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汉周之战落幕:北汉皇子铩羽而归,后周节帅大获全胜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40篇

续:《 》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二月中,后周晋州(山西临汾)城外火光冲天,啼哭之声不绝于耳。只因北汉大举入寇,驻守城中的建雄军节度使王晏严令坚壁清野,士民悉数迁入城中,离城五里范围内的房屋村落一律烧毁,以免资敌。无辜百姓惨被兵燹,眼见故园化为灰烬,不禁失声痛哭。

此刻,北汉军统帅刘承钧还在汾水上的楼船中悠游。他是世祖刘旻的次子,现任太原尹、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首都行政长官、近卫军总司令),手绾兵柄兼有尹京之利,在皇长子刘赟于宋州被郭威弑杀后,俨然即为储君。

第一次汉周之战落幕:北汉皇子铩羽而归,后周节帅大获全胜

可是,刘承钧也有一处心病,那就是辗转逃生的大侄子刘继文(详见前文《 》)。刘赟是前朝太后和群臣共推的嗣皇帝,论法统胜过刘旻;刘继文是长房长孙,论嫡庶决不逊于刘承钧。刘旻一天未正式建储,刘承钧就不敢掉以轻心。

他探知,后周主力尽在镇、定防范辽兵,东部的武宁战区又在平叛,建雄镇本是腹地,戍兵不多,是以极力撺掇刘旻伐周。

此次出征,刘承钧拣选精锐步、骑军两万余众,分为五路,齐头并进,定于建雄首府晋州城下会合。自己却难耐鞍马劳顿,随着辎重粮草坐船沿汾水而下。他满心指望乘虚袭破建雄数州之地,为日后入继大统添上一计重注。

刘承钧的算盘打得不错,可惜对手是王晏。

王晏后唐时节应募从军,已历四朝,其间参与攻灭朱梁、戡定内乱、力抗契丹等大小数百战,由小卒积功而拜节度使。岂是纸上谈兵的刘承钧可比?

清理城外建筑的同时,晋州四门的防御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东、南两门设有瓮城,王晏命人用巨石将瓮城内的间隙填死;北城依山,山间险要处安置了一批弓弩手;城西既无瓮城又没有地利之便,王晏便领一彪节度牙兵亲自镇守。

因晋州守军不满三千,王晏大开藩库广撒钱帛紧急招募了乡兵数千人,又发城中丁壮,轮番上城御敌。

建雄战区下辖的隰州(山西隰县)、慈州(山西吉县)和绛州(山西新绛)都接到王晏钧令,整饬部伍、严阵以待。

第一次汉周之战落幕:北汉皇子铩羽而归,后周节帅大获全胜

等到刘承钧弃舟登岸,王晏早已部署停当。北汉军首攻北城,还没靠近就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城头箭如飞蝗还则罢了,侧后方的山间也不断有冷箭袭扰,北汉士卒大多防备身前,无暇顾及身后,纷纷中箭倒地。

刘承钧见状大怒,分兵攻山。山路崎岖,林莽森森,北汉兵丁以极大代价登上山时,后周军却踪影全无。一俟北汉攻城,山中攻击又起。北汉军被迫再次反身攻山,周而复始,一天折腾下来,除了白白损兵折将,战事毫无进展。

第二天,刘承钧将主攻方向调整到东城。和北城大相迥异的是,北汉军扛着云梯、推着冲车,顺利跨越护城壕沟,城上都没有半分动静。刘承钧心中狐疑,命投石车手投石入城,以探虚实。乱石穿空而去,恍如泥牛入海。刘承钧自忖,毕竟我军势大,周军不免怯懦,想必逃散一空了吧。他传令击鼓,催促各军蚁附登城。

只见大批士兵翻过城碟,刘承钧大喜过望,骤马驰往城边。忽听到城头一阵梆子声,无数周军仿佛平地涌出,手持长矛对准上城的汉军攒刺。城下汉军救之不及,眼看着攀上城头的一千多袍泽被屠戮殆尽。

攻打西城的副兵马使安元宝不敌王晏,束手归降……

第一次汉周之战落幕:北汉皇子铩羽而归,后周节帅大获全胜

刘承钧见晋州无法攻克,移兵去打二百里外的隰州。先败于长寿村,再受挫于隰州城,寸功未立,先锋程筠都被生擒。不得已,只得遁回太原。

二月下旬,后周太祖郭威接到晋州捷报。王晏另遣人马押解两百六十多名北汉官兵献俘汴京。(待续)

参考书目: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欧阳修《新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