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南北宋加起來320年,國祚僅次於漢朝,而宋朝的朋黨之爭幾乎貫穿於整個南北宋時期。不論是初期的統一戰爭,對於進攻還是保守,文人在爭;中期變法,是對是錯,是支持還是反對,文人都互相攻訐;北宋滅亡到時,抵抗到底還是委屈求全,文人仍左右搖擺;南宋時期戰與和,基本貫穿於整個歷史,直至滅亡;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按說唐朝時期的牛李黨爭就是前車之鑑,那麼宋朝為什麼還是出現如此嚴重的黨爭,而其他朝代基本沒有此類事情呢?

1、 都是大學擴招惹的禍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宋代科舉

宋朝之前,比如唐朝一次科舉進士僅僅有25名,而且文人升官做到高位也寥寥無幾,大家知道宋之前的朝代,還屬於貴族政治,豪門望族有著可望不可即的影響力和先決條件;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呂蒙正

而到了宋太宗時期為了籠絡士人,保證自己繼位的合法性,大力擴充科舉進士名額,"大學開始擴招了",第一次科舉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一次錄取1317人,後期每次科舉得進士者都近千人,為歷代之最,有此產生大量的"同年",並通過同年聚會形式,互為提攜;

再加上宋朝以文為重,文官四年可升一次(武官七年升一次),大批進士入朝為官,大多進入高位,比如宋太宗時期丞相呂蒙正僅用11年做到宰相之位,升職速度堪比火箭,於是"同年"進士就形成一黨,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策大力排擠異見人士。

2、 宋朝地域黑太嚴重

現在中國有地域黑,其實宋朝時期也有很強的地域黑,而且當時的地域黑不僅得到名人的認同,而且直接形成地域黨派;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比如北方與南方人的互相有成見,因為北方多在四戰之地,經歷了五代混戰,異族侵擾,北方人士基本都區域保守;南方因一直處於安定的後方,經濟比較發達,所以南方人不會刻意固守成規,善於變通(好像現在也是這樣);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支持變法的大多都是南方人士,有其是福建人士居多,而反對的大多都是北方人士,以司馬光為代表。

即使同是一個區域也有派別之分,元祐年間就有朔黨、洛黨、蜀黨之爭。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司馬光就是一個典型的地域黑,曾經說過"閩人狡險,楚人輕易",甚至於呂惠卿爭論時都說一個陝西人,一個福建人,怎麼能合得來。說的好直接。

3、 誰控制輿論誰就控制了朝堂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范仲淹

唐朝時期的魏徵諫唐太宗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歷代的諫官都代表著剛正不阿,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皇帝的言行和行為都起著糾正警醒的作用。當然宋朝也有諫官--臺諫官,然而宋朝的諫官開始走歪了,本來諫官一般都是諫"皇帝"以明察,但宋朝開始專諫官員,成為皇帝左右平衡官員之用;再加上朋黨之爭開始,臺諫官就成為朋黨排擠政敵的工具,每次一個黨派上臺,都先控制諫官之職,有其是從宋仁宗後期越演越烈,當年范仲淹、王安石都是被臺諫給弄下臺的。

4、 皇帝的縱容

宋朝朋黨之爭(一)原因:不僅是文人的錯,也有宋朝皇帝的縱容

宋神宗

宋朝為加強皇權,在安排朝臣官職時也刻意的將不同政見的人安排為"左右官",比如宋真宗就同時將政見不同的五鬼之一的王欽諾和寇準命為宰相。已達到"且要各議論相攪,即各不敢為非。"的目的;即使鼎力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同樣在部門中安排有不同朋黨之人以為牽制。

朋黨一禍,後期開始指向排除異己,而將是非曲直已全然不顧,文人醜惡嘴臉到南宋已經無以復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