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如果調查學生對數學的印象,十有八九是”做不完的數學“。不僅做不完,還變態的難。網上有個特別應景的段子:”人被逼急了,什麼都能做出來,除了數學題。“

因此,每次說到”題海戰術“,大家腦中的第一個念頭,基本上是數學。作為數學老師,我也不少被學生吐槽,好像題目都是我故意找出來折磨他們一樣。

相信沒有一個數學老師,希望自己成為扼殺學生興趣的劊子手,但是離開了練習,數學還真是學不好。丹尼爾·T威林厄姆在其著作《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中,提出了一個認知原理:沒有充分的練習,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腦力活。

數學恰恰是腦力活。

為什麼需要練習?

首先,練習能幫助獲得能力。比如小孩子通過不斷練習學會繫鞋帶。

其次,練習能幫助提高能力。比如足球高手已經熟練射門的基礎動作,但還是反覆練習,以提高球的速度和射門的精度。

以上兩個原因顯而易見,還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原因。我們有時已經掌握了一項技能,而且再練習似乎也不會有所提高,但還是要不斷練習,那是因為這樣的練習有三個好處:

  • 讓思考更省力
  • 讓記憶更持久
  • 讓遷移更容易

1、練習讓思考更省力

為了瞭解這一點,我們先回顧思考過程的兩個要點。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上圖展示了大腦思考的一個簡易模型。

思考的第一個要點,是工作記憶是思考的空間

思考的本質,是把環境和長期記憶中的信息,放入工作記憶中重新組合的過程。比如你想回答“蘋果和荔枝有什麼相似點”,就需要理解它們的特徵,然後把這些特徵放入到工作記憶中進行對比。

思考的第二個要點,是工作記憶的空間有限

思考在工作記憶中發生,而工作記憶的大小是認知系統的基礎瓶頸,一旦同時放入工作記憶的東西太多,思考就會受阻。

比如心算"3×14"不難,心算"153886×34725"幾乎不可能。儘管使用的方法都一樣,但是大腦中沒有足夠的工作記憶存放後者的中間步驟。

工作記憶容量大的人比容量小的人更有思考上的優勢。羨慕的同時,我們得面對一個現實,目前還沒發現什麼有效的辦法,能夠幫助擴大工作記憶的容量。工作記憶就像是遺傳的新手大禮包。

那麼,如何解決工作記憶有限的問題呢?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把事實合併,使其佔用的工作記憶空間變小。這點需要長期記憶中的事實,讓壓縮信息成為可能,即把幾個獨立的事物合併成一個單位。比如閱讀字母p-i-z-z-a,至少要在工作記憶中佔五個單位,但是如果你能把它們看成“pizza”,那麼它只需要佔用一個單位,這就達到釋放工作記憶的效果。關鍵是,你得認出“pizza”這個詞,也就是說,你的長期記憶中要有這個單詞。

第二種是讓思考過程自動化,提高工作記憶中信息的處理效率。一個選擇是壓縮我們把信息帶入工作記憶的過程。比如計算“7×9”,學生可能把7個9相加,或者把9個7相加;如果記得乘法口訣,學生只要一句“七九六十三”就得出結果了。或者信息進入工作記憶的時候更有效率地處理它。顯然,牢記乘法口訣的學生比不了解的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乘法問題。

另一個選擇是在信息到達工作記憶後巧妙地處理它

。比如拼音打字,一開始你很努力地想出每個字的拼音,確保打出正確的字,很難思考所打文字的含義。隨著練習的增加,你逐步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含義上。到最後,你可以用微信和別人愉快地聊天,絲毫沒意識到手指是怎麼打字的。

不管是合併事實,還是把思考過程自動化,你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沒錯,就是練習,反覆不斷地練習

2、練習讓記憶更久

如果和高中時代的自己比知識淵博,我感覺會被秒殺。儘管在讀書時代,我們的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我們學過的大部分知識還是還給了他們。

