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襄陽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和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建國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2010年底更名為襄陽。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襄陽古城

始築於漢初,屢經整修(城牆磚上有“ 鄧城”,“太平興國”、“嶽”、“光緒”等字樣),呈正方形,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2001年6月25日,襄陽城牆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襄陽,在整修舊城的同時,並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闢二門(大北門、長門即震華門),連同原有四門各建城樓一座(今僅小北門城樓巋然獨存);六個城門中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成”,小北門曰“臨漢”,大北門曰“拱宸”,東長門曰“震華”;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襄陽古城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今僅存小北門,大北門和襄陽公園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灩,儼若平湖(今襄陽公園,用以供遊客泛舟),是世上最寬的護城河。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峴天設,山川環衛,襄陽城是以號稱“鐵打的襄陽”。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小北門

襄陽城六大城門之一,因其正對漢水又稱臨漢門,有“漢沔津樑”“北門鎖鑰”之譽,是歷來反映襄陽守城戰事喜歡用的一個場景,其實這邊廂沒辦法展開戰場,腦殘了才會選這裡主攻城池。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仲宣樓

位於襄陽城東南角城牆之上,為紀念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詩人王粲在此作《登樓賦》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仲宣樓與黃鶴樓、晴川閣和岳陽樓,並稱“楚天四大名樓”。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夫人城

位於襄陽城西北角,為襄陽人緬懷東晉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築。據載:當年激戰襄陽,守將朱序的母親見兒子忙於全面防務,便親自登城巡視,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築起一座新城,但西北角仍然最先被敵軍攻破。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昭明臺

位於襄陽古城正中,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太子蕭統好德政,有高才,曾主持編撰《昭明文選》三十卷,後人築臺以藏之。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其實你的一個小動作,是小編努力的動力啊!

清平調漢服

|期待遇見喜歡漢服的你|

淘寶店鋪:清平調漢服

此地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發源地,距今有2800多年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