費用來選擇就好。

第四順序

意外險。分為意外身故和意外治療費用。意外險受銀保監會規定,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以及防範道德風險,10歲以下身故最高賠付(含累計)不得超過20萬,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就可以。此外可以附加意外醫療險,家有熊孩子必備,小傷小口、貓狗抓傷等等,去個醫院敷點兒藥,統統都能搞定。

下面我們來講一下非保障的教育金儲備類型。

教育金保險是為孩子準備教育金為主要目的,帶有強制儲蓄的形式,主要針對高等教育費用的支出,是提前做好家庭財務規劃的重要手段。就是讓你提前把你家孩兒去書中尋找黃金屋,尋找顏如玉的門票給準備好。

和其他理財規劃相比,教育金是最沒有時間彈性和費用彈性的理財目標。通俗的說,從時間彈性上看,一般子女到了18歲就要步入大學,與購房、養老規劃不同,房子可以今年買,可以明年買,還可以不買;退休就更是,有錢可以提前退休,沒錢就只好再多幹幾年。在中國,知識還可以改變命運,誰也不願意因為不可預測的風險而耽誤孩子未來的學業。費用彈性呢,學費不會豐儉由人,也就是孩子教育開支的費用,無論家庭收入和資產狀況如何,需要承擔的費用基本相同。

最為現實一點,子女讀大學時年齡基本在18歲左右,而家長年齡基本會在45歲左右及以上,距離退休僅僅只有約15年。這個時候,你一邊為了子女高等教育金打拼著,一邊為了自己往後餘生的養老金忙碌著,教育金和養老金的時間節點高度重疊,為了平衡兩種需求,能夠養老金的準備時間更充足些,提早做好規劃是最佳的選擇。

同時,教育金保險與其他理財類產品不同點是除了收益外,被賦予了人壽保險的功能,專款專用,難以被挪用,所有權從釐定合同就異常清晰,甚至一份合同可以兼具教育,婚嫁/創業基金,養老金,傳承等多種功效。

最後來個友情贈送,給大家準備些小貼士:

1、投保順序:先大人,後小孩。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家庭經濟支柱,只有保障了家長的健康和穩定的經濟收入,孩子的保障才不是空談。每年為孩子交納的保費不宜超過家長的保費,如果不能兼顧,應以大人為主。

2、繳費期間:不必太長。

家長給孩子購買的保險產品的繳費期可以集中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在他/她長大成人之後,可選擇自己合適的險種為自己投保。

3、保額不要超限。

以身故為給付條件的定期壽險、意外險等,10歲前累計保額賠付以20萬元為限,10-18歲以50為上限,超過的部分將被視作無效。But,重大疾病險,住院醫療險不受此限定。

4、不要忘記購買豁免附加險。

孩子的保費都是由父母來付的,萬一父母發生了什麼意外,那這份保單由誰來繼續交錢呢?所以需要附加投保人豁免,繳費期內投保人若發生意外或者因故喪失繳費能力,可以豁免剩餘各期未繳的保費,保險責任依舊有效。

本期僅針對於寶寶應該購買哪些保障做了一個簡單的解釋,先為孩子配置使用率最高的險種——住院險;然後重疾險-意外險-教育金,在有足夠預算的情況下,可以按這個順序依次配置齊備,給予寶寶最安心的保障。

截至2018年國內已有80多家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為數眾多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產品的形態費率及側重點都有不同。並不是追求高保額高繳費的產品才能表達我們有多愛孩子,我們尊重孩子這個個體,是在父母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他們儘可能全面的保障,希望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往期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