研究學生記憶的學者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很快就會忘記大多數學到的東西。

有的人覺得這是因為讀書不夠努力。那麼,努力可以防止遺忘嗎?不能。

在一個研究中,學者跟蹤對比了一群學生,這些學生在過去的三年到十六年中,上過一學期制的發展心理學課程。學者對這些學生做了一個和課程內容有關的測試。下圖現實了測試結果,兩條曲線分別代表該門課得A和得B及以下成績的學生。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測試表明,即使得A的學生更加努力,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會遺忘,而且遺忘的速度相同。因此,努力學習不能防止遺忘。

努力學習並不能防止遺忘,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持續地學習

另一個研究說明了這件事情。在這個研究中,學者給不同年齡的被試者做基礎代數的測試,一千多人參加,他們的背景非常多元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數學水平不同。

下圖顯示了這一測驗的成績。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為了試驗的準確性,所有人在同一時間接受測試。被試者按照在高中和大學學過的數學課程數量被分成4組。先看最下面的那條曲線,這是上過一門代數課的人的成績。最左邊的點對應的是剛剛上過代數課的人,最右邊的點對應的是五十五年前上過代數課的人。和預期一樣,越早上代數課的人成績越低。

四條曲線中,唯一不同的是最高的曲線,這是上過比微積分更高課程的人的成績。這條線有趣的地方時:它是平的!也就是說,五十五年前上過最後一門數學課的人,和五年前上過最後一門數學課的人成績是一樣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結果不是因為學更多數學的人更聰明或者更加偏愛數學,因為他們以往的速度和其他人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學完代數課程以後的課程,還能讓確保他們能夠持續地用到基礎代數知識。

換句話說,一個第一堂代數課得C的學生,如果選擇繼續上數學課,他將會記得代數;相反地,一個第一門代數課得A的學生,如果從此不再學數學,他也會忘記代數。

持續地練習,是記憶持久的秘籍所在!

學者還研究瞭如何安排學習計劃的重要性。持續練習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單次大量的集中練習,另一種是多次少量的分散練習。比如學習三角形勾股定理需要兩個小時,你會如何分配這兩個小時?是不間斷地學兩個小時,還是分散兩天,每天學一個小時,還是分散更多?

集中練習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臨時抱佛腳”,即在考試前集中學習一門課程。通過臨時抱佛腳,你可以短時間內“學到”很多內容,儘管考完試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了,但是從應試的角度看,這個策略的確有點用。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點。不過,從學習的效益來看,分散學習要比“臨時抱佛腳”更有助於持久記憶。

分散學習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減少每次練習的時間;另一個是從時間上分開,練習會變得有趣些,因為練習本身並不好玩,即使它能帶來認知的提升。

3、練習讓遷移更容易

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你覺得簡單的概念,為什麼學生就是難以理解?》,裡面提到過知識遷移的兩個關鍵,一個是識別問題的深層結構,另一個是問題與深層結構之間的對應關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兩個問題。

重複做很多某一類型的題目使你更容易識別一個新問題的深層結構,即使你以前沒有見過新問題。

比如,當你看到下面這道題:

你計劃去香港旅行,並且聽說如果隨身攜帶人民幣,到達香港後再換成港元來支付酒店費用的話,可以節省一大筆手續費。你計劃在酒店住三晚,每晚的費用是100港元。請問你還需要什麼信息才能計算需要攜帶多少人民幣?怎樣計算?

如果你做過很多關於除法的問題,你就更容易看出這道題的深層結構。

有的學生確實知道除法,但還是不能看出這道題的深層結構。他們搞不懂的是,為什麼這道題可以用除法?

