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讓大量資本從2014年前後,大量進入造車領域,不管其立足點是汽車四化的哪一方面,或者哪幾方面,都面臨著較大的技術挑戰。而在造車新勢力中,不乏以智能化、網聯化為方向,直接參考手機智能化發展路徑,打造智能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一、智能手機場景與發展

在汽車行業群內,與從業者討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時,明朗智能汽車的閆磊作為用製造機器人思維打造汽車的實踐者,他認為,未來汽車的發展過程中,類似當年發生在摩托羅拉身上的事情,會發生在已有的汽車行業企業上。電動汽車跟汽車其實是兩種產品,就跟現在智能手機跟以前的大哥大一樣。這背後是觀念不同,從而行為不同,結果也就不同。智能手機是以手機為基礎,將電子技術(mp3, 相機,導航……)做融合;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是以電動汽車為基礎,將生活場景做融合。

基於借鑑智能手機發展經驗,從應用場景梳理手機智能化發展脈絡: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1、語音通訊場景

1902年,美國人內森·斯塔布菲爾德製成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摩托羅拉公司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

2、短信通訊場景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條手機短信誕生。

3、休息娛樂場景-音樂欣賞

1995年,第一款可自編鈴聲手機——愛立信GH398。

2000年,第一款MP3手機——三星SGH-M188,可以當成U盤使用。

2002年,國產第一款40和絃鈴聲手機 聯想G808。

4、定位服務場景(導航)

1996 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要求移動運營商為手機用戶提供位置服務。

2008年6月,索尼愛立信W760c全球第一款GPS音樂導航

2012年12月,Google地圖APP登錄iOS平臺。

5、遊戲互動場景

1998年,第一款內置遊戲手機諾基亞6110發佈。

6、數據傳輸場景(聯網)

1998年,藍牙問世,手機不一定非要手持。

1999年,第一部智能手機 摩托羅拉天拓A6188,也全球第一部具有觸摸屏的手機。

2000年,第一款WAP手機 諾基亞7110,標誌著手機上網時代的開始,手機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

2000年,第一款Symbian 系統內核智能手機 愛立信R380sc觸控屏幕。支持POP3郵件、網址。

2001年,第一款內置藍牙功能的手機——愛立信T39mc,且與其他設備信息交換。

7、攝影攝像場景

2000年9月,夏普通信聯合日本移動運營商J-Phone發佈了全球首款搭載內置了11萬像素CCD攝像頭的手機。

2008年,第一款千萬像素級別拍照手機 三星B600。

8、智能手機全場景匹配

2007年,iphone出世,觸屏+應用引爆智能機新時代。手機具備語音通訊、短信通訊、休息娛樂、數據交互、攝影、攝像多場景功能。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在智能手機發展之初,用戶更多的去關注手機的處理器,以及存儲內存(ROM)的容量,畢竟,更快的處理器可以帶來更高的性能與使用體驗,而更大的ROM則代表的更高的存儲空間,可以安裝更多的軟件,存儲更多的照片、MP3、視頻以及按照更多更精美的遊戲等。不過,手機制造商或品牌商關注的,是更多應用場景下技術的需求。

支持手機智能化,服務更多應用場景的核心技術包括不限於以下配件技術(算法)支持:

◆聲波壓電傳感器或者動圈電磁感應傳感器,手機中麥克風核心配件。

◆圖像傳感器(CCD或CMOS),手機中攝像頭主要配件。

◆觸摸傳感器,屏幕上的觸覺反饋系統,可根據預先編程的程式驅動各種連結裝置取代機械式的按鈕面板。

◆角速度傳感器(陀螺儀),對手機轉動、偏轉的動作做測量。

◆重力傳感器,測量由於重力引起的加速度,可以計算出設備相對於水平面的傾斜角度。

◆加速度傳感器,使手機在任何方向上運動,都有信號輸出,靜止不動時無信號輸出。

◆磁力傳感器,它能夠檢測磁場。磁力傳感器是指南針類應用用來判斷地球北極的傳感器之一

◆距離傳感器,由紅外LED燈和紅外輻射光線探測器構成,可控制顯示屏開關,防止用戶因誤操作。

◆光線傳感器,檢測環境的亮度,自動調節顯示屏亮度,畫面質量;

