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雖然現在很多家庭都用桶裝水或直飲水,

但還是會有不少人保持燒水喝的習慣。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在水燒開後,

水面會出現白色絮狀物質

燒水壺和熱水瓶長期不清洗,

內部也會結一層白色硬膜

這些是我們俗稱的“水垢”。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那麼這看起來很“髒”的水,

我們能放心喝嗎?

它對我們人體有害嗎?

水垢的廬山真面目

自來水中含有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這2種物質在常溫下溶解度較大,而在加熱條件下轉變成了難溶於水的碳酸鈣、碳酸鎂等物質,這就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主要是由於水分蒸發,水中形成的難溶礦物質沉澱導致的。水的總硬度和溶解性總固體是評價水質礦化程度的重要依據。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水的總硬度是指水中鈣、鎂離子的總濃度。溶解性總固體是溶解在水裡的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總稱。二者與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如水質礦化程度過高,工業用水易積存水垢導致換熱效率低下;印染時織物易脆化;泡茶口感變差;日常洗漱傷害毛髮和皮膚;長久飲用易引發結石等疾病。而過低時,則又有可能誘發居民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水垢是否對人體有害?

水垢進入人體後,碳酸根離子在胃酸作用下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而鈣離子和鎂離子都是人體需求量較大的金屬離子,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碳酸鈣還是常見的補鈣劑,市面上賣的鈣片大多主要成分就是它。而碳酸鎂是一種用於治療胃酸過多的抗酸劑,對人體也沒什麼壞處。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鈣和鎂作為礦物質,對我們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比如礦泉水中,也含有一定的鈣和鎂。我們喝入體內的鈣鎂離子,一部分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還有一些在身體裡與一些酶和蛋白結合,產生含鈣蛋白質等,對我們骨骼生長、牙齒堅固是有好處的。

所以,硬度在國家範圍之內的水,沒必要特別地把鈣鎂離子去掉。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有水垢的水喝進肚子裡是否有害呢?實驗證明,即使當水垢以固體沉澱物的狀態進入到人們的胃裡,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被分解成鈣鎂子。所以,飲用含有少量水垢的水對身體並無太大害處。

但是,水壺中的水垢還是要定期清洗。這裡向您推薦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怎麼去除水垢?

1、用檸檬去水垢:

準備一個檸檬,將其切碎,然後放進水壺中和水一起燒開,讓它在開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全部倒掉,這樣就可以輕鬆的去除掉水壺裡的水垢啦~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去超市買專門去除水垢的清潔劑,成分中也含有檸檬酸,功效也是一樣。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2、醋除水垢:

這個方法是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等碳酸鹽,醋裡面的醋酸會與其發生反應,產生溶於水的物質礦物質和二氧化碳氣體,一般超市都能買到白醋,放入水壺刻度的10%的白醋,然後加滿水,燒開放置一小時左右,然後刷洗就可以了,陳醋也可以,但陳醋的效果沒有白醋的好。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3、煮雞蛋巧除水垢:

一般電熱水壺,用久了積垢堅硬難除,想要去除水垢,每天早上用水壺煮幾個雞蛋就好,因為雞蛋殼的成分中含有碳酸鈣,和水垢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後,這樣子清除水垢就簡單多了,擦一擦就掉了。如果要煮雞蛋的效果更加理想,具體的正確做法是這樣的——先把兩個雞蛋殼稍微弄碎,裝進瓶中,再裝入半壺水,用攪拌器或者調羹攪拌,然後煮沸,放置半小時左右,倒出蛋殼,再用清水涮洗乾淨就好。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4、小蘇打除水垢:

小蘇打也是去電水壺水垢的,一般電水壺加熱盤都是鋁製的,在電熱水壺燒水時,很容易形成水垢,一般我們可以放1小匙小蘇打,燒沸幾分鐘,水垢即除。或者也可倒入濃度為1%的小蘇打水500克左右,輕輕搖涮,水垢即可除掉。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5.請!給!我!用!力!刷!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本文指導專家

“水垢”那麼髒,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

腎內科 張益民 副主任

醫學博士。先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第六醫院腎內科學習和工作。曾在加拿大Alberta大學醫院腎內科從事博士後工作。

學術任職:主編、參編《腎臟病臨床病例解析》、《臨床腎臟病學》、《腎臟病調養與康復》等專著,是《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新醫學》雜誌的審稿專家。

學術專長:長期從事腎內科臨床工作,擅長各種原發性腎臟病,包括血尿、蛋白尿、腎病綜合徵、IgA腎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以及糖尿病腎病、狼瘡腎炎、腎間質性疾病如藥物性腎損害等繼發性腎損害的診斷和治療,熟練掌握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各種血液淨化技術。

出診時間:週二上午,週五下午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銳景創意圖庫、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