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山上無檀香

導讀:夏威夷火奴魯魯為啥又叫檀香山?檀香山上為啥沒檀香?浩淼的歷史煙海裡,英國人,美國人,中國人,茶葉和皮毛,卡美哈梅哈大帝和長子,逐一浮現

檀香山在夏威夷,位於浩瀚的太平洋正中部。檀香山只是華人世界的稱呼,其國際通用名叫做“火奴魯魯”,是美國夏威夷州的首府。

檀香山上無檀香

夏威夷風光,圖/夏威夷州旅遊觀光局

提及檀香山,很多人的腦海裡通常會浮現出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檀香樹,然現在的旅遊者去夏威夷後卻難以看到檀香樹,當地的商店裡甚至找不到相關檀香木的製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事情還得從19世紀的太平洋貿易說起。

19世紀之前,夏威夷群島上確實生長著大量的檀香木,當地的土著宗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靈性,草木山石都有靈魂值得敬畏,檀香木當時只是被當作宗教儀式上給神的祭品少量焚燒,此外並無太多用途。孤僻於太平洋正中的夏威夷,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擾,原住民在自然經濟和傳統等級制度的維繫下過著安寧的生活。直到19世紀初,英國人的貿易變故打破了夏威夷的平靜,島上檀香木的命運由此改變。

檀香山上無檀香

夏威夷瓦胡島上倖存的一棵年逾百歲的檀香樹

英美皮草貿易的中落

英國人在17世紀中葉學會了喝茶,到18世紀中葉時,喝茶的習俗已從英國的王室貴族普及到民間,大量的茶葉需要從中國進口。當時北美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把從北美印地安人手裡獲得的皮毛出口到中國,以維繫英中之間的貿易平衡。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打響,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地位受到嚴峻挑戰直至喪失,對皮毛的控制權也逐漸被美國取代。至1790年,美國人已霸佔中國廣東皮草市場,幾乎壟斷了從加州到廣東的貿易航線。為填補因皮毛出口中止造成的巨大貿易逆差,英國人想到了檀香木。

檀香山上無檀香

河狸及其皮毛,歷史上曾是太平洋貿易的重要物資

是時,檀香木隨佛教進入中國後已有很長的利用歷史,因具有奇妙的香氣、優越的性能、諸多的用途、神秘的文化,一直受到皇室貴冑和民間有錢人的喜愛,需求量很大。雖然檀香木的主產地印度和馬來群島當時都是英國殖民地,但由於歷史上的長期過度採伐儲量已經枯竭,南太平洋群島中英國管治下的斐濟、馬克薩斯群島便成了英國人的拯救者。然好景不長,那裡的檀香木也很快被開發殆盡,英國人的目光開始轉向了夏威夷。

夏威夷群島位居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亞、美和大洋洲間的海運樞紐,是從美洲西海岸到中國東海岸的中轉站。《五洲圖考》記載,“阿歪希(Hawaii)別名三德桅枝(Sandwich),俗稱譚香山。為亞墨澳三洲樞紐,旅艦商舟,絡繹過此”。英國人原來做皮毛貿易時就經常在夏威夷停靠,對群島上的情況很熟悉。就此,夏威夷的檀香木開始作為主要貿易商品被賣到中國。

檀香山上無檀香

夏威夷群島局部衛星圖

1815年後,隨著俄國人的皮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和中國的皮毛貿易步入末路,為尋找新的利益,美國人從英國人身上得到啟發,也開始打起了夏威夷檀香木的主意。正是從那時起,太平洋貿易的重心從皮草行業轉向了檀香木。

卡美哈梅哈一世和檀香山

夏威夷群島時值卡美哈梅哈一世(King Kamehameha I)執政,檀香木交易給當地帶來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質。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歐美的槍炮和洋酒,扯碎了原住民的價值觀,原本對神靈和自然的敬畏之心逐漸泯滅,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地捲入到檀香木貿易的巨大旋渦裡。

