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12月3日,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在京开幕。本届大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直接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GSV(全球硅谷投资公司)、新东方、好未来联合主办,ASU(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供学术支持。

本届GES大会以“融合•创新 让教育点亮每个人”为主题,“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科技”、“区域与全球”为核心议题。


白岩松: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在大会上,央视新闻中心评论员白岩松发表主题为“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教育那些事儿”将其中的干货分享给大家!(略有删减)

教育与更全面的人:德智体美劳+情

对于我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可能总会想起小时候关于教育的几个字,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恰恰是这几个字的时代变化,这几个字就是“德智体美劳”。我还想加一个“情”字。我觉得每个字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都在发生变化。

“德”:教育首先要塑造公德

过去我们说“德智体美劳”中的“德”,更多的在谈一个人的道德或德行。可是,我觉得今天的教育有必要加上“公德”这样一个字眼。

“德“首先要塑造公德,更重要的是能守住公共秩序,拥有公德。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要在这个基础上发生很大的改变。

“智”:教师正在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智慧的传递者

我觉得现在当老师越来越难。过去,如果说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承者,那现在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时代:知识越来越不是被少数人所掌握的。学生可以用现代的方法迅速获得知识。我认为,现代的老师正在逐渐地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智慧的传递者转变。

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德智体美劳”的“智”恐怕更多要关注的是智慧。你会看到我们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似乎无所不知,但是不能转变成行为。不能转变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他不缺知识,但是缺智慧,缺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缺很多方面的智慧。

如何在未来的教育当中把智力变成智慧?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体”: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我觉得这是目前教育所欠缺的。可能几乎所有搞教育的人都清楚,在我们许多人心目当中最棒的一个校长,当然是北大的蔡元培。

北大的蔡元培伟大在哪?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他到了北大当校长之后就提出了“更全面的人”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在他培养更全面的人的过程中,他为北大引进了第二个很重要的变革,那就是体育。

昨天我遇到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校领导,据其介绍,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的诞生地。最早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在他们教务总长陪同下前去奥运会的。

为什么老一辈被我们敬仰的教育家都把体育放在了格外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是不是要重新评估“德智体美劳”的这个“体”字,是不是在教育者当中都把“体”当做了健康的概念,却忘掉了体育的“育”字?

为什么蔡元培老校长,为什么圣约翰大学,为什么现代世界会把体育的“育”看得如此的之重?据我了解,现代的孩子生活确实发生了非常积极的变化,但是在很多身体指标上居然不如我们这一代人。这些孩子不如我们当年,无论是从肺活量还是体育考核。前几天我在跟一个学校沟通,我说我们那个时候每一个男生做标准的引体向上做十个是标配。结果他感到非常惊讶,现在没有几个孩子能做标准的引体向上超过十个。

我觉得不仅仅是健康的指标,更重要的是体育给了孩子什么。2012年,我参加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一个主题叫“激励一代人”。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问伦敦奥组委的人说,你们是如何理解体育激励一代人的,它激励了一代人的什么?伦敦奥组委负责人说,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教会人们去赢,而且是在规则下赢。这有点新意,但是教会人们去赢并不让人意外。

接下来他说了第二句,对我来说影响巨大,而且印象深刻。他说首先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下来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请问,在中国的教育里,什么时候教过我们的孩子体面并且有尊严地去输呢?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但我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民族的基因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句俗语叫“枪打出头鸟”,每个人都希望都躲在后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包容错误的环境吗,我们有“漂亮的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的环境吗?如果没有这种环境,我们怎么可能创新呢?每个人都要做看得到的成功,不敢去做有可能面对失败的尝试。创新就不可能。

当然,提到创新的话我们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自主创新,大家都把重点放在了创新上,而在我看来重点应该在自主上。如果我们每个人不能自主,谈何创新。

而在美国硅谷有很多人做着看起来像开玩笑一样的探索。但是伟大的创造和创新不就是在这开玩笑和异想天开的尝试当中诞生的吗?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不能够接受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并且把这种体面和有尊严的输当成一种成功的话,谈何创新?我们的孩子如果不能从体育的“育”当中学会去赢,更学会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我们怎么可能在民族的基因里慢慢地变成一个创新的国度呢?

所以体育现在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和伟大。而不仅仅是一个足球,或者篮球这么简单,或者说让孩子们跑个八百米锻炼一下身体,不是!它磨炼一个民族的意志,改变一个民族的基因,体育的重点不在体,在于“育”。

“美”:要培养与时俱进的审美能力

前几天我做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里说难得地见到中国的很多城市,比如北京、成都、武汉、上海等,今年秋天开始缓扫落叶。在拥有好树种的公园和街道里缓扫落叶,让落叶之美、秋天之美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过去的话我们恨不得讲究效率,叫落叶不落地。清洁工要迅速地把它扫干净。但是我们今天的审美终于过渡到我们可以审视秋天这种金黄色之美。所以北京有几十个公园全部推出了这样的活动。

可以看到,一方面,审美在发生着很大改变。但是,另一方面依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城市街道在缓扫落叶的同时,为枯树安装上了红色人造花,难看的一塌糊涂。

坦白地说,未来中国对各级各类政府的执政人来说,审美是一个非常高的挑战。改革是从生活到好生活,到美好生活。加了一个“美”字,对未来所有决策者的审美水平是一个多高的要求呢,我们的要求是否从一开始就会跟上时代培养出拥有审美能力的人呢,我们究竟把审美放在了如何重要的位置?

看看中国的校服就知道了——我们从小到大就没穿过合身的衣服,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审美。这恰恰发生在我们的校园之内。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会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拥有与时俱进的真正的审美能力,是教育的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劳”:应该是智力创造的“劳”

过去我们这一代人知道,“劳”强调的是劳动,现在的“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的创造的劳。

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我们现在的劳动能力要体现在哪方面,我觉得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情”:教育应该增加“情商”概念

最后我想加一个“情”。我认为我们长期以来教育都过多地强调了智商,忽视了如何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增加情商的概念。

通过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能管控自己的情绪,能敏锐地了解到周边的情绪,能处好人际关系。想要让社会发展更和谐,恐怕整个中国需要有高级情商的一代又一代人。

这就是我理解的现代社会的德智体美劳情。

教育那些事儿

最早一批教育圈资深新媒体平台

新浪教育新媒体先锋

有情怀 有责任

内容与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等各专栏同步发布,间接受众百万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