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也許是《天下足球》Top10中毒太深,小編心心念的【軍武Top10】終於上線了。天下軍迷一家親,歡迎廣大軍迷留言交流,小編數萬軍事酷圖誠意相送~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勃朗寧自動步槍BAR

10.BAR(只是客串輕機槍)

BAR的全稱是Browning Automatic Rifle(步槍/來復槍),翻譯過來就是勃朗寧自動步槍。二戰時,美國陸軍中沒有裝備輕機槍,正好帶兩腳架的BAR可以採用半自動和全自動發射方式,就客串了輕機槍的角色,用於支援步兵在行進間的戰鬥。與其他國家的輕機槍相比,BAR並不算出色,它射速低,彈容量也只有20發,但這種自動步槍是配屬到班的,一個美軍步兵連隊中可能會有十幾支BAR,所以雖然美軍沒有輕機槍,但步兵支援火力卻並不弱於裝備了輕機槍的德日軍隊。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李·恩菲爾德步槍快速射擊

9.李·恩菲爾德No.4步槍(栓式步槍速度極品)

No.4型是李·恩菲爾德No.1型的改進型,主要改用覘孔式照門,為了更容易生產,簡化了主要零部件,外形上與No.1型很容易區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直進行測試而未投產,1939年英國軍隊選定為制式步槍,1943年之後英軍才廣泛裝備使用。No.4的基本型號Mk1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改進型Mk2主要在朝鮮戰爭中英軍大量使用。No.4型生產一直持續到1955年。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李·恩菲爾德步槍快速射擊

李·恩菲爾德,江湖人稱:6秒真男人,瘋狂1分鐘!因為它射速極快,快到難以置信。一個熟練射手1分鐘射擊15次,以至10發彈匣都不夠用。在那個年代,步槍10發彈容已經很大了,G98、莫辛納甘等一干才俊才5發。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8.美國M1911A1手槍

雖然擊毀虎式坦克的並不是這把手槍,但讓我們記住了它的大名——M1911A1。在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寧設計,柯爾特公司生產的.45自動手槍被選為美軍部隊的制式輔助武器,在最終命名為M1911。1912年4月,M1911手槍開始正式列裝部隊,當美軍第一次裝備自動手槍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美國正式參戰前,美國政府已經從柯爾特和春田兵工廠購買了約140,000把M1911手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陸軍軍械部評估了柯爾特.45手槍的戰鬥表現,據此提出改進方案,這就是M1911A1手槍。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二戰中,M1911A1手槍受到盟軍歡迎,從1941年到1945年間共有250萬把.45手槍的訂單,大大超出柯爾特公司產能,於是又增加了4個承包商來消化訂單,其中雷明頓-蘭德生產了103萬把。直到戰爭結束,在美國陸軍中就有270萬把1911手槍。可能是M1911A1過於受歡迎,亦或是m1911在100年的設計過於領先(時至今日,除材料外手槍在結構、性能上沒有革命性突破),二戰結束40年後,美軍才開始手槍更新計劃,中標的博萊塔M9並不爭氣,故障率較高讓美軍不得不另尋新歡。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兵臨城下

7.德國Kar98k毛瑟步槍(吃雞神器)

98K毛瑟步槍於1935年成為德軍的標準制式步槍,由Gew98毛瑟步槍改進而來,到二戰結束前共生產1450萬支。雖然二戰後期德軍裝備了大量先進輕武器,如StG44、FG42傘兵步槍,都只能算鳳毛麟角,德國陸軍的絕對主力依然是98k毛瑟步槍。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98K步槍繼承了經典的毛瑟式旋轉後拉槍機,直型的拉機柄改為下彎式拉機柄,便於攜帶和安裝瞄準鏡,內置彈倉裝彈5發,子彈通過機匣上方壓入彈倉。該槍以可靠性高和射擊精度好而聞名,被認為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98K狙擊步槍實際就是槍管經過挑選的的98K步槍與瞄準鏡的結合。資料稱,該槍可以在300米內擊中目標頭部,在600米上擊中目標胸部。作為二戰時一支優秀的狙擊步槍,98K狙擊步槍共有13萬支裝備部隊,曾給盟軍造成很大傷亡。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6.美國M1卡賓槍(野百合也有春天)

