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諧趣園就是惠山園,位於頤和園的東北角,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造江南名園無錫惠山的寄暢園修建的,所以取名

惠山園。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時候重修,改名為諧趣園。和園內其它景點一樣的是,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聯軍燒燬,光緒十八年(1892)重建。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諧趣園是頤和園內的極為清淨幽雅的園林,其建築小巧,自成一派,有“園中之園”的美譽。至於為什麼改名字,嘉慶皇帝在《諧趣園記》中說:“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故名諧趣,乃寄暢之意也。”,乾隆皇帝在它的《惠山園八景詩》中也說:“一亭一徑,足諧奇趣。”。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諧趣園有八趣

諧趣園一共有“八趣”:時趣、生趣、橋趣、書趣、樓趣、畫趣、廊趣、仿趣。

時趣

時趣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聲趣

所謂的聲趣,來自其泉水聲音。走進諧趣園,可見一池荷花,園內有一叢綠竹,竹蔭深處,有山泉分成數股注入荷池。這道山泉的水源,來自昆明湖後湖東端。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諧趣園取址於如此低窪的地勢,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形成這道山泉,這樣諧趣園的水面與後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其間又運用山石的堆疊,分成幾個層次,使川流不息的水聲高低揚抑,猶如琴韻,所以在泉邊有一塊鐫“玉琴峽”的巨石。這樣的景緻使的園中有聲有色,被稱為諧趣園中的“聲趣”。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橋趣

諧趣園中共有橋五座,其中以知魚橋最為著名。因橋接近水面,便於觀魚,取名知魚橋。橋名取自《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原文如下: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倏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矣,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樣一段的富有哲理的辯論遊戲故事。被用來增添遊人的興致,這在園中的被稱為“橋趣”。

書趣

書趣是指園中的書法墨寶隨處可見,比如《尋詩徑》碑及墨妙軒之石刻。

樓趣

在玉琴峽西側,有一座矚新樓,此樓從園內看是兩層樓,但從園外看卻是一層樓。原因是諧趣園的宮門前是那條下坡路的最低點,沿路行走,逐步升高,而後直接步入矚新樓的上層,這種似樓非樓的設計,被稱作“樓趣”。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畫趣

畫趣是指園中游廊上的蘇式彩畫,移步換景,可與長廊媲美。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廊趣

廊趣是指園中的亭臺樓榭均以曲廊相連,三步一回,五步一折,漫步長廊,另有一番情趣。被稱為“廊趣”。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仿趣

仿是仿造的意思,諧趣園是頤和園的園中之園,又是皇家園林。但它是仿造私家園林寄暢園修建的,其建造手法別具一格,既突出端莊肅穆又顯示靜雅清幽,為皇家園林中的珍品,被稱為“仿趣”。

諧趣園的八趣,也基本涵蓋了園內的美景。在嘉慶十七年的時候,也就是在諧趣園重修一年後,嘉慶皇帝寫了一首詩《諧趣園》:


昭蘇庶彚[huì]含生趣,律轉初韶景物諧。

池潔林疏合畫意,甌[ōu]香幾淨暢詩懷。

和颼[sōu]習習穿松塢,綺旭遲遲上石階。

光映冰奩[lián]開復聚,潛鱗影漾碧汀涯。

可見嘉慶皇帝對這個諧趣園的鐘愛之情,如此的良辰美景又怎能不讓人沉醉呢。

知魚橋的傳說

美景都說完了,該將故事了,這個故事來自前面提到八趣之中的“橋趣”代表:知魚橋,傳說這橋可是神仙建的:

當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住在無錫寄暢園,十分喜愛那裡的美景,於是“喜其幽靜,攜圖已歸”,就在萬壽山下仿照無錫惠山的寄暢園,造一座園中之園。

於是萬壽山下就集中了數不清的能工巧匠。大夥兒挖湖堆山,建殿修堂,移來北方松柏,種上南方翠竹,湖邊兒是五彩畫廊,殿前是白玉雕欄,把惠山園修建的風光優美,玲瓏雅緻。

乾隆皇帝看了十分開心,就在園中大宴群臣。結果酒喝多了,隨口吟了一首歪詩來:“人說蘇杭賽天堂,我說此園勝蘇杭,樂在此園當園主,哪個希罕做皇上。”,這麼一來,諧趣園的名氣可就更大了。

在東海蓬萊島有兩位仙人,他們聽到這件事之後,以為這不過是誇張之辭,諧趣園再美,還能美過我蓬萊仙境?後來時間久了,兩位神仙也忍不住想到諧趣園走一趟,親眼看看。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一天晚上,兩位仙人騎著丹頂白鶴來到諧趣園。不看不知道,看過之後不由得暗吃一驚,果真是氣象萬千,不同凡響!難怪連皇帝都可以不當了。

就在兩位仙人欣賞園中美景的時候,被一個看園子的老太監發現了。他聽到園子裡有響動,就想:深更半夜的,莫不是有賊進來了?趕緊輕手輕腳地穿好衣服從屋裡走出來。見兩個白鬍子老頭兒正在園子裡散步呢,老太監剛要大喊,就聽見一個老頭兒說:“仙兄,我過去一直以為咱蓬萊的景色無與倫比,今天才知道,這人間的諧趣園並不比蓬萊差啊。”,

老太監一聽,原來是神仙下凡了,連忙藏在一塊太湖石後邊。這時另一個仙人說話了:“仙弟說得極是,如此勝境,令人大飽眼福。不過,這園子由愚兄看來,還有美中不足之處。這湖裡還應該加點兒什麼,象現在這樣,就顯得有點兒空曠。”。說完,把手裡的龍頭柺棍朝天上一扔,霎時祥光四射,雲氣蒸騰,那柺棍兒化作一條白龍,在諧趣園上空飛了幾圈兒後,就一頭扎進湖裡,龍身子變成了一座漢白玉的石橋,龍頭變成了橋頭的石牌坊。

老太監驚得目瞪口呆。湖上憑空多了一座橋,就象畫龍點睛一樣,諧趣園瞬間顯得更美了。那位仙弟也服了,順著嘴兒說:“仙兄,您這橋加得還真是個地方兒,確實為園子錦上添花了。”,仙兄說:“此橋的妙處,離近了看得更清楚,咱們橋上走走。”。這時那位老太監忍不住咳嗽了一聲。兩個仙人聽到有人來了便各自跳上一朵盛開的荷花,化作兩朵祥雲飛走了。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天亮後,乾隆來到諧趣園,一進門就發現湖上多了一座漂亮的石橋,就詢問怎麼回事,老太監忙把夜裡發生的事兒說了一遍。乾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諧趣園的美景感動了神仙。他走到橋上,提筆在石牌坊上寫了“知魚橋”三個字。

兩位仙人來的時候,乘坐的那兩隻仙鶴沒被仙人帶走,就留在諧趣園的紫竹林裡了,日子長了,就變成了兩隻銅仙鶴。後來慈禧聽到了這個故事,覺得這是吉祥之物,就把兩隻銅鶴弄到了她居住的樂壽堂,就是現在樂壽堂前擺著的銅鶴。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八):”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諧趣園”

優美的景觀往往都有個美麗的故事,寄託著人們對它的無限遐想,遊山玩水最少不了的就是這份心情。

歡迎關注高清派,讓旅玩更開心,更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