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宋朝是承接著亂世的"五代",五代軍閥混戰,各自為政,互不所屬,因為對於治理黃河水災就不會有所作為,不但如此,因為五代有各自的防備,因為對黃河包括其他的河流都是隨意截斷,作為自己戰備的一部分,致使黃河偏離古河道,宋朝統一後,黃河常年氾濫,因此從宋太祖趙匡胤一直到宋仁宗,對"治河"都是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的。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黃河

宋朝時期為了能更好的管理黃河,根據四季變換,將黃河水流的變化情況,以及黃河水的不同特質,進行了命名,而且宋朝是中國文化發達階段,命名也非常有詩意且切合實際。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春季

信水:立春後,萬物復甦,大地解凍,黃河水開始逐漸上漲,初期僅有一寸,到夏秋時節達到一尺,年年如此,很是靈驗,便稱為"信水",意為非常有誠信。

桃花水:二三月,桃花始開,上游冰雪融化,川流彙集,黃河之水開始大漲,稱為"桃花水"

菜花水:春末,蔓菁開花,山花開始五顏六色,稱為"菜花水"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宋朝治理黃河圖

夏季

麥黃水:夏初,小麥開始抽穗泛黃,芒刺尖尖,稱為"麥黃水"

瓜蔓水:五月,瓜果開始攀藤掛果,稱為"瓜蔓水"

明礬水:黃河源頭以及上游,天氣暖的比較慢,直到盛夏冰雪才開始大面積融化,水沖刷山谷岩石,將岩石中較軟的明礬衝進水中,使水有一股明顯的腥味,因此稱為"明礬水"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黃河下游堤防

秋季

豆花水:7月,豆類開始開花,此時稱為"豆花水"

荻苗水:8月,蘆笛開始開化,此時稱為"荻苗水"

登高水:9月,9月9日重陽節,大家登高紀念,此時稱為"登高水"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凌汛

冬季

復槽水:10月,黃河上游逐漸開始冰凍,來水逐漸減弱,黃河水開始落潮,重新回到原有的河道,因此稱為"復槽水"

蹙淩水:11月-12月,黃河從上游到中游開始逐漸結冰,但水並沒有完全凍住,因此水上有很多冰凌,因此稱為"蹙淩水",現在的話叫"凌汛"

特殊情況

對於特殊不按時令的漲水,稱為客水:有時候因為天氣的原因,原本沒有漲水的季節卻開始漲水,即為不速之客之水。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決口

根據客水來勢對周邊的損害和危害程度,也制定了專用名詞:

札岸:黃河水潮漲潮落頻繁,而且落差較大,對堤岸造成損壞,稱為"札岸"

抹岸:黃河水暴漲漫過堤岸,稱為"抹岸"

塌岸:堤岸年久失修,岸基不穩,導致潛流衝擊,稱為"塌岸"

淪卷:黃河水水流湍急,將堤岸上部損壞,稱為"淪卷"

上下展:黃河水因阻滯不前,逆流而上漲水稱為"上展";順流漲水,稱為"下展"

拽白:水突然轉向,折返之處就會泛起白花,稱為"拽白",也成"明灘"

薦浪水:因水流速度不同,急緩相交,就會形成漩渦,此處對於行船非常危險,稱為"薦浪水"。

宋史科普小知識:宋朝是如何對黃河水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古人智慧

大禹治水

黃河水氾濫從遠古時期,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當年大禹治水成功,就被尊為王。而且黃河地區一直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哺育我們,但同時我們又對流域進行了認為的破壞,所以能夠成功"治水"是歷朝歷代古代帝王所標榜的功績之一,不亞於一場戰爭的勝利。

公元1019你那,天禧三年六月,黃河在滑州潰堤,水害涉及32個州縣,第二年四月治理成功後,宋真宗親自撰文題刻石碑以示紀念,可見"治水"在朝廷活動中的地位。古人對黃河水不同的季節和危害進行專門的標註,就是為了方便管理黃河,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