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在古代,無論是封建時代還是帝國時代,君主或者皇帝都把國家看成是他一家的私產,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每一代的君主都要求他的臣民“忠君愛國”,這樣的話,他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獨享大權了。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然而皇帝嘴上說著“朕即國家”,標榜自己為“萬民之主”,實際上很多皇帝要把自己與國家分開,與人民分開。

比如在南宋初年,在經過北宋末年的混亂之後,南宋的軍事力量經過戰火的淬鍊,已經可以和金軍相抗衡,並且湧現出了像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傑出的軍事將領,完全可以北上收復中原,這一點在岳飛朱仙鎮大捷的時候表現得最為明顯。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這個時候,宋高宗完全可以支持岳飛等人收復中原,至少收復京城汴梁,而他自己不用冒險,只需要在南方下命令就可以。然而,為了自己的權力不受威脅,宋高宗發出了臭名昭著的12道金牌,放棄了收復中原,也放棄了故國人民。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後來,大臣們又一次討論北伐,有個大臣向宋高宗建議啟用主戰派大臣張浚,但是由於宋高宗和張浚以前相處的不愉快,宋高宗不同意啟用張浚,脫口說道“我寧願國家滅亡,也不用張浚”(朕寧覆國,不用此人)。由此可見,在宋高宗那裡,“朕不是國家”,並且“朕”的心情都比“國家”重要,也無怪乎他阻止岳飛北伐了。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不單單是宋高宗,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清朝末年,著名的慈禧太后說過一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很明顯的是把自己和國家分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出賣國家的利益。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當然也不單單是中國,外國的君主也是一樣。“朕即國家”出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的表現還算中規中距,但是另一句名言“朕死後,哪怕洪水滔天!”卻出自他的下一任路易十五的口中,可見天下君王皆無情!

這些君主嘴上說著“朕即國家”,轉眼就不承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