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之虎——日軍一場奇異的“閃擊戰”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作戰的一方,有一座遠東最強大的堡壘,兩艘世界最先進的軍艦,一條號稱小馬奇諾的堅固防線,還有大英帝國的十萬大軍。而另一方,是剛從中國戰場上換下來的,不到五萬日軍疲兵,踩著一萬多輛自行車,受命於一員日軍的棄將,這場戰役誰勝誰負,似乎一目瞭然。

然而,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日軍就瘋狂推進一千多公里,英印軍聽到日軍自行車隊聲音就紛紛潰逃,這是為什麼呢?日軍最終兵不血刃取得勝利,這一場離奇戰役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呢?

1941年12月8日,發起攻擊的命令,不僅傳向珍珠港外的聯合艦隊,也傳向了馬來,一支從中國三亞出發,早已在海上待命的日軍部隊,迅速衝上了海岸。

馬來之虎——日軍一場奇異的“閃擊戰”

這支部隊的主力,就是平型關、臺兒莊、崑崙關歷次大戰中的,日軍一方的主角——第五師團。而統領他們的,是負責進攻馬來的日軍第25軍司令——山下奉文。

不同於第五師團春風得意的原師團長板垣徵四郎,山下奉文是一個長期以來被日軍棄用的棄將。6年前,在山下供職的陸軍省,一個叫做相澤三郎的年輕皇道派軍官,用軍刀砍死了統制派的總頭領,東條英機的老上司永田鐵山。據說山下在兇案發生後,拍了拍相澤的肩膀說:“放輕鬆,幹得不錯!”從此,在統制派控制軍部的情況下,皇道派的山下就再也沒能回到中央。

山下一直等著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東山再起的機會。

馬來之虎——日軍一場奇異的“閃擊戰”

順著馬來的叢林一直向南走,就到了鎖住馬六甲海峽咽喉的獅子城——新加坡。由於地理位置重要,經過英軍多年建設,新加坡防禦工事密佈,號稱遠東最牢固的堡壘。無論是英國人,還是日本人自己,都不認為日軍能夠輕易地啃下這個硬骨頭。

英國人認為,日本人要拿下新加坡,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而自信的日本軍人卻認為,半年足矣,但日軍25軍的作戰參謀辻政信則認為,只需三個月!

是什麼給了辻政信如此的信心呢?

馬來之虎——日軍一場奇異的“閃擊戰”

辻政信,日軍侵略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將領,在日本陸軍中被視為天才,深受重用,但山下奉文認為這個參謀太過狡猾,特別是辻政信的目光中,隱藏著兇殘,這讓山下感到不適。山下公開評價過辻政信:“辻政信過於自我為中心,是個不能託付國家大事的狡猾小人”。

在登陸地點的選擇上,辻政信敏銳地發現,馬來半島沿岸地形崎嶇,馬來中部的哥打巴魯、宋卡是最好的登陸地點,當他向山下得意地建言時,山下對這位討厭的參謀,這次卻從善如流、言聽計從。

如同其他帝國軍人一樣,山下也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只要辻政信的建言有利於打仗,那就聽!何況,辻政信背後是統制派的東條英機,作為失勢的皇道派成員,山下只能對他言聽計從,不過,這也註定了他在攻下新加坡之後的悲劇。

日軍根據辻政信作戰計劃,經過一陣苦戰,日軍成功搶灘登陸。

登陸後的日軍,面臨一道著名的防線,耶特拉防線,被稱為“小馬奇諾”的防線,這裡駐有以逸待勞的六千英印聯軍,以及九十輛裝甲車。英軍聲稱,這道防線,足以抵擋日軍三個月以上。

山下奉文,這個曾留學德國的日本軍官,曾見過希特勒,以及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深諳此道的山下,拒絕了陸軍中央再加一個師團給他的建議,成功登陸後未做任何休整,而是立即全力快速突進,一路猛攻到耶特拉防線面前。

山下敢於犯兵家大忌單兵突進,除了迷信閃電戰術外,山下還有一個秘密武器---神本利男,這位原偽滿警察,當年曾捕獲了蘇聯柳什科夫將軍。早在年初,神本就作為特工潛入馬來,向山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耶特拉防線大量軍事情報。

12月11日,日軍的581名先鋒部隊,向耶特拉防線發起衝鋒,遭到了炮火打擊,傷亡慘重被迫撤退,晚上,當日軍再次發起衝鋒時,意外的一幕出現了,英印軍的駐守陣地竟然早已空無一人了,原來

英印軍自己撤退了,最終日軍以陣亡27人,花費16小時的代價,攻破了耶特拉防線,抓獲上千俘虜。

這是一場有悖常理的戰鬥,英印軍究竟為什麼自己撤退呢?

辻政信也頗不理解,他詢問一個抓獲的英軍工兵軍官,問他:“你覺得陣地應該守多久?”

這位軍官回答辻政信:“我認為至少三個月,日軍在中國四年都無法獲勝,我們認為日軍並不可怕。”

辻政信又問:“那為何不堪一擊呢?”

回答是:“我們認為日軍敢於正面進攻,一定是主力迂迴到了我們背後。”

英軍過高估計了日軍,這一次,日軍賭贏了。然而,接下來日軍面臨的,是比英軍更為嚴酷的熱帶密林,日軍該如何應對呢?

閃電戰的核心在於“快”,接下來日軍所面臨的,是一千多公里長的狹長地帶,只有一條大路,兩邊都是茂密的叢林,即便古德里安的裝甲軍團來此,面對地面鬆軟,植被茂密的雨林恐怕也無計可施,英軍因此放鬆了警惕。

然而英軍不知道的是,山下是日本四國人,生活在這個多山的島嶼上的人都知道,走山路,最好的方法,是借用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自行車。

山下五萬多人的進攻部隊中,配備了一萬二千餘輛自行車,騎車的日軍除了攜帶軍需裝備,還可攜帶10公斤乾糧和6公斤白米,減少了後勤負擔,突進速度大大增加。

為了減少補胎的麻煩,這支自行車部隊的輪胎,統一換上銀色金屬車輪,日軍自稱為“銀輪部隊”。誰都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改進,給日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戰果。幾千輛金屬車輪發出的巨大響聲,讓英印軍誤認為是日軍龐大的坦克部隊,大量的英印軍聞聲潰逃。

日軍兵不血刃,55天的時間裡,日軍躍進1100公里,穿過251條河流,衝到了新加坡城下。但這樣的戰果的光芒,卻被日軍海上一場劃時代的勝利沖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