◆氣壓傳感器,能測量氣壓,用來判斷手機所處位置的海拔高度,有助於提高GPS(全球定位系統)的精度。

◆溫度傳感器,監測手機內部以及電池的溫度,防止手機損壞。

◆計步器,用來計量用戶所走步數的傳感器,提供精確的數據,而且更節能。

◆心率傳感器,通過檢測用戶手指上血管每分鐘的脈動數量獲得用戶的心率數據。

◆指紋傳感器,指紋傳感器通常被用作一種安全措施。

◆有害輻射傳感器,手機啟動探測環境的應用可反饋輻射水平。

◆邊緣觸控壓力傳感器,捕捉輕微觸摸所產生的細微面板形變,實現手機邊緣觸控的功能。

以上羅列的配置僅僅為智能化過程中的硬件需求,每一個傳感器更為核心的是軟件技術,相關軟件技術需要的測試時間和研發成本更花費龐大,不做贅述。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二、汽車使用場景與智能化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在上百年的汽車發展史中,汽車作為交通運輸工具發揮著重要價值,作為人類雙腳的延伸,不斷完善其安全、效率、節能減排、美觀舒適、人性化等需求。根據人們對交通運輸工具的需求場景劃分以下方面:

(1)駕駛操控樂趣——賽車、測試、汽車運動;

(2)通勤代步場景——城市、郊區、鄉村道路人員出行;

(3)自駕遠遊——長途駕駛、異地駕駛;

(4)貨物運輸——快遞、貨運、保溫保鮮特殊運輸;

(5)客運車——長途客運、短途客運;

(6)工程施工——自卸車、剷車、挖掘機、吊車、推土機、壓路機、攤鋪機、混凝土運輸車、混凝土泵車等;

(7)個性化——老年人、殘疾人等出行工具。

汽車作為大件產品,涉及人類的整體安全,而因不同需求產生的汽車研發製造需要的社會分工體系龐大,很大程度上,人類的用車行為被牢牢的捆綁在車上。而技術改進的過程,只能圍繞改進汽車的某項特性,以幫助人更好的控制車。諸如剎車輔助、併線輔助、車身穩定控制在內的ADAS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輔助、自適應駕駛輔助、盲點監測(BSD)、車道變換輔助(LCA)、雷達測距、自動防撞 、車道保持輔助、方向盤主動控制預警制動等等配置都是如此。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清華大學克強教授針對汽車技術發展曾發表演講稱:新技術革命將導致產品結構、產業形態以及商業模式發生根本變化,企業必須積極應對技術變革的挑戰,並把握產業技術發展的前沿動向!

智能網聯汽車使用場景越來越強調釋放人的主導責任,強調真正汽車的智能化服務,滿足人的需求。以此,可將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服務人的場景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其實也是行業將自動駕駛劃分的主要四大階段:

1、人服務於車

第一個階段是駕駛員輔助,駕駛員輔助系統能為駕駛員在駕駛時提供必要的信息採集,給予清晰的、精確的警告,相關技術有:車道偏離警告(LDW),正面碰撞警告(FCW)這個階段基本已經完成,新車中都普及了類似的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第二階段是半自動駕駛,駕駛員在得到警告後,沒能做出相應措施時,半自動系統能讓在汽車自動做出相應反應,相關技術有:緊急自動剎車(AEB),緊急車道輔助(ELA);這個階段,在最新的奔馳S600和英菲尼迪Q50上也已經實現,其他車型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人服務與車的環境下,其實已經在接近手機智能化完成的通訊工具變革過程,但對於汽車而言,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完成通訊化可以較快實現,不過,這種轉變對於汽車原本交通工具的屬性並未更改,其變革意義有待商榷。

2、車服務與人

第三階段高度自動駕駛,人機可共同駕駛;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第四階段是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內駕駛員可以在車上從事其他活動,汽車作為一個智能主體,參與社會交通出行活動的行為,是未來汽車發展的目標。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借鑑智能手機?不值一提!

在車服務與人的階段,汽車在智能化後自主參與社會交通分工,那麼應用場景將有千萬種區別,核心技術除自身承載硬件系統、傳動硬件系統、續航硬件系統外,更需要移動互聯、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基於軟件技術的共同發展,其技術積累和發展,尤其是軟件環境的測試和應用需要海量時間,當然,也更值得期待。

(上圖來自清華大學克強教授演講分享P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