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漢周之戰落幕:北漢皇子鎩羽而歸,後周節帥大獲全勝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40篇

續:《 》

廣順元年(公元951年)二月中,後周晉州(山西臨汾)城外火光沖天,啼哭之聲不絕於耳。只因北漢大舉入寇,駐守城中的建雄軍節度使王晏嚴令堅壁清野,士民悉數遷入城中,離城五里範圍內的房屋村落一律燒燬,以免資敵。無辜百姓慘被兵燹,眼見故園化為灰燼,不禁失聲痛哭。

此刻,北漢軍統帥劉承鈞還在汾水上的樓船中悠遊。他是世祖劉旻的次子,現任太原尹、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首都行政長官、近衛軍總司令),手綰兵柄兼有尹京之利,在皇長子劉贇於宋州被郭威弒殺後,儼然即為儲君。

第一次漢周之戰落幕:北漢皇子鎩羽而歸,後周節帥大獲全勝

可是,劉承鈞也有一處心病,那就是輾轉逃生的大侄子劉繼文(詳見前文《 》)。劉贇是前朝太后和群臣共推的嗣皇帝,論法統勝過劉旻;劉繼文是長房長孫,論嫡庶決不遜於劉承鈞。劉旻一天未正式建儲,劉承鈞就不敢掉以輕心。

他探知,後周主力盡在鎮、定防範遼兵,東部的武寧戰區又在平叛,建雄鎮本是腹地,戍兵不多,是以極力攛掇劉旻伐周。

此次出征,劉承鈞揀選精銳步、騎軍兩萬餘眾,分為五路,齊頭並進,定於建雄首府晉州城下會合。自己卻難耐鞍馬勞頓,隨著輜重糧草坐船沿汾水而下。他滿心指望乘虛襲破建雄數州之地,為日後入繼大統添上一計重注。

劉承鈞的算盤打得不錯,可惜對手是王晏。

王晏後唐時節應募從軍,已歷四朝,其間參與攻滅朱梁、戡定內亂、力抗契丹等大小數百戰,由小卒積功而拜節度使。豈是紙上談兵的劉承鈞可比?

清理城外建築的同時,晉州四門的防禦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東、南兩門設有甕城,王晏命人用巨石將甕城內的間隙填死;北城依山,山間險要處安置了一批弓弩手;城西既無甕城又沒有地利之便,王晏便領一彪節度牙兵親自鎮守。

因晉州守軍不滿三千,王晏大開藩庫廣撒錢帛緊急招募了鄉兵數千人,又發城中丁壯,輪番上城禦敵。

建雄戰區下轄的隰州(山西隰縣)、慈州(山西吉縣)和絳州(山西新絳)都接到王晏鈞令,整飭部伍、嚴陣以待。

第一次漢周之戰落幕:北漢皇子鎩羽而歸,後周節帥大獲全勝

等到劉承鈞棄舟登岸,王晏早已部署停當。北漢軍首攻北城,還沒靠近就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城頭箭如飛蝗還則罷了,側後方的山間也不斷有冷箭襲擾,北漢士卒大多防備身前,無暇顧及身後,紛紛中箭倒地。

劉承鈞見狀大怒,分兵攻山。山路崎嶇,林莽森森,北漢兵丁以極大代價登上山時,後周軍卻蹤影全無。一俟北漢攻城,山中攻擊又起。北漢軍被迫再次反身攻山,週而復始,一天折騰下來,除了白白損兵折將,戰事毫無進展。

第二天,劉承鈞將主攻方向調整到東城。和北城大相迥異的是,北漢軍扛著雲梯、推著衝車,順利跨越護城壕溝,城上都沒有半分動靜。劉承鈞心中狐疑,命投石車手投石入城,以探虛實。亂石穿空而去,恍如泥牛入海。劉承鈞自忖,畢竟我軍勢大,周軍不免怯懦,想必逃散一空了吧。他傳令擊鼓,催促各軍蟻附登城。

只見大批士兵翻過城碟,劉承鈞大喜過望,驟馬馳往城邊。忽聽到城頭一陣梆子聲,無數週軍彷彿平地湧出,手持長矛對準上城的漢軍攢刺。城下漢軍救之不及,眼看著攀上城頭的一千多袍澤被屠戮殆盡。

攻打西城的副兵馬使安元寶不敵王晏,束手歸降……

第一次漢周之戰落幕:北漢皇子鎩羽而歸,後周節帥大獲全勝

劉承鈞見晉州無法攻克,移兵去打二百里外的隰州。先敗於長壽村,再受挫於隰州城,寸功未立,先鋒程筠都被生擒。不得已,只得遁回太原。

二月下旬,後周太祖郭威接到晉州捷報。王晏另遣人馬押解兩百六十多名北漢官兵獻俘汴京。(待續)

參考書目: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歐陽修《新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