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最近,估計小夥伴們都沒一檔美食節目深深地吸引了,不僅好看,還看著超級好吃的,相信甘甘君一說,大家都知道是哪一檔美食節目啦,有“舌尖上的中國”第二美稱的《風味人間》。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風味人間》共8集,包括“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餚變萬化”、“香料歧路”等7集正片以及花絮“萬家燈火”,一開播就直接飈到了9.3的高分。

最重要的就是,一點開視頻,就是那個熟悉的味道,就是那個熟悉的配方,真的是那句“深夜看防毒”啊,饞到睡不著啊。能做到這樣的吸引人,絕對是離不開這兩位大人物——《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御用配音李立宏老師。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整部紀錄片,估計大家第一眼被裡面吸引的除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有它的拍攝手法,創新的微觀拍攝技術,可以看到冰霜是怎麼樣一點點漸變的,肉是怎樣慢慢地熟透的。相對於裡面美食和畫面,陳曉卿導演也更加註重裡面的人文精神。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可以看出陳曉卿導演在拍攝的時候,不僅僅是在重視裡面的美食,還有美食後面的廚師;不僅僅關注國內的美食,還有國外的美食,為了尋找這一場美食上的饕殄盛宴,整個團隊一共走訪了六大洲20多個國家,呈選出的各國美食既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迥異支出。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整一個紀錄片很好地體現了一種“文化”——文化變遷。

文化變遷,最本質的角度來說,來自於人們的發現與發明,任何的文化都不會永遠保持不變,因為人們的時間活動在發生變化,而且不同的文化之間會有交流。人們的新發現和新發明的成果是新的物質產品,也可以是新的思想。

文化變遷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不同的文化的接觸而發生的文化傳播。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在《風味人間》裡面就很好地體現,中餐廳已經開始越來越風靡,而且根據不同的地區開始做出了改良。醬油釀術從中國傳入日本,山葵和醬油成為了刺身的搭檔;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根據秘魯口味兒改良的中餐;廣東的柱候醬出現在秘魯的郵票上;利馬四千多家的中餐館,都有統一的名字“Chifa”,保留了漢語“吃飯”的諧音;“豉油”和“姜”直接成了當地西班牙語中的詞彙,谷種、菜種和水稻栽培技術也傳到了秘魯。秘魯廚師迪奧菲洛,沒有到過中國,卻在秘魯做了四十年的中餐廚師,把秘魯菜和中餐完美結合。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美食總在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間扮演者親善大使,靜默的歲月中,彼此滲透,新的風味就這樣奇妙誕生”。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媲美《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餓著肚子也要看完

文化融合是擁有兩種文化的群體通過長期相互交往,相互吸收對方的長處,而趨於一致的文化現象,如果某一群體的文化被另一方融化了、認同了對方的文化,就發生了文化同化。或者這是在《風味人間》裡面最大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