M1卡賓槍上榜並不是因為性能,而是因為產量和獨特的定位。原型M1累計生產551萬支,加上變種超過625萬支,其中400萬支是在二戰中被生產出來。M1卡賓槍的研發,就是為了取代手槍和衝鋒槍,為基層指揮官(如班長等士官、排連長等)以及二線炮兵、通訊兵和勤務人員配備輕便的近戰武器。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可能您心中有疑惑,這些人不是更應該裝備衝鋒槍嗎?其實作戰部隊一個步兵班也只有班長有1支湯姆遜M1A1衝鋒槍,一方面是因為子彈消耗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太貴了。簡配版的黃油槍到1944年才大量裝備部隊,之前軍隊的巨大需求給了M1卡賓槍難得的機會。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5.蘇聯PPsh41衝鋒槍(人見人愛的“波波莎”)

“波波莎”是一款二戰期間產量達到600萬的衝鋒槍,為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立下悍馬功勞,其歷史地位絕對不亞於劃時代的“喀秋莎”。正是因為它的入選,讓同為二戰影視明星槍械的MP40黯然失色,追求簡單實用的蘇聯人這次不僅勝在了精度,更勝在了火力持續性。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彈鼓是早期“波波沙”的特徵

與32發裝彈的MP40相比,“波波莎”擁有71發大彈鼓,在巷戰中,根本沒有機會像遊戲中,用一秒按下R更換彈夾,火力持續性就意味著生,火力中斷就意味著死。很多德國士兵都拋棄自己的MP40,撿起波波莎,在影片《斯大林格勒》有真實的反映。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既生瑜何生亮

4.StG44突擊步槍(現代自動步槍開山之作)

StG44,世界上第一種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是一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槍械,既解決了步槍子彈威力過乘的問題,同時又較好地解決了衝鋒槍發射手槍子彈導致威力不足的毛病,作為一把自動槍械,StG44實際上是步衝合一的突擊步槍,既能單發精準射擊,又能連發密集開火,是軍工史上第一把採用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希特勒開始認為此槍射程有限,且無法利用大量貯藏的毛瑟步槍子彈,並不看好此槍,但因為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表現突出,前線官兵讚不絕口,希特勒才下令加大生產,並將其命名為Sturmgewehr44(簡稱StG44)。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StG44的30發弧形彈匣,能夠很好保證火力的持續性,重量適中,單兵可以大量攜帶。後來美國的M16以及蘇聯的AK47仍然採用30發子彈彈匣,可見其成功之處,特別是AK47,外形與StG44非常接近,很多軍迷認為兩者是近親,其實只是神似而已。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30發弧形彈匣引領時代

3.MG42(引領通用機槍潮流的“希特勒電鋸”)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德國機槍經典槍口火焰

二戰中有兩款機槍可謂赫赫有名。德國制式武器MG42,因為射速極高(1秒最少20發),聲音類似電鋸,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諾曼底奧馬哈海灘上,光是MG42給盟軍士兵造成的傷亡就達到了數千人之多,甚至誕生了“奧馬哈之獸”傳說。到二戰結束,該槍已經生產超過42萬挺。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奧馬哈之獸

在製造方面,該槍採用金屬衝壓工藝,不僅節省材料和工時,也更加緊湊。其前輩MG34機槍採用機械加工,將一塊實心金屬利用車床、銑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其金屬利用率只有25%左右,既浪費材料,又多費工時,MG42機槍可以通過簡單流水線製造,造價只有MG34的70%,所費工時和材料只有MG34的50%。MG42雖然結構簡單,無論在蘇聯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還是北非炎熱的沙漠,或是諾曼第低矮的灌木叢林以及柏林的碎石和瓦礫堆,MG42都表現出極佳的可靠性,不停的向盟軍士兵傾瀉致命的彈雨,是德軍絕對的火力支柱。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看到我 凶多吉少

