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3大叛徒,第1個戰力無雙追項羽,第3個從英雄淪為漢奸

世人都道孔明神算、子龍勇武、關羽自負、曹操奸佞,但是後來諸葛悲死、子龍病亡、關羽被斬刀下,獨獨曹操這名大家都稱作“漢賊”的“奸臣”成就了天下一統,安然病逝。後世人只知道罵曹操此人是奸賊,宮中反叛者也舉著“學習曹操”的口號大肆作亂,卻沒有幾人真正去看曹操此人的才華。歷史就是這樣,死去的人改不了歷史,活著的人就能把他的歷史搞臭。但是隻要你細心去看,就會發現歷史其實公平得很,只是你從未去了解。歷史總是能讓我們穿梭各個時間,去看見那個時代的繁華和悲慘,也能夠讓我們激情澎湃或悲從中來。歷史是個看起來無聊透頂的老頭,但是如果你只要你多跟他說上兩句話,總能受益匪淺。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拜訪歷史,穿梭時空去看一看歷史上的人物與他們的傳奇故事。

中國歷史上3大叛徒, 第1個戰力無雙追項羽, 第3個從英雄淪為漢奸

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推崇禮義廉恥的觀念,正因為如此,中華從來不缺忠肝義膽之你,但是也出現了好多個背信棄義、見利忘義,甚至背叛國家的大叛徒,幾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叛徒。

中國歷史上3大叛徒,第1個戰力無雙追項羽,第3個從英雄淪為漢奸

第一大叛徒,呂布

呂布,作為三國時期的猛將,在經過小說的渲染,可謂人人皆知。世人對他武力也表示肯定,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勇猛無敵。

呂布先跟隨幷州刺使丁原,而董卓進京後,呂布又率眾投奔了董卓,認董卓為義父。董卓遷都長安後,肆無忌憚,朝臣非常不滿。司徒王允於是用“美人計”挑撥董卓與呂布的關係,最後“美人計”成功,呂布為貂禪殺了董卓。

董卓死後,呂布又投奔袁氏兄弟,可是袁氏處處利用和暗算他,然後呂布又投奔張揚,後被曹操擊敗又轉投劉備,在劉備和袁術相鬥時,搶了劉備的地盤,害得劉備只能成了“無地”的勢力,又只能投奔了曹操。最後曹操大軍攻佔徐州,殺了呂布。

陳壽在《三國志——呂布臧洪傳第七評》對呂布有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可見,呂布乃是一反覆小人,惟利是圖,為了利益多次背叛主公,真乃大叛徒也!

中國歷史上3大叛徒,第1個戰力無雙追項羽,第3個從英雄淪為漢奸

第二大叛徒,安祿山

安祿山,他本姓康,名軋犖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因父親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

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

改元天寶後,唐玄宗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又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佞臣、庸臣,由此大唐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這便給了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祿山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由於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使。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便於公元755年,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佔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驛,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

安史之亂歷經八年,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節點,安史之亂後,唐朝逐漸衰退,再也不復當年盛唐氣象。

中國歷史上3大叛徒,第1個戰力無雙追項羽,第3個從英雄淪為漢奸

第三大叛徒,汪精衛

說完了古代的,我們說說現代的,近代最出名的叛徒,便是中華血淚百年的漢奸,而汪精衛就是近代中國的一大漢奸。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謀殺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

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但是汪精衛在後期思想明顯退變,在抗日戰爭期間,為了一己之力,為了爭權奪利,出賣家國,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和日本的走狗。

青年時期的汪精衛,為了報效家國,在監獄裡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情景和後期的行徑,實在是讓人遺憾。

中國歷史上3大叛徒,第1個戰力無雙追項羽,第3個從英雄淪為漢奸

對於上面排行的三大叛徒,你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評論。

聽完了歷史講的故事,看過了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瀏覽了他們的傳奇一生,不知道大家又有什麼樣的感想呢?小編覺得,歷史雖然看起來很枯燥,但是歷史說出來的故事絕對是膾炙人口!撥開因塵封多年而堆積的塵土,塵土下的歷史中那意氣風發的英雄人物,那些刀光劍影,那繁榮盛世,每一幕都是叫人心動!所以,品味歷史著實是人生一大幸事,學習前者的經驗,描繪自己的後世人生,這就是歷史教我們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