學生搞不懂的原因,是不理解旅遊、酒店費用、港元和人民幣之間的聯繫,所以無法找到問題與除法這個深層結構的對應關係。

當我們閱讀的時候,大腦會自動調取合適的已有知識,幫助我們理解閱讀內容的含義,以及閱讀內容中不同事物的聯繫。

比如我告訴你這樣一個故事:

小明一家三口在一個小島度假,那裡有一個奇怪的規定:如果兩個以上的人在天黑之後到戶外的話,每個人必須帶一支筆。但是小明當天晚去吃飯的時候,還是忘記帶筆了。

聽到這裡,你不用費勁就能想到:小明違反規定了。雖然你從來沒有聽過這個規定,但是你對這個故事裡的每個元素之間的聯繫都有足夠多的瞭解。這個故事其實圍繞“規則”展開,而我們對規則並不陌生。比如,過馬路時,遇到紅燈需要停下來等待。

我們不僅瞭解“規則”,還知道違反規則通常會面臨一個後果。因此當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時,你很可能會猜測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比如好奇地問:“後來小明被抓到了嗎?”

大腦儲存概念的方式,與儲存概念之間聯繫的方式是一樣的。學生不僅需要通過練習來獲得概念,還需要通過練習來積累概念之間的聯繫,從而更容易識別能夠解決問題的深層結構。

瞭解了練習的價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正確地開展練習呢?

1、練習什麼?

不是每件事情都值得練習,我們也沒有這麼多時間給學生練習。學生上學的核心任務是學習,學習的效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效率的高低依賴於學生的思考過程,而工作記憶的有限空間是思考的瓶頸所在,因此,

要判斷一個知識點是否有練習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有助於合併信息,或者促進思考的自動化,從而使工作記憶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從這個角度看,數學這一科,有三類知識值得反覆練習:

一類是基本概念,比如有理數、分式、三角形、三角函數、軸對稱......

一類是基本技能,比如化簡求值、證明三角形全等、尺規作圖、求概率......

還有一類是數學思維,比如整體思想、數形結合、化歸思想、分類討論......

2、怎樣練習?

教學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剛教完學生一個或幾個相關的知識點後,我習慣安排一節相應的習題課,學生做得很爽,練習的完成質量也很滿意;可是一到考試,有的學生就好像突然不會做似的,這裡錯那裡錯。

上文說過,練習分為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在學生掌握知識點之前,安排一段時間集中練習是必要的;但是學生掌握以後,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更有助於記憶的持久。

分散練習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分散練習的時間。持續不斷地練習同一個知識點是很無聊的事,少量多次的練習可以帶來變化,讓練習的任務變得有趣些。比如,比起一次做10到解方程,學生更容易接受每天解一個方程。

另一種是分散練習的題目,有兩種方式:橫向分散縱向分散

橫向分散就是在同一組練習中設置不同深層結構的題目。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花更多的時間思考如何應用學到的知識。

如果所有的練習都集中在一起,學生會猜想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會和練習的主旨有關。比如,你給學生5道勾股定理的題目,儘管每道題不一樣,但是學生會主動把每道題的思路往勾股定理靠攏。如果你給學生5道題,分別是勾股定理、化簡求值、三角形相似、方程應用題和函數關係式,那麼學生在做每一道題的時候,都要好好想想該用哪個知識點。記憶是思考的痕跡,分散練習通過促進學生思考,讓記憶更加持久。

縱向分散就是在同一個知識點的練習中設置不同類型的題目。題目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基本題,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如下圖的題目,就屬於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題。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第二類是應用題,主要考查知識在生活情境中的應用。比如下圖的題目,就屬於一元二次方程的生活應用題。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還有一類是綜合題,主要考查多個知識點的組合運用。比如下圖的題目,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三角形的面積、時間與路程的關係等知識的綜合。


數學老師,你還在羞於“題海戰術”?來,這裡幫你恢復信心!

我是總結

1、我們為什麼需要練習?

(1)顯性的價值:獲得能力,提高能力。

(2)隱形的價值:讓思考更省力,讓記憶更持久,讓遷移更容易。

2、怎樣正確地練習?

(1)篩選值得練習的內容:促進合併信息,促進思考的自動化。

(2)選擇練習的方式:集中練習,分散練習(分散時間和題目)。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作者:(美) 威廉厄姆Willingham.D.T.) 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0年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