檀香山上無檀香

卡美哈梅哈一世的伊蘭尼皇宮

瓦胡島(也譯作“歐胡島”)是夏威夷群島上的商船停靠地,也是檀香木交易集散地,為方便接受稅金和物質,卡美哈梅哈一世後來把皇宮也搬到了那裡,眾多貴族、工匠、商戶紛紛在此落腳,為王室和美國商人提供各項服務。原本並不怎麼繁華的瓦胡島港口熱鬧起來,火奴魯魯由此而興,至今仍是夏威夷群島上最大的城市。

檀香山上無檀香

伊蘭尼皇宮中的卡美哈梅哈一世塑像

有資料表明,中國人是在1789年來到夏威夷的,開始是以美國商船水手身份因故留在當地。隨著島上檀香木貿易的興盛,越來越多的華人聚集於此,當中既有采伐工人也有貿易商,他們把當地稱作“檀香山”。1894年,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此成立了“興中會”,為中國革命舉辦各種募款活動,得到了不少華人華僑支持,這也側面反映了那一時期華人與檀香山、檀香貿易的密切關係。

夏威夷的危機

從1804年零星有檀香木發往中國的記錄開始,夏威夷的檀香木貿易量經過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在1820年達到高峰,於之後的兩年間,就輸出檀香木高達18000噸。然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瘋狂的採伐很快致使島上的檀香木儲量嚴重不足,夏威夷的危機開始顯現。

檀香山上無檀香

歷史上的檀香砍伐現場,圖/ lostkatanning.com

為控制最後的資源,卡美哈梅哈一世在世時曾出臺禁令,檀香木只能由王室或授權的酋長進行採伐和交易,平民不準私自採伐。之前,由於夏威夷的平民都投入到檀香木的砍伐作業中,導致了原本賴以生存的土地長年荒蕪,禁令出臺後,平民仍是檀香木採伐的主力軍,但已不能從長年累月的作業中得到任何利益,土地的荒蕪讓生計失去著落,饑荒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檀香山上無檀香

卡美哈梅哈一世後來不得不下令解散採伐隊,讓平民們回去種地。然情況好轉的局面並未延續太長時間,隨著1819年卡美哈梅哈一世離世,其長子新國王卡美哈梅哈二世利霍利霍(Liholiho)重新聚攏採伐隊,群島上的檀香林受到變本加厲的砍伐。更嚴重的饑荒隨之出現,數千平民餓死。

由於對中國市場的供應量一度過大,造成檀香木價格大幅下滑,每擔木材的價格從緊俏時的10.5美元下跌到7美元,1830年狂歡的尾聲更是跌到了4.5美元,比收購價還要便宜。大量的檀香木滯銷,堆積如山。

檀香山上無檀香

1905年準備運往中國的檀香木堆積如山,圖/ lostkatanning.com

檀香山的警示

從19世紀初開始,檀香木在夏威夷的滅絕不過短短大半個世紀。這一時期,不僅檀香木在劫難逃,就連島上其它樹木也遭到了厄運。據資料顯示,夏威夷群島原有植物種2200多個,後來已有三分之一因過度採伐絕種,剩下的種群持有量也大大減少,其中還有一部分瀕危。

檀香山上無檀香

夏威夷僅存的兩棵老檀香樹之一

檀香木是一種半寄生植物,對生長環境有較高要求,苗木嬌貴,成活困難,成長也較慢,是地球上生長最慢的樹種之一。正因為如此,儘管之後當地政府制定了苛刻的樹木保護政策,歷經嘗試,但滅絕的檀香林卻難以復甦,至今仍只有後來栽培的少量細小的植株存活。

檀香山上無檀香

夏威夷檀香品種之一:濱海夏威夷檀香

斗轉星移,今天的夏威夷已然是太平洋上的明珠,藍天碧海,陽光沙灘,處處綠陰環繞,怡人的景色讓世界各地旅遊者留戀忘返,夏威夷人似乎已經忘卻了那段的歷史。然檀香山的故事無時不警示著世人,任何無合理規劃的以不可再生資源換取經濟增長的代價都是慘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