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如果调查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十有八九是”做不完的数学“。不仅做不完,还变态的难。网上有个特别应景的段子:”人被逼急了,什么都能做出来,除了数学题。“

因此,每次说到”题海战术“,大家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基本上是数学。作为数学老师,我也不少被学生吐槽,好像题目都是我故意找出来折磨他们一样。

相信没有一个数学老师,希望自己成为扼杀学生兴趣的刽子手,但是离开了练习,数学还真是学不好。丹尼尔·T威林厄姆在其著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提出了一个认知原理: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数学恰恰是脑力活。

为什么需要练习?

首先,练习能帮助获得能力。比如小孩子通过不断练习学会系鞋带。

其次,练习能帮助提高能力。比如足球高手已经熟练射门的基础动作,但还是反复练习,以提高球的速度和射门的精度。

以上两个原因显而易见,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原因。我们有时已经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且再练习似乎也不会有所提高,但还是要不断练习,那是因为这样的练习有三个好处:

  • 让思考更省力
  • 让记忆更持久
  • 让迁移更容易

1、练习让思考更省力

为了了解这一点,我们先回顾思考过程的两个要点。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上图展示了大脑思考的一个简易模型。

思考的第一个要点,是工作记忆是思考的空间

思考的本质,是把环境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放入工作记忆中重新组合的过程。比如你想回答“苹果和荔枝有什么相似点”,就需要理解它们的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放入到工作记忆中进行对比。

思考的第二个要点,是工作记忆的空间有限

思考在工作记忆中发生,而工作记忆的大小是认知系统的基础瓶颈,一旦同时放入工作记忆的东西太多,思考就会受阻。

比如心算"3×14"不难,心算"153886×34725"几乎不可能。尽管使用的方法都一样,但是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工作记忆存放后者的中间步骤。

工作记忆容量大的人比容量小的人更有思考上的优势。羡慕的同时,我们得面对一个现实,目前还没发现什么有效的办法,能够帮助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工作记忆就像是遗传的新手大礼包。

那么,如何解决工作记忆有限的问题呢?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把事实合并,使其占用的工作记忆空间变小。这点需要长期记忆中的事实,让压缩信息成为可能,即把几个独立的事物合并成一个单位。比如阅读字母p-i-z-z-a,至少要在工作记忆中占五个单位,但是如果你能把它们看成“pizza”,那么它只需要占用一个单位,这就达到释放工作记忆的效果。关键是,你得认出“pizza”这个词,也就是说,你的长期记忆中要有这个单词。

第二种是让思考过程自动化,提高工作记忆中信息的处理效率。一个选择是压缩我们把信息带入工作记忆的过程。比如计算“7×9”,学生可能把7个9相加,或者把9个7相加;如果记得乘法口诀,学生只要一句“七九六十三”就得出结果了。或者信息进入工作记忆的时候更有效率地处理它。显然,牢记乘法口诀的学生比不了解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乘法问题。

另一个选择是在信息到达工作记忆后巧妙地处理它

。比如拼音打字,一开始你很努力地想出每个字的拼音,确保打出正确的字,很难思考所打文字的含义。随着练习的增加,你逐步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含义上。到最后,你可以用微信和别人愉快地聊天,丝毫没意识到手指是怎么打字的。

不管是合并事实,还是把思考过程自动化,你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没错,就是练习,反复不断地练习

2、练习让记忆更久

如果和高中时代的自己比知识渊博,我感觉会被秒杀。尽管在读书时代,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学过的大部分知识还是还给了他们。

研究学生记忆的学者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很快就会忘记大多数学到的东西。

有的人觉得这是因为读书不够努力。那么,努力可以防止遗忘吗?不能。

在一个研究中,学者跟踪对比了一群学生,这些学生在过去的三年到十六年中,上过一学期制的发展心理学课程。学者对这些学生做了一个和课程内容有关的测试。下图现实了测试结果,两条曲线分别代表该门课得A和得B及以下成绩的学生。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测试表明,即使得A的学生更加努力,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会遗忘,而且遗忘的速度相同。因此,努力学习不能防止遗忘。

努力学习并不能防止遗忘,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持续地学习

另一个研究说明了这件事情。在这个研究中,学者给不同年龄的被试者做基础代数的测试,一千多人参加,他们的背景非常多元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数学水平不同。

下图显示了这一测验的成绩。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为了试验的准确性,所有人在同一时间接受测试。被试者按照在高中和大学学过的数学课程数量被分成4组。先看最下面的那条曲线,这是上过一门代数课的人的成绩。最左边的点对应的是刚刚上过代数课的人,最右边的点对应的是五十五年前上过代数课的人。和预期一样,越早上代数课的人成绩越低。

四条曲线中,唯一不同的是最高的曲线,这是上过比微积分更高课程的人的成绩。这条线有趣的地方时:它是平的!也就是说,五十五年前上过最后一门数学课的人,和五年前上过最后一门数学课的人成绩是一样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结果不是因为学更多数学的人更聪明或者更加偏爱数学,因为他们以往的速度和其他人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学完代数课程以后的课程,还能让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地用到基础代数知识。

换句话说,一个第一堂代数课得C的学生,如果选择继续上数学课,他将会记得代数;相反地,一个第一门代数课得A的学生,如果从此不再学数学,他也会忘记代数。

持续地练习,是记忆持久的秘籍所在!

