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每年的12月31日,无论是否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银行从业者都会上班,而且要加班,参加”年终决算”。

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所以很多人将“1231”戏谑为“银行人节”:简单说来,就是全行要在这一天算出一年的损益,盘点一下成果,订制来年的计划。

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听着简单,试想一家银行全国各地多少分支网点,千万别小看银行的账目,现金账、实物账、日记账、分户账、柜员账、网点账……所有的账目都得结转平衡,差一分钱都不行。要是哪个账目不平,柜员、营业室经理、支行、分行再到总行恐怕就真得看日出了。

下面这些故事,就是由不同年纪的银行人讲述的,跨越40年。

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80年代 全行珠算忙通宵,抄错表画红杠是“开年大忌”,农村同事带只鸡煤饼炉炖着,等账平了大家吃火锅

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上世纪80年代,《中华工商时报》记录的银行员工珠算技能比武大赛

1986年12月31日,我作为支行的一名会计,第一次参加决算,特别兴奋。到了12月中旬,大家就开始亢奋了,把数据汇总到会计这边,会计做报表,手工并表。

我记得,那一年我负责把100个企业账户结转余额,从一张旧余额表上,把账户余额手工抄到新表上,余额表密密麻麻都是小格子,我拿着一把尺子,一个数字抄下来对下来,不能错格。一旦抄错得画红杠盖私章,偏偏有时候稍一走神就错……打算盘一算发现数字对不上,只好回头找错误,然后重头把整张表再抄一遍。

12月31日那天,我记得我重抄了四遍……直到晚上10点钟,才把余额表抄平。当时我师傅脸色都不好看了……

90年代 企业大额跨行转账 = 银行花样拍电报、寄信、交换员花样赶路

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90年代,这家“宇宙行”的网点都有了微机。

到了90年代,银行进入“微机时代”,年终决算的时候,老师傅们打算盘,小年轻已经开始用小键盘,但因为没有互联网,所以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跨行转账,当时可是高难度动作。

而年终决算那天的忙碌,很大一部分工作,就与“跨行转账”这件事有关,比如清算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在途资金。

比如企业做大额跨行转账,可不像现在都是网上操作、快速到账。当时没有互联网,别说跨行之间、就是同家银行的分支机构间,汇款信息也不能实时到。

拿同城跨行转账举例,当时银行里有专门的“清算柜”把这类凭证打包,由一名驾驶员和一个交换员,带着“清算包”开车到当地人民银行交换厅,然后带回他行的“清算包”,送回清算柜记账、清分给各个记账员。年终决算这天,交换由“一日两交”变为“一日四交”,到了晚上10点最后一场交换,必须完结。

12月31日有时车子会堵在半路上,银行会在汽车上再放一辆摩托车或者自行车,一旦被堵,交换员就赶紧骑摩托车、自行车往当地人民银行赶。

作为基层行,一般“四交”结束后,大家也就轻松了一些,可以吃夜宵了,当时一般都有食堂,行里可能会做包子、饺子、火锅,深夜陆续开始提供。

00年-10年代 理财经理电钻打孔机装订一人多高理财销售协议书!

改革开放40年,知道银行员工每年12月31日怎么过吗?

浙商银行一家网点,仍保留了当年打孔电钻。

当时银行提供的产品不再只有存款,已经有个人理财产品,10年前那会儿的理财都是通过柜面购买,一年下来理财销售协议书堆到一人高。

到了年终决算那一晚,我们把所有的资料整理装订成册,有些资料太厚了,打孔机都不给力了,我干脆直接用电钻打孔——我负责打孔,一个会计负责穿绳,一个负责写封面,一个负责搬运。中途领导会过来慰问,送来水果和零食。

现在,大部分银行人吃个聚餐就能回家,银行码农光荣通宵

互联网的出现,科技水平的发展,在40年里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从前几年开始,出现了“电子同城交换”,人民银行清算联网了,不用交换员把票据拿过去了,影像传输就行。”

“以前年终决算人行有“一交二交三交四交”,现在从早到晚都能线上办理,很快。”

“八九十年代,大家都在忙碌,现在大家就是在等待一个系统给出的结果。等一个通知,就结束了。”

“理财经理年终决算这天,就是接待一下年底来买理财的客户,打开PCRM系统,数数自己多了多少客户,理财都是通过网络购买,再也无需手工装订资料。等傍晚网点关门,整理当天礼品台帐,登记到电子版,核对库存,把今年所有台帐整理封包进仓库,一年工作基本搞定。”

“所有的报表都是通过电脑系统自动结算,会计们在年终只需要处理当晚的错账和未达账,装订好全年的各类报表即可。”

我是米虫,本文系参加今日头条#女神理财大赛#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