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一壺漢方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大家好,這裡是一壺漢方,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個耳熟能詳的名醫——華佗。

華佗生於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三國著名醫學家。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今亳州市有“華佗庵”等遺蹟。

華佗的故事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華佗的故事有很多,在華佗的時代,這一切有利條件全都不具備,華佗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懸壺濟世(古代的行醫者用壺裝藥,並且把藥壺作為自己的職業標誌)的崇高信念。他也為我們留下很多醫學發現,“華佗夾脊穴”就是他在前人醫術的基礎上不斷開拓與創新的,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

一個負責督查地方事務的官吏叫徐毅的,他得了重病。華佗聞訊前去給他看病。

徐毅告訴華佗:“我本來是胃口出了毛病。昨天,官府的醫生劉租給我治療,說要在我的胃管上扎針。結果,不但沒有減輕我的病痛,扎完針,我就一直咳嗽不已,連睡覺都睡不安穩,坐臥不寧。”

華佗給他做了檢查,詳細詢問了針刺治療的情形,斷定說:“你是被庸醫給害了。他扎針扎錯了地方,沒有扎到胃管,卻扎到肝上,是你肝受了致命傷。現在,你每天的飲食會一天比一天少,而且無法治療,很難超過五天的時間了。”

徐毅聽了,悲哀不已。他急忙讓家人給他準備後事。果然,第五天,他就不治而亡。

對於這個病例,華佗捉摸了很久。他想,按照前人的針灸理論,劉租扎針的地方和深度都沒有錯誤。醫書上說:“夾脊相去三寸”(以脊椎骨為正中線,向兩邊各量度出一寸五分,就是行針的穴位所在)。可是,為什麼劉租依古法行針,會使徐毅的肝受了損傷,並且造成死亡呢?

華佗自己對針灸術是很有研究的。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事情:一個病人,病得兩腿發軟,無力行走,坐在車裡,前來請華佗給他治療。

病人被人扶著,兩條腿拖在地上,艱難地向華佗看病診脈的桌子前面走來。還沒有落座,他就急切地伸出手來,要請華佗給他號脈。他的手腕處可以看到行針留下的針眼,鼻息中微微帶有藥味,對華佗,病人露出的是最後的希望。

華佗端詳片刻,很有把握地說:“你的病情,我已經觀察清楚了,不必再看脈象。你曾經到處求醫問藥,扎針扎得身上滿是窟窿眼,吃藥吃得看見湯藥就噁心,醫治無效,卻受了不少苦。但願我能使你既不用受扎針吃藥之苦,又能夠重新站起來,從我這裡自己走出

灸療。沒有想到,每次艾灸的時候,他都覺得一股熱流慢慢地從脊背中生出,然後下行,過去只覺得陰冷畏寒的雙腿,開始有了發熱的感覺,而且越來越明顯。一種力量,也隨著這熱流,漸漸注入了雙腿。他欣喜地下了床,試著扶住桌子,抬腿走路,逐漸可以放開手,雙腿完全恢復了行走的功能。

當病人和他的親屬都從惴惴不安的心態中解脫出來時,他們才發現,華佗先生當時給他們點出的穴位所在,竟然是整整齊齊的沿著脊椎向外各一寸,排列成對稱的兩行,就像是用尺子或者繩子量著比著畫出來的直溜溜的一條線。

這真可以說是出神入化。華佗用藥,不用秤來稱量,是用心用手就可以掌握分量的。他指點穴位,信手點去,如中繩墨,分毫不爽。

實踐出真知,經驗如神助。

因此,面對著徐毅的死亡,他開始懷疑古籍中記載的行針穴位是錯誤的。醫書上說,是在距離病人的脊柱各一寸五分的地方選取穴位,結果是針刺胃管誤及肝區。那麼,像逐漸給病人治病所選取的,沿著脊柱向左右各距一寸取穴,是不是可以避免這種錯誤再度發生呢?

這個穴位,既然可以用作灸療的穴位,能不能在這裡行針呢?

翻遍了前人傳下來的各種醫書,華佗都找不到現成的答案。那麼,能不能進行一些試驗呢?