学者还研究了如何安排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持续练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次大量的集中练习,另一种是多次少量的分散练习。比如学习三角形勾股定理需要两个小时,你会如何分配这两个小时?是不间断地学两个小时,还是分散两天,每天学一个小时,还是分散更多?

集中练习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临时抱佛脚”,即在考试前集中学习一门课程。通过临时抱佛脚,你可以短时间内“学到”很多内容,尽管考完试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从应试的角度看,这个策略的确有点用。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点。不过,从学习的效益来看,分散学习要比“临时抱佛脚”更有助于持久记忆。

分散学习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减少每次练习的时间;另一个是从时间上分开,练习会变得有趣些,因为练习本身并不好玩,即使它能带来认知的提升。

3、练习让迁移更容易

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你觉得简单的概念,为什么学生就是难以理解?》,里面提到过知识迁移的两个关键,一个是识别问题的深层结构,另一个是问题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

重复做很多某一类型的题目使你更容易识别一个新问题的深层结构,即使你以前没有见过新问题。

比如,当你看到下面这道题:

你计划去香港旅行,并且听说如果随身携带人民币,到达香港后再换成港元来支付酒店费用的话,可以节省一大笔手续费。你计划在酒店住三晚,每晚的费用是100港元。请问你还需要什么信息才能计算需要携带多少人民币?怎样计算?

如果你做过很多关于除法的问题,你就更容易看出这道题的深层结构。

有的学生确实知道除法,但还是不能看出这道题的深层结构。他们搞不懂的是,为什么这道题可以用除法?

学生搞不懂的原因,是不理解旅游、酒店费用、港元和人民币之间的联系,所以无法找到问题与除法这个深层结构的对应关系。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大脑会自动调取合适的已有知识,帮助我们理解阅读内容的含义,以及阅读内容中不同事物的联系。

比如我告诉你这样一个故事:

小明一家三口在一个小岛度假,那里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在天黑之后到户外的话,每个人必须带一支笔。但是小明当天晚去吃饭的时候,还是忘记带笔了。

听到这里,你不用费劲就能想到:小明违反规定了。虽然你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规定,但是你对这个故事里的每个元素之间的联系都有足够多的了解。这个故事其实围绕“规则”展开,而我们对规则并不陌生。比如,过马路时,遇到红灯需要停下来等待。

我们不仅了解“规则”,还知道违反规则通常会面临一个后果。因此当我告诉你这个故事时,你很可能会猜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比如好奇地问:“后来小明被抓到了吗?”

大脑储存概念的方式,与储存概念之间联系的方式是一样的。学生不仅需要通过练习来获得概念,还需要通过练习来积累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容易识别能够解决问题的深层结构。

了解了练习的价值,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开展练习呢?

1、练习什么?

不是每件事情都值得练习,我们也没有这么多时间给学生练习。学生上学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学习的效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高低依赖于学生的思考过程,而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是思考的瓶颈所在,因此,

要判断一个知识点是否有练习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有助于合并信息,或者促进思考的自动化,从而使工作记忆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从这个角度看,数学这一科,有三类知识值得反复练习:

一类是基本概念,比如有理数、分式、三角形、三角函数、轴对称......

一类是基本技能,比如化简求值、证明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求概率......

还有一类是数学思维,比如整体思想、数形结合、化归思想、分类讨论......

2、怎样练习?

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刚教完学生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知识点后,我习惯安排一节相应的习题课,学生做得很爽,练习的完成质量也很满意;可是一到考试,有的学生就好像突然不会做似的,这里错那里错。

上文说过,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点之前,安排一段时间集中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学生掌握以后,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更有助于记忆的持久。

分散练习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分散练习的时间。持续不断地练习同一个知识点是很无聊的事,少量多次的练习可以带来变化,让练习的任务变得有趣些。比如,比起一次做10到解方程,学生更容易接受每天解一个方程。

另一种是分散练习的题目,有两种方式:横向分散纵向分散

横向分散就是在同一组练习中设置不同深层结构的题目。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

如果所有的练习都集中在一起,学生会猜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和练习的主旨有关。比如,你给学生5道勾股定理的题目,尽管每道题不一样,但是学生会主动把每道题的思路往勾股定理靠拢。如果你给学生5道题,分别是勾股定理、化简求值、三角形相似、方程应用题和函数关系式,那么学生在做每一道题的时候,都要好好想想该用哪个知识点。记忆是思考的痕迹,分散练习通过促进学生思考,让记忆更加持久。

纵向分散就是在同一个知识点的练习中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题目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基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如下图的题目,就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题。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第二类是应用题,主要考查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比如下图的题目,就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生活应用题。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还有一类是综合题,主要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组合运用。比如下图的题目,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等知识的综合。


数学老师,你还在羞于“题海战术”?来,这里帮你恢复信心!

我是总结

1、我们为什么需要练习?

(1)显性的价值:获得能力,提高能力。

(2)隐形的价值:让思考更省力,让记忆更持久,让迁移更容易。

2、怎样正确地练习?

(1)筛选值得练习的内容:促进合并信息,促进思考的自动化。

(2)选择练习的方式:集中练习,分散练习(分散时间和题目)。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作者:(美) 威廉厄姆Willingham.D.T.)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年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