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按照这些基础点完善规则,就是专业化管理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推行TPM(全员设备维护),倡导全员参与、自主保全、开展小集团活动、实行单点课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企业连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都做不到位,却在设备管理上花样百出,口号喊得震天响,唯独设备异常与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阵风后,变成了名存实亡的形式主义。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静下心来,从基础做起,让设备管理能够真正的为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那么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本文主要从设备维护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基础内容的梳理,我们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则,逐步完善企业设备基础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按照这些基础点完善规则,就是专业化管理

一、设备的维护方式

一般而言,设备的维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设备运行:包括操作、巡视、应急处理等。

②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日常的清扫维护、三级保养等。

③维修:一旦设备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各种维修,如日常零修,紧急抢修,按计划的小修、大修等。

二、设备成本控制的方法

(1)控制好能源成本

①管理方法

a.编制能源成本控制计划,包括成本预算、控制指标、控制标准、控制措施和明确控制的责任。

b.实施“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让全员参与,并对能源的使用全过程进行控制。

②技术方法

a.对各种机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其运行状况。

b.对于维护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润滑油脂等做好管理,包括其使用、储存及发放,做好其成本控制。

c.必须强调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浪费。

设备管理,按照这些基础点完善规则,就是专业化管理

(2)控制维修成本

①管理方法

a.编制维修成本控制计划。

b.制定严格的维修工具、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出入库、配送和使用回收等规章制度。

②技术方法

a.设备维护服务人员要了解设备中寿命最短的零部件,编制管理档案,并经常加以特别关注;还要了解设备中最重要、最昂贵的零部件,编制管理档案和应急处理预案;还要了解设备在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找出隐患并加以解决,降低设备的初始故障率使其进入稳定的运行状态。

b.对于设备的偶发故障,要提高对故障的检测诊断能力和修理能力,加强对材料备品的管理。

c.对于设备的使用磨损,也需要精心进行预防保养,定期对零部件进行检测,掌握其劣化程度。同时做好清扫、加油、调整,减缓零部件的磨损和劣化进程,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3)控制人工成本

①合理配置人员做到因事设岗、因岗定员。

②实施“强化专业,一专多能”的培训。

③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减少设备的外包维护。

设备基础管理体系,就是针对上述提到的内容建立规则,整合规则,形成系统性管理方案。

如果您喜欢管理与优化相关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可时常看到我的一些实践性总结与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