正好,時隔不久,又有一個腰膝痠痛、腿部陰冷麻木的病人前來求治。華佗看他的病情比較嚴重,管事用外部的辦法難以奏效,就給他在相應的部位扎針,先針後灸,二者結合,先用針刺激激活和疏通病人的經絡,再用灸法滲透病人的筋髓,使病人的身體機能得到相當的刺激和調理,產生對抗疾病的能力。

華佗先生是在病人脊柱向外的一寸遠處和一寸五分處,各選一組穴位,接著親自動手,拿起一根根閃亮的銀針,用左手的兩個手指把病人的皮膚固定地按住,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著針柄,輕輕一點,讓針尖穿透皮下,手指很有法度地捻針、拔針、插針、提針,用心體會著不同的穴位、不同的深度的不同手感。

本來,華佗在針灸治療的時候,就特別要求醫生和病人的互相配合,他在扎針以前,總是要把進針以後的有關反應先告訴病人,然後,一邊行針,一邊詢問病人的針感,是銳痛還是鈍痛,是發痛還是發麻,發酸還是發脹,是停留在行針的局部還是向全身擴散,是不是感到熱乎乎的,有一股熱流傳導開來。現在,在進行有意識的試驗的時候,他更是分外留心。

“感覺如何?”

“華佗先生,您的進針,一點兒都不疼。”

“現在呢?我再深一點兒。”

“有一些發麻、發脹。”

……

“腿的上下有感覺了嗎?”

“有了,好像一條蟲子在嗖嗖地爬開了。”

“有沒有出汗?”

“沒有出汗,不過,我的腳指頭倒有一點抽筋的感覺了。”

食譜推薦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以下是今天為大家提供的營養食譜:


栗子雞肉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原料】:雞肉500g、栗子30g,調料油、生抽、料酒、八角、香葉、蔥花。

【製法】:1. 雞肉洗淨切塊;板栗劃十字,入鍋加水大火煮15分鐘,過冷水,剝殼取肉備用。

2. 鍋中熱油,放入雞塊,烹入料酒,大火爆香。

3.加老抽,炒勻,倒入沒過雞肉的清水,放入八角,香葉,中火燉煮。

4.水分耗去一半時,加入板栗,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燉半小時左右。

5.出鍋前,大火收汁,撒上蔥花點綴即可。

【功效】:具補腎氣,強筋骨。

【性味】:雞肉:性溫,味甘。人脾、胃、肝經。益五臟,補虛損,健脾胃,強筋骨。

板栗:味甘性溫,具補腎氣,強筋骨,健脾胃,活血等功效。


紅豆蓮子茯苓湯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原料】:紅豆150克 、 蓮子150克 、茯苓50克 、二號糖適量。

【製法】:1. 茯苓掰小塊,和紅豆泡兩至三小時,蓮子泡一小時。

2. 全部材料倒進電高壓鍋,加水11碗,選粥功能。

3. 喝時加二號糖。

【功效】:益腎澀精,養心安神,利水滲溼。

【性味】:紅豆:性平,味苦,有小毒。理氣,通經。治疝氣,腹痛,血滯經閉。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冰糖雪梨燉蟲草

名醫薈萃,神醫華佗,“華佗夾脊穴”的故事

【原料】:雪梨:400克,冰糖:5-10克,蟲草:3克。

【製法】:1.龍筵冬蟲夏草用清水洗淨,備用,雪梨削去皮,去心,切成小塊,大小嘛,就根據個人喜好和家裡餐具大小來決定了。

2.把龍筵冬蟲夏草和雪梨一起放入燉盅裡,加入適量清水。

3.然後大火燒開後繼續燉10分鐘。

4.然後轉為小火繼續燉1小時。

5.加入冰糖調味就可以關火了,然後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滋補肺腎,補氣潤喉。

【性味】:雪梨:味甘性寒,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養血生肌之功效。

蟲草:甘,平。歸肺、腎經。補腎益肺,止血化痰。主治陽痿遺精、腰膝痠痛、久咳虛喘、勞嗽痰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