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元买技术却换来西方人嘲讽,7年后中国创造奇迹,打破百年惯例

3亿元买技术却换来西方人嘲讽,7年后中国创造奇迹,打破百年惯例

要说这两天什么事最轰动,那必然非港珠澳大桥通车莫属。据港媒报道,由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设计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于10月24日上午9点钟正式宣布通车运营,此消息引来全球媒体的争相报道,他们对这项“世纪工程”赞誉有加,还将其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7年前,因为这座大桥,我们曾经历过怎样的嘲讽羞辱。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基建也渐渐从“幕后”走上“台前”,中国近年来甚至还多了一个“基建狂魔”的称号,当外界开始注意到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奇迹任务”,比如说横跨天堑的北盘江北大桥、穿越了19条断裂带的大瑞铁路,以及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跨海大桥集桥、人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它飞跨茫茫的大海将香港、澳门和珠海历史性的连接在了一起,让原来三个小时的车程直接缩短到45分钟,珠港澳三地间的空间距离因为它的存在大大缩短,而整个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将来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民生效益,正所谓“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

3亿元买技术却换来西方人嘲讽,7年后中国创造奇迹,打破百年惯例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上综合设计修建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难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就形容它是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据了解,一座港珠澳大桥就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申请了400多项新专利,并且还打破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首次启用120年标准的设计使用年限,在安全性能上将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级巨轮撞击都考虑进来,堪称世界交通工程史上有一个奇迹。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同时满足30吨巨轮通行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班降落限高的要求,港珠澳大桥埋入了世界上最长和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但是在这个“世界之最”的背后,却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无奈。

据了解,为了安装这条全场6.7公里的海底沉管,大桥设计者们就整整花费了4年的时间。因为在港珠澳大桥建造之前,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而且国际既有案例基本都是选择浅埋,深埋已经属于沉管施工的“禁区”。摆在设计人员眼前的就是白纸一张,所以刚开始他们想过去技术较为先进的西方国家“取经”。

3亿元买技术却换来西方人嘲讽,7年后中国创造奇迹,打破百年惯例

2011年,工程师们试图与一家荷兰公司商谈沉管安装的技术合作,该公司一开始就开出了1.5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元人民币)的咨询费,尽管如此,谈判过程还是异常的艰难,最后,项目总工程师林鸣提出能否以3亿人民币的价格来获得风险最大那部分的技术支持,不想这群西方人却说:“3亿我们可以给你们唱首祈祷歌。”

面对这样的羞辱,我国的工程师们彻底醒悟,与其求人,不如求己!终于,港珠澳大桥从0突破,最终实现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将外国同行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以后,中国桥梁也将像中国高铁一样,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华丽名片!(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