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最想除掉的異姓兄弟,屢立戰功卻不堪重用,三個字洩露心機!

張飛之死,雖英雄末路,舉國蒙災,但其忠義一生,功蓋三國,也得以英名永存。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把一個"義"字演繹得山高海深,氣勢如虹,簡直就是"義"的化身。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張飛竟然是劉備最想除掉的異性兄弟,屢立戰功卻不堪重用,在張飛死後三個字更是洩露了他的心機!

劉備最想除掉的異姓兄弟,屢立戰功卻不堪重用,三個字洩露心機!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是漢朝的宗室皇親,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遇到了關羽和張飛,三人情投意合,結拜為了異姓兄弟,這也就是“桃園三結義”隨後劉備在涿縣當地組織起了一支義軍,參與平定黃巾軍的戰爭,三兄弟在亂世中闖出了自己的名堂。劉關張三兄弟的情誼卻是十分要好,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他們之間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一直是共同進退的,張飛取得第一次勝利是義釋嚴顏的江州之戰,建安十八年,劉備喧賓奪主,動手攻佔益州。益州的軍政長官劉璋在成都頑強抵抗。為了加強攻勢,劉備便在第二年,從荊州緊急召喚張飛等人,跟隨諸葛亮率軍趕往益州增援。江州之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

劉備最想除掉的異姓兄弟,屢立戰功卻不堪重用,三個字洩露心機!

張飛本已經活捉嚴顏但是嚴顏卻出口不遜,視死如歸,神色不變,又頂了張飛兩句:“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砍腦袋就砍腦袋,你發怒幹什麼!結果張飛對嚴顏的骨氣很是欣賞,當場把他釋放不說,還作為上賓熱情對待。這件事在史書上也有機子啊,可見其張飛是粗中有細,並不是一個粗魯之人。作為名將,張飛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功,要數他的宕渠之戰。建安十九年夏秋之際,劉備攻佔益州,馬上把張飛安排到一個戰略要地,也就是巴西郡,去兼任太守。張飛到巴西郡就任後不久,就出演了威震宕渠的大好戲碼,曹操翻越秦嶺,一舉拿下漢中,然後留下夏侯淵、徐晃在此鎮守,自己高奏凱歌回了北方。最終張飛智取,打的曹軍落花流水。

劉備最想除掉的異姓兄弟,屢立戰功卻不堪重用,三個字洩露心機!

而張飛的死則是因為關羽之死,關羽剛愎自用,自恃英勇無敵,不依孔明之計,自行其是,敗走麥城,被吳將殺害。而張飛聞雲長被害,限令所屬三軍三日內置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部將範疆、張達來報,說三日內不可能備辦完畢,要求寬限時日。這本是實情,但是但是的張飛哪裡聽得了原因,便重罰範疆、張達。可是這兩人一直懷恨在心,範、張二人當然知道張飛的性格,知道張飛此時的心態,懼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務被殺,便趁張飛酒醉不備之機,帶刀潛入張飛帳中,殺了張飛。張飛被手下殺死的消息傳來後,劉備並沒有像關羽死時那樣悲痛,卻只是說了三個字“飛死了!”而這足以看出劉備的心機!

劉備最想除掉的異姓兄弟,屢立戰功卻不堪重用,三個字洩露心機!

劉備也只有關羽的死他真的哭。因為關羽可以為他獨當一面。後張飛之被毒死他只嘆到“飛死了!”並沒哭。他的計劃隨飛走了。感覺張飛不堪重用。加之張飛的死劉備早有預料,因為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就是不將小人物看在眼裡。這種情況下,他的遇害,劉備早就有了心理準備。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最想除掉張飛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