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按照這些基礎點完善規則,就是專業化管理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推行TPM(全員設備維護),倡導全員參與、自主保全、開展小集團活動、實行單點課等。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企業連設備的基礎管理工作都做不到位,卻在設備管理上花樣百出,口號喊得震天響,唯獨設備異常與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陣風后,變成了名存實亡的形式主義。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靜下心來,從基礎做起,讓設備管理能夠真正的為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那麼基礎管理包括哪些內容?本文主要從設備維護與成本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對基礎內容的梳理,我們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規則,逐步完善企業設備基礎管理體系。

設備管理,按照這些基礎點完善規則,就是專業化管理

一、設備的維護方式

一般而言,設備的維護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設備運行:包括操作、巡視、應急處理等。

②設備的保養工作:包括日常的清掃維護、三級保養等。

③維修:一旦設備出現問題,需要進行各種維修,如日常零修,緊急搶修,按計劃的小修、大修等。

二、設備成本控制的方法

(1)控制好能源成本

①管理方法

a.編制能源成本控制計劃,包括成本預算、控制指標、控制標準、控制措施和明確控制的責任。

b.實施“全員控制”和“全過程控制”,讓全員參與,並對能源的使用全過程進行控制。

②技術方法

a.對各種機器設備進行實時監測,掌握其運行狀況。

b.對於維護設備正常運行的各種潤滑油脂等做好管理,包括其使用、儲存及發放,做好其成本控制。

c.必須強調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操作,減少不必要的維修、浪費。

設備管理,按照這些基礎點完善規則,就是專業化管理

(2)控制維修成本

①管理方法

a.編制維修成本控制計劃。

b.制定嚴格的維修工具、材料,零部件的採購、出入庫、配送和使用回收等規章制度。

②技術方法

a.設備維護服務人員要了解設備中壽命最短的零部件,編制管理檔案,並經常加以特別關注;還要了解設備中最重要、最昂貴的零部件,編制管理檔案和應急處理預案;還要了解設備在設計、安裝、調試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找出隱患並加以解決,降低設備的初始故障率使其進入穩定的運行狀態。

b.對於設備的偶發故障,要提高對故障的檢測診斷能力和修理能力,加強對材料備品的管理。

c.對於設備的使用磨損,也需要精心進行預防保養,定期對零部件進行檢測,掌握其劣化程度。同時做好清掃、加油、調整,減緩零部件的磨損和劣化進程,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

(3)控制人工成本

①合理配置人員做到因事設崗、因崗定員。

②實施“強化專業,一專多能”的培訓。

③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減少設備的外包維護。

設備基礎管理體系,就是針對上述提到的內容建立規則,整合規則,形成系統性管理方案。

如果您喜歡管理與優化相關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可時常看到我的一些實踐性總結與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