同期歐美國家的機槍都分為輕機槍、重機槍,口徑從7.7毫米到14.5毫米五花八門,德國機槍則開啟了通用機槍的時代。MG42既可用彈鏈供彈,又可換裝75彈鼓供彈,使用二腳架,配備75發彈鼓時作為輕機槍使用,跟隨班排作戰,使用重機槍的三角架,配備300發彈箱,就作為重機槍使用,成為營連的支援武器。採用和毛瑟步槍相同的彈藥(7 .92 x 57 毫米子彈),極大的減輕了後勤的壓力,危急時刻還能拿步兵身上的步槍子彈來應急。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快速更換槍管

MG42可以快速更換槍管,據說德軍當年在碉堡裡一般都有個小水池,裡邊扔兩根槍管,打熱了的就換下來扔水裡,再換一根。那個在諾曼底槍殺了2千美軍的傢伙就這麼幹的。由於它的成功,二戰後,西德軍隊繼續裝備這款機槍,型號改為MG3,一直列裝到今天, 目前仍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在使用。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2.M2重機槍(百年老乾媽)

另一款神器——美國勃朗寧M2重機槍也是當仁不讓!M2重機槍由約翰·勃朗寧在一戰後設計,由M1917式勃朗寧7.62毫米重機槍(.30 英寸)放大而來。從1921年服役至今,已近百歲高齡,俗稱老乾媽。它因為使用12.7×99毫米(.50 英寸)大口徑彈藥,俗稱點五零機槍。二戰中,除了地面部隊,M2機槍還是戰鬥機主要的空戰武器,直到朝鮮戰爭,6挺M2HB機槍仍是F-86的標配。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P51野馬裝彈

它的射擊頻率高達每分鐘450至500發子彈,在射程方面,M2式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發射M2普通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2500米,超遠射程加上具有手動單發功能,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許多美軍狙擊手將其裝上瞄準鏡當狙擊槍用,志願軍傳奇狙擊手張桃芳就多次被 M2威脅。1967年,美軍越戰王牌狙擊手卡羅斯·海斯卡克就使用加裝瞄準鏡的M2HB擊殺了2286米外的越南人,這一記錄保持了35年,一直到2002年才被打破。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曾經的狙擊之神

M2的兄弟M1919也不得不提,它其實就是瘦身的M1917,和M2採用類似的氣冷組件,M1919A4和採用兩腳架的M1919A6在二戰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款中型機槍產量超過500萬挺。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50與.30 一對好兄弟

M1919一直服役到戰後,最終被採用德國MG42技術的M60通用機槍取代,唯有M2老驥伏櫪,在21世紀仍是美軍扛把子的支援火力。2011年,美軍再次對M2使用標準進行了升級,短期看(至少10年內),M2仍無可取代。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M1919A4機槍

1.M1式加蘭德步槍(二戰最好步槍)

M1式加蘭德步槍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美軍二戰制式步槍。1936年開始列裝開始,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近1000萬支。此槍是小編遊戲中(榮譽勳章和使命召喚系列)最喜歡的武器之一,也是公認二戰最好的步槍。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M1加蘭德步槍採用8發漏夾供彈,俗稱大八粒。待射光子彈後,漏夾會自動彈出彈倉,發出啪的聲音,提醒射手補充彈藥(當然也提醒敵人對面的正在換子彈)。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大八粒

M1加蘭德步槍,是世上第一種大量服役的半自動步槍。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搭配迴轉閉鎖槍機,拉機柄位於槍機旁。當子彈擊發後,部分發射藥氣體會通過槍管下方靠近末端處導氣孔進入導氣管內,向後推動槍機完成解鎖,後坐過程中完成拋彈殼動作同時形成待擊狀態,復進過程中完成子彈上膛以及槍機閉鎖。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和同時代主流的98k、38大蓋等栓動步槍相比,技術上領先一代,以射速快、精度高而著稱,就連美國非常有名的將軍喬治巴頓都給了它極高的評價,稱它為 “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對於加蘭德的威力,小日本最有發言權。面對裝備1挺BAR、1條衝鋒槍和10條半自動的美國步兵班,只有1挺歪把子是自動武器的小日本步兵班火力被完全壓制。

支持小編,請點擊關注,小編定期為您呈上精彩軍事故事~【RUSE兵者詭道】祝您新的一年豬事順利~

「軍武Top10」十大二戰輕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