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那代人為改革開放攢下了什麼家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強調:“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鬥,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5週年,謹以此文紀念。

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是我們黨正確對待自身歷史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毛澤東誕辰125週年。這一特殊的歷史交匯點,為我們考察毛澤東那代人與改革開放的關係提供了一個很好契機。毛澤東那代人到底為改革開放攢下了哪些家底?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澱,有必要以更為寬廣的視野進行深入地理性分析和評述。


毛澤東那代人為改革開放攢下了什麼家底


毛澤東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改革開放是鄧小平這代共產黨人開創的,也是在毛澤東那代共產黨人奠定的基礎上開創的。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這40年的歷史,必須正確認識毛澤東那代人創建新中國的歷史乃至建黨以來的歷史,特別是他們為改革開放所攢下的家底。

1

一是創建了一個工人階級先進政黨並始終保持其先進、純潔性質,為改革開放準備了堅強領導力量。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把黨建設成為用科學理論和革命精神武裝起來的、同人民群眾有著血肉聯繫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山溝溝裡鍛造出這樣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蹟。這支隊伍在進城執政後沒有像李自成或太平軍那樣垮下來,沒有變質,沒有成為利益集團,沒有成為像西方政黨那樣的鬆散組織,而是始終保持著原有初心、本質和優良傳統作風。這是毛澤東那代人最寶貴的貢獻。也正是這樣,這個黨才有資格繼續領導著改革開放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只有中國共產黨這樣先進、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才能夠帶領人民創造這樣史無前例的成就。

2

二是建立新中國並始終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一切社會進步及改革開放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新中國的誕生,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偉大改革開放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而不是舊中國其他時段,與這一基本前提的建立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3

三是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始終保持其根基,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制度基礎。

毛澤東那代人在建立新中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佔世界1/4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作為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是這一偉大社會變革的繼續。鄧小平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指出:“我們實行改革開放,這是怎樣搞社會主義的問題。作為制度來說,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前提,改革開放就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制度不僅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也禁絕了其他社會制度下各種利益集團掣肘的弊端,保證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通過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步展現出獨特的清晰面貌,中國社會釋放出巨大能量和新鮮活力。

4

四是創建新型人民軍隊並始終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為國家穩定發展及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強保障力量。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這支新型人民軍隊的創建,使軍隊由過去軍閥個人的工具轉變為執行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政黨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徹底擺脫了軍隊控制政權、軍閥操縱政黨及政治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夢魘,為中國革命勝利和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縱觀中國歷史,一個朝代在其開國後的幾十年,軍隊幾乎沒有不發生問題的。中國歷史上發生的情況,始終沒有在新中國重現。根本原因就是鄧小平深刻揭示的:“我們國家所以穩定,軍隊沒有脫離黨的領導的軌道,這很重要。”毛澤東那代人創建的這樣好的軍隊,是我們民族、國家和人民的福氣,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和平安定環境中不斷推進。

5

五是形成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構建了現當代及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毛澤東思想不僅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源頭,也是近現代中華民族精神重塑的根本標誌。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發展,使中國人民的精神從近代以來的被動轉為主動。毛澤東思想在任何時候都丟不得,離開了這一民族精神支柱的支撐,就會導致思想混亂、社會動亂,就談不上搞改革開放。離開了毛澤東思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寫在黨的旗幟上的毛澤東思想和黨的其他科學理論一起,構成了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指引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6

六是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這一探索的核心是從蘇聯社會主義的模式中走出來,找到一條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那代人提出了尋找新道路的任務,形成了十分重要的認識。如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學說,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但總的來說,由於歷史侷限,沒有解決好探索新道路的重大課題,發生了嚴重的失誤、錯誤。但在經過20多年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積累的基礎上,黨終於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找到一條以改革開放為鮮明特徵的新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對於這一新道路與毛澤東探索的關係,鄧小平曾做過這樣的評論:“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這符合歷史本來面貌。

7

七是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改革開放準備了初步物質基礎。

儘快實現社會主義的工業化,把中國由農業國儘快建成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是毛澤東那代人革命勝利後矢志不渝的追求。雖然其間遭受嚴重挫折,但國家建設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從1952年到1978年,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為8.2%,其中工業年均增長11.4%。1952年中國工業總產值佔社會總產值的比重為34.4%,1978年這一數字已上升為61.9%。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已基本形成。人民群眾節衣縮食支援國家建設,雖然生活逐年改善的幅度不大,但也初步滿足了佔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成功研製了“兩彈一星”等一大批代表性成果。對於毛澤東這代人實現工業化及經濟發展的貢獻,美國學者莫里斯·邁斯納作過這樣的評述:“儘管有著這些失誤和挫折,人們還是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毛澤東時代是中國現代工業革命的時代。”這是客觀、公正的評價。

8

八是培育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和偉大精神,這成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毛澤東那代人培育下,我們黨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作風,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國成立後,又接續湧現了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等,這些都是黨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恢復和發揚毛澤東時代培育的黨的精神,以振奮起整個國家奮發圖強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繼承黨的一切優良傳統、優良作風並結合新的實踐不斷髮揚光大,始終保持革命戰爭年代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氣、那麼一種革命精神,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有了這一條,我們黨就能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9

九是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為改革開放準備了必要的幹部和人才隊伍。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毛澤東那代人直接培養及毛澤東思想哺育成長起來的一代又一代黨的骨幹,是改革開放能夠接力前行的關鍵。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深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成長起來的。”作為改革開放主要決策人的陳雲把“培養了一代人”“包括我們在內”“一大批幹部”看作是“毛澤東同志的一個無可比擬的功績”,認為“現在這些人在全國各個崗位上都擔負著重大的責任。這是一件極大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毛澤東思想教育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它培養的大批骨幹,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毛澤東思想將繼續福澤後世。人才培養與教育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毛澤東時代,雖然教育事業在一段時間裡受到嚴重破壞,但全民教育體系基本建立。其間所培養的人才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依靠的知識力量基礎。

10

十是努力改善國際環境並突破西方封鎖,為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國際條件。

毛澤東歷來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同時也強調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爭取外援,特別需要學習外國一切對我們有益的先進事物,主張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和一切國家建立邦交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虛心向蘇聯學習;20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那代人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打開中美關係大門,恢復了我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外交關係,並開始從這些國家大量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毛澤東那代人的這些重大決策,為我國全面對外開放奠定了基礎。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志的功績。”

中國取得今天這樣的巨大成就
與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
共產黨人的貢獻密不可分
紀念偉人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
我們選擇最務實的一種
用中國製造,向偉人致敬!

今日中國,如您所願!
毛澤東那代人為改革開放攢下了什麼家底


在2016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123週年之際,共青團中央與國資委聯合了近百家中國企業,推出“中國製造日”活動,以此表達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紀念,以及對他親手締造的中國製造業所取得巨大成就的驕傲和自豪。
毛澤東那代人為改革開放攢下了什麼家底


毛澤東那代人為改革開放攢下了什麼家底


時至今日,“中國製造”雖然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但“享譽中外”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早已成為現象級符號的“Made in China”,不僅支撐起了地球村眾多村民日常的“衣食住行”,還為世界最前沿的發展貢獻著不可忽視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