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和平探索進入“深水區”

歷經7年慘烈內戰的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等國支持下正全力收復失地。敘反對派武裝殘餘勢力因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最終匯聚伊德利卜,這裡也成為他們最後的據點。伊德利卜曾一度呈“兵臨城下”之勢,但隨著俄土索契峰會達成在此設立非軍事區決議,“臨門一腳”的伊德利卜之戰被緊急叫停。

10月15日,伊德利卜非軍事區正式設立,該非軍事區縱深15~20公里,由土耳其軍隊和俄羅斯軍警組成的巡邏隊監管。此前,敘反對派武裝的重型武器、坦克、多管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從這裡撤離,由俄特種兵和憲兵組成的穩定部隊先遣分隊進入停火區。

伊德利卜非軍事區的建立,將產生難以迴避的影響。首先,土耳其的邊境安全關切得到滿足。伊德利卜毗鄰土耳其,對土耳其而言具有極高的地緣戰略價值。土耳其一直擔心若該地失守,將導致其對敘反對派武裝的長期支持功虧一簣,且令其無法最大限度消解來自境外庫爾德勢力的安全壓力。可見,非軍事區的建立有助於土耳其實現“一石二鳥”,即力挺敘反對派的同時,打擊庫爾德工人黨。

其次,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有限的和平。這既得益於俄土雙方在敘利亞和平意願上目標一致,也得益於非軍事區從物理空間上對敘利亞各方勢力形成有效阻隔。

最後,敘境內極端組織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土耳其對控制伊德利卜70%土地且與“基地”組織頗有淵源的“沙姆解放組織”等,保持“胡蘿蔔加大棒”的高壓姿態,力圖確保停火協議得到較好執行,其目標是力保“溫和反對派”。

總體來看,伊德利卜非軍事區如若得到有效推進,將有助於儘快實現該地區的相對穩定,標誌著敘利亞和平進程的探索進入“深水區”。此外,這也反映出土耳其對敘反對派武裝的支持重心發生變化,當前土耳其將伊德利卜更多視為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的境外前哨,而非支持敘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的大本營。對敘反對派而言,非軍事區既是安全屏障,更是命運枷鎖。對已取得主動權的敘政府軍而言,如何順利走完“最後一公里”仍具挑戰。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

叙和平探索进入“深水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