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一流的辛棄疾的軍事才能如何?

辛棄疾的軍事能力不比寫詩作詞差。

作為一個公元1140年出生的山東人,辛棄疾一出生便是在金的統治之下。

山河破碎風飄絮,目睹了太多金人鐵騎蹂躪百姓,年輕的辛棄疾參加了義軍。

辛棄疾的祖父雖是金朝官員卻始終沒有忘記亡國之恨,常常抱著年幼的辛棄疾在城牆之上指點江山。

公元1162年,21歲的辛棄疾帶領著2000個兄弟找到了義軍領導人耿京,成為了反金的夢想合夥人。

作詞一流的辛棄疾的軍事才能如何?

最初吸引耿京的還是辛棄疾的詩詞,看小夥子一腔熱血還有才華,耿京決定讓辛棄疾掌管文書。

上任沒有幾個月,辛棄疾便碰上了和尚義潛入軍隊端偷取信印逃跑。兩人展開了長達三天的追逐,眼見逃無可逃,義端回頭,準備做最後掙扎,只見寒光一閃,義端人頭落地。

這是辛棄疾第一次以武力在世人面前亮相,一個劍術不凡的小夥子。

作詞一流的辛棄疾的軍事才能如何?

同年,辛棄疾奉命與南宋朝廷聯絡,得到宋高宗的認可,正式步入仕途。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南宋朝廷從上到下,熊了一堆人。

作為南渡而來的將領,辛棄疾不是自己人,被派往了歷經戰火,荒僻貧困的淮南滁州。因為無油水可撈,還得收拾民生凋敝的爛攤子,大家說這是一條“畏途”。

也正是在這個“邊陲之地”,辛棄疾不僅招撫流民,發展生產,而且實行兵民結合的屯田制度,組建起了兵民合一的隊伍,使得淮南免受侵略之苦。

寶刀初試,政績斐然。在之後的湖南任上,非宋皇親信的辛棄疾為抵禦金兵毅然決然決定建立飛虎隊。

招兵,買馬,建營寨,一切都有條不紊。

就在緊鑼密鼓準備時,偏居一隅的皇帝聽信讒言,認為辛棄疾趁機斂財,於是下金牌收回成命。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辛棄疾暗暗藏起金牌,轉身便命令手下士兵限期營建,如有違遲者斬。儘管正值雨季,可在辛棄疾的事必躬親下,軍事工程如期完成。

之後,棄疾把收支賬目詳報朝廷, 並將營柵“ 繪圖繳進” , 既洗清了 聚斂民財的罪名,也使飛虎軍如期建成。

這支險些流產的軍隊成為了發揮最大戰力、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支。在與金六次戰爭的過程中,僅有一次失敗。

作詞一流的辛棄疾的軍事才能如何?
作詞一流的辛棄疾的軍事才能如何?

南宋偏居一隅,時戰時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南宋君臣認為金人的“地廣,財富,士眾”,難以對付。

為此,辛棄疾寫下著名的《御戎十論》,指出金人這些所謂優勢,只不徒有其表:地廣卻是由掠奪所得,極易分崩離析;財富依賴宋朝的歲幣與布帛,只能用來賞賜而不能用於戰備,何況金人每佔領一處地方便搜刮民財, 導致民怨沸騰,結果必然是“ 財不可得而反喪其資” ;金人兵馬雖眾,但有不少乃漢軍,而漢兵都有父母被殺之仇,田園被奪之恨, 心都向宋離金;若金人捨近求遠,若從萬里之外調兵遣將, 則路途遙遠, 供給困難, 很難聚集到位,極易潰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南宋朝廷能及時採納辛棄疾的建議,還我河山的夢想未必不能實現。

可惜,習慣求和的主戰派一退再退,使辛棄疾的軍事在任職的才華五十年裡,始終沒能被完全發揮,只好不斷寫下一首首的豪放詩詞圓夢,是南宋時代束縛了這個熱血男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